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政策實施,中國遊客時隔3年有機會重新踏出國門。既往經驗中,在出國旅遊期間患病多數為胃腸道症狀、呼吸道感染以及皮膚病等輕度和自限性疾病,旅行中患病不僅耗費寶貴的假期時光,更危險的是部分遊客可能攜帶危及生命的感染源回國。在此建議籌備出行計劃的朋友把醫療防護列入其中。
接種疫苗
流感是旅行中接種疫苗可預防的最常見疾病,包括遊輪旅行的乘客。65歲以上的遊客更應該接種有效期內的肺炎疫苗。去往南亞地區的遊客患傷寒和副傷寒風險最高,接種傷寒沙門菌疫苗能有效防範疾病由食物傳播。去往南美洲和南非洲等地區,黃熱病疫苗必不可少。
乙型腦炎、脊髓灰質炎、蜱傳腦炎等都有相應的傳播地區。值得注意的是狂犬病疫苗對於在拉丁美洲、亞洲或非洲地區的遊客,不僅保護犬類撕咬傷,也包括蝙蝠和一些含有狂犬病毒的動物傷害免於感染,因為狂犬病一旦發作,死亡率幾乎百分之百。
避免蚊蟲叮咬是預防瘧疾的主要方法,傳播瘧疾的按蚊僅在夜間叮咬,所以遊客如果白天前往按蚊傳播瘧疾高發地旅遊,夜晚回到無瘧疾地區睡覺更安全。也可以在啓程前就開始預防性服藥,每週使用甲氟喹是首選。
常備藥物
旅行途中常見的困擾是腹瀉。臨牀上,旅行腹瀉定義為旅行期間或旅行後7天以內,24小時內3次或更多次大便不成形,最常見的原因是細菌感染。即使未經治療,旅行者腹瀉的平均持續時間也只有4~5天。
關於腹瀉治療,大家第一反應是抗生素,大家熟悉的有喹諾酮類藥物(環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或阿奇黴素。需要提醒的是,不建議針對腹瀉進行抗生素預防用藥。其實對症狀更有效快速的治療方案也包括口服補液鹽和抗胃腸蠕動藥物、抗分泌藥物等。口服補液鹽是世界衞生組織推薦的治療急性腹瀉脱水有優異療效的藥物,主要含有氯化鈉、氯化鉀、碳酸氫鈉(或枸櫞酸鈉)和葡萄糖。按比例配製後,口服即可。
預防保健
遊客如果想挑戰高海拔旅遊地區爬山等運動,無論交通工具是飛機還是汽車,要警惕急性高山病發生。有些人會使用紅景天等藥物預防,其實醫療指南也推薦服用乙酰唑胺每日兩次、每次125毫克可有效預防高原病,在上升到2800米或更高海拔之前24小時開始用藥,持續至到達最高海拔後一天。重度併發症(如肺水腫或腦水腫)在海拔3500米以下並不常見,最佳治療方案是吸氧和立即下降到較低海拔。去往海拔3500米或更高目的地並停留幾個小時以上的遊客應諮詢專科醫生。
乘車或坐飛機長途旅行,容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其形成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較為複雜,目前臨牀上公認的經典三要素為血管內皮損傷、血流淤滯和高凝狀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典型症狀是下肢腫脹、疼痛。肺動脈栓塞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為兇險的併發症。防範措施包括避免脱水和飛機飛行期間活動腿部。建議有基礎疾病或血栓既往史的高危乘客使用加壓彈力襪,甚至在飛機起飛前和降落24小時後預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史兆雯(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