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前段時間火爆非常的露營熱潮,似乎有所降温,而在現實生活裏,真實的露營場景也並不像社交平台用户們所展示的那般精緻。那麼在未來,露營的消費生態會走向什麼樣的發展趨勢?不妨來看看作者的一番解讀。
朋友圈裏刷屏了一個春天的露營活動,開始降温了。
驢媽媽旅遊網聯合奇創旅遊集團6月5日發佈的《2022端午假期出遊總結報告》顯示,在剛結束的小長假,受全國多地降水天氣影響,此前五一假期曾爆火的露營熱潮,稍有走弱。
“廣東省內入駐我們平台的7、8個露營地,小長假的前兩天都沒訂滿。”6月6日,全國野奢民宿預定平台小居民宿創始人楊琳莉對時代週報記者説道。
隨着雨季與夏季到來,露營行業已進入淡季。但天氣或許不是露營市場降温的唯一原因。
早在端午放假前,露營愛好者Jessie就已決定,絕對不要在假期去露營。一次踩坑經歷,讓她心有餘悸:2021年的國慶假期,在朋友的推薦下,Jessie與家人去了廣州周邊的一個營地。從照片上看,營地條件很好,但到了實地卻發現,所謂的“營地”就是一個公園。
“公園裏人來人往,露營的我們就跟猴子一樣被行人觀賞,更別提那些意識不到帳篷風繩和炭火危險的、竄來竄去的小孩了。”這次不愉快的經歷,讓她至今印象深刻。
網紅打卡風的濾鏡之下,露營行業正逐漸顯現出真實而難稱美觀的一面:當下,國內營地數量暴增,營地水平卻參差不齊;同時,露營裝備市場也存在選擇少、部分商家在設備用料方面以次充好的問題。
◼︎社交平台上,“精緻露營”的裝備包括鮮花、氣球、蛋糕等 圖源:網絡
而最令資深露營玩家們擔憂的,還是眼下露營地千篇一律的網紅化營銷方式。
“網紅化和流量化的運營方式,會讓小白玩家對露營產生認知誤區。露營很美好,但不是賣家宣傳圖裏那麼漂亮、那麼簡單。假如小白玩家僅僅是因為看到各種好看的照片就去玩,但體驗很差,那麼下一次他們就不會再體驗。”映客互娛集團覓野CAMP(APP)創始人石健卿對時代週報記者説道。
石健卿曾在五一假期時走訪了兩個集市活動、一個非正式露營場地,他拍下因露營產生的數座“垃圾山”,感覺痛心。“這不是露營該有的樣子。‘精緻露營’的背後不能純用濾鏡內容圈量,户外和露營文化展現也不是圈塊地掛個平台logo,搞些作坊搭些場景圈錢。”石健卿在朋友圈寫道。
◼︎石健卿五一期間拍到的露營地垃圾堆現場 受訪者供圖
事實上,五一假期後,一篇《露營露成這樣,臉都不要了》的文章成為爆款,文中指出的正是露營地垃圾成山的景象。但另一個反面是,“只要臉好看、能出片”的露營方式,也正在考驗行業的良性發展。
一、露營變味?遠離城市喧囂,夫妻倆在山林溪谷間的營地裏支帳篷、擺設備,帶7歲的兒子去抓蟲和魚蝦。忙了一天,小孩睡下後,與丈夫一同在帳篷外發呆,在不需要看見霓虹燈與手機屏幕的深夜裏,靜看頭頂的一片星空,假如餓了,就支起火來烤上幾隻熱乎乎的紅薯。
這是露營讓她着迷的地方。如今,接觸露營已經2年,在逐漸累積經驗的同時,她也看到了行業的變化。
◼︎Jessie的露營時刻 受訪者供圖
湧向露營的洶湧人流,就是最突出的表現。而各個水平參差不齊的營地,也令消費者頭疼。
“一開始,二沙島上每頂帳篷間都還有些空隙,後來人多了,我們就轉移到廣州大學城,但到現在,這些地方逢節假日就人山人海。”Jessie説,即便是到廣州市外,一些曾經接待有經驗露營客的私人營地,為了拓展收入來源,也開始提供拎包入住的精緻露營業務。於是,卡拉OK、露天電影成為了營地夜晚的重要活動,談笑吵鬧聲更是響徹耳畔。
◼︎熙攘熱鬧的露營地 Jessie供圖
當露營的需求井噴,裝備產業的發展水平也尚未能跟上。
目前,Jessie家在露營裝備方面花的費用約在2萬~3萬元之間,這個數字算不上大,但挑選時所需耗費的心力卻格外多。她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目前,國內不乏好的露營設備產品,但相比起露營產業發展得更為成熟的日本與美國,同等價位下,在國內買裝備,選擇更少。“而且,現在買裝備大多是靠網購,能夠線下采購露營裝備的賣場相當少,這樣一來,試用裝備就會變得很麻煩。”
同為露營玩家的石健卿,則留意到當前國內裝備市場的亂象。“市場上的國產露營設備越來越多,但有一部分國產裝備商家,帳篷抄襲了國外新款的設計,卻又用了很次的材料,這樣的產品,萬一遇上颳風下雨,撕裂了、漏水了,後果嚴重。”
二、摸索中前行除去露營硬件方面的不足,更令熱愛露營的從業者們擔憂的,是當下一部分浮躁的行業氣氛。
在户外用品裝備品牌m square負責人Crystal的理解中,精緻露營本質上應該指向的是部分追求生活品質的愛好者,用更高配置、更有設計感的露營裝備,到户外更好地放鬆的行為。
◼︎Jessie的露營時刻 受訪者供圖
“我更願意把這種露營稱為‘風格露營’,也就是有自己審美標準的露營愛好者,以自己的標準,在户外建立了一套屬於自己的露營方式。但現在市面上所謂的精緻露營產品,都是千篇一律的裝備、活動與擺拍,這種網紅打卡式的露營,與露營文化是背道而馳。”Crystal説道。
楊琳莉則擔心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這波露營熱裏,存在着相當一部分投入極少、也不管口碑的小營地,這些經營者只打算儘快回本,不會考慮劣質經營帶來的後果。一部分想好好經營的商家,都被這些情況衝擊到了。”
從只有小部分人愛好的野營,到遍地開花的所謂精緻露營,行業尚未經過發展過渡期,便在疫情背景下成為了流量湧入的風口,野蠻生長。不過,在從業者看來,儘管發展軌跡未必“健康”,但露營行業,依舊在前進。
連接營地、設備商與消費者的露營者社區平台已經出現。
覓野CAMP app就是這一類平台的典型。據石健卿介紹,覓野的功能包括營地測評、裝備測評、營地打卡等功能,是專門為露營愛好者打造的出行服務平台。截至目前,僅在華南地區,使用覓野的露營愛好者數量就已達到40萬,同時,國內入駐覓野的營地已超過1000個。
“覓野的目的,就是降低露營的入門門檻,減少露營愛好者們在嚐鮮過程中要走的彎路。”石健卿説道。
而大量打卡嚐鮮露營的人羣中,也留下了一批愛上露營的新玩家。
Crystal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自疫情後開設露營產品線以來,目前,露營用品已佔品牌總營收的45%,這其中,來自親子露營羣體的銷售額高達70%。
“我們時常會舉辦露營體驗活動,參加活動後,基本每3個家庭,就會有一個開始對露營感興趣。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的家庭,對裝備的預算大約會在1000元左右;而假如是年收入在30萬~50萬元的家庭,購買裝備的預算則會在5000~1萬元。極度痴迷的玩家,甚至會花10萬甚至超過30萬元去購買裝備。”Crystal介紹道。
◼︎Crystal認為,露營活動的最大意義和目的,還是親近自然或者放空自己,不提倡過份追求裝備,夠用就好。受訪者供圖
在從業者與愛好者看來,未來,以精緻露營為起點,露營行業將會發展出更多分支。渤海證券研報表示,2021年,國內露營產業市場規模達299億元,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50億元。從數據層面看,露營行業前景廣闊。
但要讓行業健康發展,從業者們還需要達成共識。
“營地經營者們還是不宜太急功近利,不要因為有同行漲價,就跟風漲價。在用户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盲目增加露營的門檻,長線來看,是沒法盈利的。現階段,經營者們應該一起想辦法,完善營地內的各類安全與生活設施,人們才會慢慢地願意到營地裏去。”石健卿分析道。
作者:李馨婷,編輯:洪若琳;公眾號:19號商研社(ID:time_biz),穿透商業迷霧,迴歸價值本質。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7-AhEMw9w5EAGij24Ht9DQ
本文由 @19號商研社 授權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