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杯 大小金川
川西北,中國自然風光最美之地;小金縣,中國最美縣域榜單之列。金川縣叫大金川,小金縣叫小金川,地處大渡河上游,因兩條水域有金沙而得名。大小金川因清朝乾隆時“大小金川之役”而聞名遐邇。
晚秋時節,從成都駕車駛向川西高原。一路成都、映秀、四姑娘山及至小金縣。由於10公里長的巴郞山隧道開通,不用擔心盤旋而上的高反。車行三個多小時即可到達。我兩次入藏都有嚴重高反,這次堅決不入藏,儘量沿河谷走。 小金縣很美,激盪的小金川河水切割出一座台地,台城腳下環繞着咆哮的水流,似奔騰的千軍萬馬。峽谷的突兀處就是小金縣。整個縣城造型,頗有新疆交河故城的原始韻致。中外聞名的四姑娘山就在境內。進入官寨村,迎面看到保存完好的沃日土司經樓和碉樓。村內的龍燈碉樓殘垣斷壁,荒涼滄桑。這裏是當年乾隆平定大小金川的古戰場遺址。
眼前是人間天堂的風光,回首卻是腥風血雨的戰場。瞻前顧後,清風明月兼鐵馬冰河。
大小金川戰略地位極其重要:這是成都平原進入川西高原的咽喉,也是藏區、回部通往漢區的要道。佔據此處,可以遠扼藏、青、甘,近控成都平原。
明清更迭之際,金川部落脱離明朝,形成割據之勢。不久,受招附清,接受了清廷的封授、印信及號紙(記載土司襲位者職銜、世系、承襲年月的書狀);同時,讓大小金川互不統屬,成為各自獨立的土司。
後來清朝強力推行“改土歸流”,廢除土司制,建立州縣制,用流官代替“土皇帝”。“改土歸流”在雲南、貴州運作皆見成效,唯獨四川波瀾不興。這讓朝廷已很不滿。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巴蠻蜀秀,這明秀之地自古難弄呀!
當時,大金川土司莎羅奔仗勢欺人,甚至利用婚姻之計搶奪小金川土司澤旺的印信。未幾,又覬覦明正土司(今康定)。這中間殺害了一些清軍官兵。乾隆震怒,決定用兵平定大金川。
1747年,乾隆派川陝總督張廣泗和慶復討伐;後又遣心腹訥親到四川督軍。訥親自恃欽差大臣,胡亂指揮。清軍久攻金川不勝。張廣泗慘遭乾隆處死。後又派傅恆、嶽鍾琪出陣。傅恆採納了嶽鍾琪獻上的計謀,對大金川犁庭掃穴。1749年,莎羅奔請降,大金川事件暫告平息。
初戰小勝,但大小金川之間仍衝突不斷,有死灰復燃之勢。1766年,第二次戰役開始。清廷派遣四川總督阿爾泰聯合九家土司部落會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澤旺之子)卻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公然聯合抗清。1771年,清軍遭受敗績,清廷將阿爾泰革職(不是處死),派温福入川掌帥印。可嘆温福指揮無方,陷於死地。清廷又遣東征西討皆獲勝績的重臣阿桂為將軍,各地增兵圍剿,終於拿下大小金川。
兩次用兵,終於平定了大小金川之亂。乾隆長吁鬱悶,但王朝已傷筋動骨。個人一時的舒展,換來清廷轉身日漸遠逝的背影。
清朝在政策上無大錯,“邊疆一日不靖,內地一日不安”;操作上也十分先進,“以番治番”。但在這幾次平定戰役時,卻犯了幾處大忌:一是故意造成滿漢將相不和,二是皇帝掌握最高指揮權不放。這直接後果就是兵眾力弱,鞭長莫及;加上川西高原碉樓林立,易守難攻,平定的成本相當高昂。
這裏是嘉絨藏區。以前稱呼嘉絨人或嘉絨族。新中國成立以後在民族識別中,將其歸入藏族。嘉絨意為女王的山河。難怪這裏如此秀美且又俊朗,山川悦目賞心洗滌靈魂。
這裏美景錦繡成片,珠聯璧合。連地名也很美。比如丹巴,比如八美,比如道浮,比如爐霍。
幾年以來,我都有幸先後走過,驚喜“印我青鞋第一痕”。
在藏區有一種紅色小花,名字叫做“張大人”。我十年前在藏區,當地領導向我指認了這位“張大人”。我詫異道,這不就如同當年左宗棠進軍新疆的“左公柳”翻版嗎?想想又不對,“左公柳”僅是客觀的寫實,而“張大人”卻是一種感情的昇華。這是藏胞為了紀念最後一位清朝駐藏幫辦大臣張蔭棠而命名的花朵。他推行的藏區新政,受到了底層藏胞的歡迎。他為我國西藏的領土完整立下了大功。
羌笛遠聲,明月初度。關山盡遼闊,楊柳曳春風。大小金川,起伏神奇。(俞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