文/王果
年已八旬的父親給我發來一篇網文,講的是成都老文化宮的往事,有圖有文,一張張老照片激起讀者的懷舊情緒,大家紛紛在文後點贊留言。
我當然知道父親的心情,他在老文化宮工作了一輩子,工作崗位就在電影院的機房裏。那時的暑假,我經常整天在這個機房裏度過,每天看兩三場同樣的電影是經常的事情。
放映室裏並排立着兩台松花江牌放映機,顯然是當年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產品。為放映機提供光源的是炭精棒,這東西像一支粗一點的線香,可以在電力的作用下發出熾烈的光芒,同時散發出刺鼻的氣味。
隔着一塊玻璃,放映員觀察機箱裏炭精棒的燃燒狀況。每當炭精棒因燃燒變短後,就要通過一個手柄將其推進一點。一支炭精棒燒完,要及時更換上一支新的。這也是放映室裏必須有兩台放映機的原因,做到兩台放映機之間的無縫銜接,是對放映員工作的基本要求。大約1980年代後,炭精棒這東西才被淘汰,換成了一種電燈泡似的光源。
放映室的一角有一隻電鈴,經常會突然發出“叮咚”的聲響。這時候,父親或他的同事就會快步走到放映室一側一個圓形的窗口前,拉動一根穿過滑輪的繩子,吃力地從窗外拉上來一隻竹簍,竹簍裏裝着五六個金屬殼的扁圓盒子,盒子裏裝的是捲成一卷的電影膠片。
那時候,大街小巷往往有人騎着摩托車隆隆奔馳,摩托車後面有兩個大大的帆布口袋,裏面就裝着這樣的電影膠片。一盒電影膠片可供放映8分鐘,一家電影院放完兩三盒,送片人員就會趕緊將這幾盒送到下一家電影院去。
那麼,有沒有因為送片員疏忽,或者其他各種原因,耽誤了時間,兩家電影院不能及時銜接的情況發生呢?當然有,這時,觀眾就會在銀幕上看到“送片未到”的字幕。
一盒膠片,放映前,片頭在膠片的外圈,放映後,片頭被捲進膠片的裏圈。為方便下一次放映,需要將膠片重新卷一次,這也是放映員的工作。由於有這些繁多環節,片子放顛倒了,或者放錯了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時觀眾席上就會傳來觀眾們拍手跺腳喝倒彩的聲音。
放映室的牆外,是觀眾席的樓廂,經常坐得滿滿的。我清楚記得當年新片《金光大道》上映以及老電影《洪湖赤衞隊》重新上映時的盛況,從觀眾席後向前望去,全是滿滿的人頭,過道上、階梯上有數不清的加座。
樓廂的後側,是我常年看電影的地方,一連看三場《紅燈記》《春苗》《決裂》,是經常的事情,不足為奇。
經常,也會有整個樓廂一個觀眾都沒有的情況出現。若恰逢父親同事的小孩也來玩,我們就會在偌大的黑暗的樓廂裏捉迷藏。父親和他的同事都叮囑我們,不要在樓廂裏喧譁,以免妨礙樓下的觀眾觀影。可四五個孩子玩得高興,哪裏還管這些,我們彎着腰,在前低後高的樓廂裏咚咚奔跑,把觀眾席的座椅翻得噼啪亂響,笑得前仰後合。
2005年,陪伴成都市民半個多世紀的老文化宮關閉拆遷,我曾經在這裏長大的電影院從此消失無蹤。當年在文化宮電影院機房裏的細節,估計沒幾個人知道了。
【“時光”文學欄目徵稿啓事】
講真實故事,自己的,他人的,都可。字數控制在1500字內,原創首發。面向四川省內徵稿。勿用附件,標題務必註明“時光”。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作者信息包括銀行卡户名、開户行及網點準確信息(不能錯一個字、多一個字、少一個字)、卡號、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