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圓月
是遠方遊子歸家的信號
顛沛流離的歸途中
藏不住喜悦的臉龐
霧深露重的家門口
伸着頭張望的焦急
當一家人齊聚在一起
終於,人月兩團圓
圓,是歷史的延續
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故秋季第二個月名為“仲秋”。因古人“中秋”與“仲秋”通用,所以“仲秋”的叫法慢慢轉變為“中秋”。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説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説:“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圓,是天上的月
一輪圓月緩緩升空,家人齊聚在一起,父母總會説起月亮的故事,當時我們還小,只是懵懵懂懂地點點頭,在充滿幻想的童年裏,不停地探索、前行,恨不能一夜長大。
如今,無論童年是多麼温暖,是多麼令人眷戀,我們都回不去了。但是這些祥和美好的記憶,隨着年歲的增長,卻愈加清晰深刻。中秋佳節,抬頭再看圓月時,無論身處何方,心裏總會湧起一股暖意。
嫦娥奔月
傳説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九個太陽後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但后羿不捨得吃下,就交於嫦娥保管。
后羿門徒蓬蒙覬覦仙藥,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藥,便向天上飛去。
當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捨后羿,嫦娥就停在了離地球最近的月亮,從此長居廣寒宮。
吳剛伐桂
凡人吳剛跟隨仙人到天界修道,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上,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
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仙人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也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玉兔搗藥
據説嫦娥吃下不死藥後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惶恐中她抱起了一直餵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藥杵,夜晚便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
圓,是地上的人
走了那麼多地方,最圓的月亮,還是家的方向。當一輪圓月靜悄悄地爬上天際,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餅賞月,推杯換盞,共敍家常,便是一個團圓美滿的節日。
若是有不能歸家的遊子,也會在這個時刻,遙望圓月。
千百年來,人們將自己的情思以各種形式寄託於中秋佳節,流傳下諸多習俗,讓這個温暖的節日,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如今,賞月成為中秋佳節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動之一,與家人朋友一道,坐而望月,享受秋天的涼爽,寄託團圓的期望。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杯桂花蜜酒,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着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參與活動的大多是年輕男女,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不少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衍生為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圓,是古人的情
今時月曾照古時人
古代文人對中秋
也是情有獨鍾
他們或登樓攬月
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
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唐•司空圖
閒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
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户,桂枝撐損向西輪。
明•徐有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
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説,且喜人間好時節。
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年怕中秋,月怕十五
其實人們“怕”的是那份跨越山水的牽掛
無論走多遠
家是一輪圓月就能勾起的鄉愁
也是一桌好菜就能觸發的思念
.......
中秋將至
願人月兩團圓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註明來源↓↓↓
貴州省教育廳政務新媒體“貴州教育發佈”
來源 | 綜合整理自新華網、新華社等
實習編輯 | 王娟 責任編輯 | 吳宸敏
執行主編 | 羅 莎 編 審 | 項 蕾
中秋節快樂!↓↓↓
【來源:貴州教育發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