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國面積最大的村,居住着原始“半野人”,面積約有60個澳門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休閒

千年以前,東晉文人陶淵明寫下了著名的《桃花源記》,活靈活現地描繪了一處與世隔絕、逍遙自得的“世外桃源”。而在當代,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茫茫腹地之處,就坐落着一個古老的村落,儼然真實版的“桃花源”。

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一朝現世震動國內外

這個古村莊就是距離新疆于田縣城約267公里、車程約5個小時的達裏雅布依鄉。它的形成得益於已消失於沙漠深處的母親河——克里雅河,由南向北流經于田縣時,在下游孕育了一塊神奇的綠洲。如今這個曾經長期鮮為人知的封閉之地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塔克拉瑪干肚臍”。

達裏雅布依鄉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村子,它其實是一條東西約9到15公里寬,南北約335公里長的綠色走廊。直觀對比起來看,大概相當於深圳市的大小,至於陸地面積32.9平方公里的澳門,則還沒有達裏雅布依鄉的60分之一大。它的面積相當於60多個澳門,開車出村都需要5小時。

早在19世紀,來自西方的探險家先後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時,發現沙漠中心有一塊綠洲叫作“通古斯巴孜特”(漢語意指“野豬吊死的地方”),有一個“真正的隱者”居住之地——原始的“半野人”部落

這塊沙漠綠洲由此蜚聲國際文史學界,成為與樓蘭遺址、交河故城齊名的東方秘境。然而外界通往這個村落的路途實在是九死一生,導致這裏依舊鮮為人知。

新中國成立後,上世紀50年代的新疆于田縣政府首次派出了工作小組北進沙漠考察,於是“通古斯巴孜特”有了一個新名字——達裏雅布依,意思是“河流沿岸”,這裏的土著居民則因母親河克里雅河而得名“克里雅人”。但是到了60年代,這裏再度與外界失去了聯繫,音訊全無。

一直到了1982年,一支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尋找石油的勘探隊才打破了達裏雅布依的寧靜。轟隆隆機械轟鳴嚇壞了攀附在胡楊樹上的牧童,飛速逃竄而去。

而根本就沒想到不毛之地還有人煙的勘探隊成員也受到了巨大的驚嚇,恍惚間以為看到了“長髮、有尾巴”的野人,這一消息不脛而走,震動了國內外。

以此為契機,于田縣木彌拉鎮重啓了對這個村落的考察,並證實了這裏的村民全是半遊牧半定居的維吾爾族人,説維吾爾語,信仰伊斯蘭教,自稱克里雅人。1989年,達裏雅布依鄉正式設立。

揭開神秘面紗的達裏雅布依鄉

如今的達裏雅布依鄉仍然地廣人稀,全鄉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足400户人家,約2000人。鄉政府駐地鐵裏木有8户人家,其他住户散居於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以外,這些星羅棋佈於在胡楊林之中的院落,有的隱於沙丘一側,有的借茂草遮蔽,還有的搭建在河灘上。

一羣羊、一口井、幾間房基本上就是克里雅人的全部家當了。

據説克里雅人在達裏雅布依鄉定居400多年了。早在16世紀,艾買台克登和尤木拉克巴熱克兩位牧民沿母親河而下,發現了這一處水草豐美的草場,於是兩人分別在河流東西兩岸安家,逐漸形成了隔河相望的“代蓋”(河東)、“蓋爾普”(河西)兩大家族,世代聯姻,放牧為生。

而達裏雅布依鄉之所以長時間封閉於世外,主要原因其實也並不那麼神秘,就是出村實在太困難了。從村裏出發去于田縣,一路上足足有210公里都是不斷起伏穿行於連綿不絕的沙丘和沙山上,差不多有9個平均高度達到了40米到50米的沙丘。

不少現代化的高檔越野車面對如此路況尚且叫苦不迭,而過去進出達裏雅布依完全依賴駱駝、毛驢和馬車,至少要花費半個月的時間。不過隨着克里雅人漸漸融入現代社會,一些經濟條件許可的牧民已經騎上了摩托車,甚至開上了汽車。

達裏雅布依鄉的特色民俗對遊客極富吸引力

從生存環境來看,達裏雅布依並不是人類宜居之地。

純沙化的土地上,沙井裏的鹽鹼水鹹意濃濃、苦澀難言,只有蘆葦、紅柳和胡楊等耐鹼性強的植物才能存活,更不用説由於“平沙萬里無人煙”的荒漠里路遠難行。這裏“千里不販青”,青菜絕對是奢侈的菜品了,不時妝點一下餐桌的往往是洋葱、胡蘿蔔、大蒜等“蔬菜”。

然而偏偏克里雅人自給自足、自得其樂地生存下來了,還形成了不吸煙、不喝酒、熱情好客、路不拾遺的古樸民風。有客人來,必須宰羊款待,過路人自己到主人家裏動手燒水做飯很尋常,晚上也沒有鎖門閉户的習慣……這些風俗讓到訪的外地人心生置身世外桃花源之感。

克里雅人的日常飲食以羊肉、“庫麥琪”麪餅、抓飯、湯飯和藥茶為主。這裏土產的天然甘草一株能長到一百多公斤,苦豆子、駱駝剌、青蒿、大芸等也是深受克里雅人喜愛的良藥。

達裏雅布依鄉是享譽南疆的一個“長壽之鄉”,這裏的百歲老人十分常見,他們對日常生活充滿生機勃勃的熱愛,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隨遇而安的豁達心態,常常讓有幸造訪的遊客歎為觀止。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1989年設鄉管理以來,達裏雅布依鄉的居民已經陸續搬遷到政府修建安置的新房裏定居了。近年來隨着扶貧政策的落實,以及結對幹部的努力,克里雅人正在不斷融入文明社會、電子信息時代的新生活。

想要了解原始的克里雅人生活,必須乘坐沙漠越野車去探訪他們的舊居。雖然路途險阻,但對遊客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畢竟越來越多生活在鋼筋水泥都市中的人們,內心深處都潛藏着迴歸自然,去尚未被現代文明侵蝕的古村莊進行獵奇探險旅行的願望。

沙漠腹地的達裏雅布依鄉有活化石一樣的維吾爾族聚集部落形態、古老淳樸的民風民俗、獨具特色的沙漠綠洲文化……可惜囿於當地落後的交通、基礎設施等制約因素,雖然藴藏着豐富的旅遊資源,但對世人而言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之境。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風土人情得天獨厚的達裏雅布依鄉,也有機會成為像羅布人村寨一樣的旅遊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