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嶺 一座古老又年輕的森林康養公園
從電白區黃嶺鎮遠看浮山嶺。 盧文生 攝
●蘇鐵蘇鐵
浮山嶺位於茂名電白霞洞鎮、高州根子鎮交界處,北靠雲開大山,南臨琅江平原,距離南海大約30公里。延綿24平方公里的山體上有五個主峯,像一個朝天張開的大手掌,託舉着麗日藍天。
浮山嶺自古就有“浮山鍾靈毓秀”之稱,是南粵百景之一,最高峯966米。在華夏大地眾多的崇山峻嶺中,浮山嶺只能算一座微乎其微的小山,它的鮮為人知也是天經地義。可它又是如此獨特的一處存在,就像被造物者特意藏在南海邊的一顆珍珠,註定要驚豔於世。
一
浮山嶺是一座古老又年輕的森林康養公園。
浮山嶺是古老的。早在神話漫溢的遠古時期,浮山嶺就已聞名遐邇。據北宋的《太平寰宇記》記載:“高州,浮山,其山高七百尺。堯時洪水泛溢,此山獨浮,人居山上,得免沈墊,人呼為浮山。”傳説中的浮山嶺就像傳説中的諾亞方舟一樣,在洪水氾濫時漂浮起來,避開洪流,使無數生靈免遭厄運。
浮山嶺又是年輕的。這個年輕指的是浮山嶺獨具康養的功效,近幾年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接受。特別是在疫情仍舊嚴峻和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今天,大眾對康養的關注也提升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目光也漸漸聚焦在浮山嶺上。把浮山嶺打造成“夏天避暑、冬季避寒、四季康養”的康養休閒度假勝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各項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
實際上無論哪個時代,當生命無恙,當人間皆安時,個體對康養的追求都會成為一個終極命題。
何謂康養?康養就是“健康”和“養生”的集合,源自精神生活的和諧與愉悦。其實生活的品質、生存的樂趣,也只有從容和緩的心才能體會得到。浮山嶺正是依靠自身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悠久豐富的人文景觀,成為許多遊客漫漫人生中的一處精神皈依,一處難得的人間淨土與頤養天堂。
二
浮山嶺,獨特的自然風光讓人心曠神怡。
浮山嶺這種與眾不同的風光,是隨着山體高度的遞增而螺旋上升的。
山腳下,方圓近百平方公里的丘陵地帶,是全國著名的荔枝、龍眼基地。果樹的枝葉蔓延,成林成片,櫛風沐雨,擎起蔚藍色的長空,花開時節香氣瀰漫整座山。你站在半山腰張開雙臂,來一個大大的深呼吸,草木花葉的芬芳沁人心脾,浮躁的心沉靜下來,你迷惘的雙眼重新閃爍動人的神采。
山上怪石嶙峋,重巒疊嶂,溪流淙淙,迂迴曲折,多的是古木參天:樺樹、松樹、桉樹、杉木和不知名的樹木,還有山藥、人蔘、橘紅、大力牛、蒼朮等中藥材。這裏草木四季常青,葳蕤茂盛,油綠葱蘢,催人奮進。
越往上走樹木越稀少,甚至完全讓位給了青草,青綠的山頂愣頭愣腦地冒出一座座白色的大風車。塵世之上,白雲之下,這些筆直矗立在各個山段的風車,遠近高低,錯落參差,或雋雅、或端莊。風動風車動,大風車把風能轉化成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也讓浮山嶺從此有了動和靜的襯托,有了曲線和直線的對比,有了方和圓的參照,有了充滿煙火氣息的千百種人生況味。
浮山嶺依山靠海,處於潮濕多雨的臨海山地氣候地帶,奇幻的雲海成了一道賞心悦目的景觀。清晨雲霧是温馨的薄霧,宛若輕紗,環繞着浮山嶺的脖子,寧靜而雅緻,潔白而清新,如夢如幻如詩如畫,如一抹抹柔情温暖着你輕微顫動的心房。如果遇上雨天,剛好雷雨初歇時,這裏的雲霧就變成了“霧鎖山頭山鎖霧”的濃雲厚霧。它們從你站立的腳底滾滾湧來,氣貫長虹,剎那間就瀰漫了整座山,揮不走、扯不開、斬不斷,擋住了你的視線,鎖住了你的思維。你在哪兒了?天人合一,雲煙一體,你已騰雲駕霧,飄然心悦,累積多時的憂愁煩惱早就蕩然無存了。
三
浮山嶺,悠遠的人文景觀可以涵養精神。
在浮山嶺的半山腰上,冼太廟、潘仙廟、革命紀念碑依次矗立,默默地訴説着歷史,殷殷地期許着未來。
1700年前,嶺南道教的先驅潘茂名就在這裏出生,歸隱、修仙,直至仙逝。山上的一些著名景點,如潘仙故里、超世寺、浮山仙泉、龍鬚獻瑞、仙人浴湖等,就與潘茂名息息相關,浮山嶺已經成為潘茂名文化元素最濃重的地方。
潘茂名是值得後世永久銘記的。
潘茂名有過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機會,可他最終選擇了家鄉高州的綠野青山:隱居修煉,行醫為民,施醫贈藥,惠及桑梓。他從未把名利放心上,卻擁有了崇高的聲望——被粵西老百姓稱為“潘仙”。東晉寧康元年他病逝了,粵西百姓寧可相信他在浮山嶺半山腰“羽化登仙”了,那地方就是現在的超世寺。後來,隋文帝用他的名字命名為“茂名縣”,唐太宗也用他的姓氏命名“潘州”。
古代很多文人學者在社會上碰了壁,受了傷,總喜歡選擇歸隱田園,縱情山水,把老莊的道家外衣裹在身上,作為精神的避難所。他們的淡泊名利或多或少有一種言不由衷或迫不得已,潘茂名的寧靜致遠卻是表裏如一的真心實意。
今天,大家樂呵呵地探討着潘茂名文化,熱切地追尋和破解潘茂名的健康密碼,這種追尋和探索難能可貴。我們不提倡把潘茂名當作神來看,也不贊成對他過度解讀。潘茂名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或許他就是古代的鐘南山,或許他和我們當中任何一個普通人一樣——忙。天亮了,睜開眼,他的大腦在飛快地思索着:今天該先去採藥煉丹還是先醫治一大早就在門口排隊就醫的患者?有時候連這樣的思考都顯得奢侈,他嘆口氣打開門,擼起袖子,給病人診起脈來。望聞問切,開藥,還不忘叮囑凡事看開點飲食清淡點作息規律點,接着下一位……
潘茂名忙碌一生,沒有留下任何關於醫學論述的隻言片語。值得欣慰的是,千百年過去了,仍有一樣東西在茂名大地一成不變地流淌着:他厚德仁心、精誠濟世的追求,他坦蕩無私、天人合一的精神,被茂名人口口相傳,歷久彌新地傳承給了一代又一代的茂名人。
1500年前,冼夫人也在這裏短暫居住,為浮山嶺精神持續注入了愛家愛國、“唯用一好心”的內涵。
浮山嶺因地勢險要,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據考究,南朝時期,高州刺史李遷仕和廣州刺史歐陽紇先後作亂,百越首領冼夫人曾帶兵在此駐軍紮營,舉兵殺叛軍,保障了祖國南疆對中原的歸屬。為紀念冼夫人保境息民、慈佑一方的功德,人們保留了冼太營地和練武石等軍事文物,還在旁邊築起了冼太廟。冼太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廟內供奉着兩尊冼夫人彩色雕像。案桌上冼夫人正襟危坐,慈眉善目,笑意盈盈,温柔而堅定地守護着她熱愛的南粵大地。
70多年前,浮山嶺迎來了一場血與火的洗禮,又化身為一座紅色英雄山。
1947年5月,中共茂(名)電(白)信(宜)軍事特派員王國強,率領中共茂電信獨立連在浮山嶺一帶開展游擊戰,持續3天的浮山嶺反圍攻戰鬥,擊斃擊傷敵人160多人,有力地打擊敵人,牽制了敵軍力量。
情懷如夢,家國在心。當你攀爬浮山嶺,走過這些由動人的故事編織而成的人文景觀,胸中油然生出一股宏大的英雄氣概、一種勃發的生命自覺,那就是家國情懷——千百年來就已融入中華民族血脈深處的最純樸的氣質。
浮山嶺,這座古老又年輕的森林康養公園能給予你的,不是筆墨所能描述的。欣賞自然美景,感受人文風情,修心度己最好的方法:走起來。
身未動,心已遠?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