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車站太打眼!進門就盼車晚點

隨着時代的發展,地鐵站、火車站已經成為了現代交通的重要樞紐。大大小小的車站成為了城市中人們追夢與生活的必經之路。

如今有許多建築師將普通功能的地鐵站建造成為了“不普通”的模樣。講述着屬於這個城市的歷史,散發着這座城市的風格。如果你的城市有這樣的站台,你想在這裏上車嗎?

拉杜塞特地鐵站

斯德哥爾摩

這些車站太打眼!進門就盼車晚點

圖源:Ins_Kira.gagarina

原始與現代的交接,在這裏顯現。斯德哥爾摩的拉杜塞特地鐵站,將現代化的地鐵建築在了天工塑造的鋸齒形岩石中間。

斯德哥爾摩地鐵通車於1950年。在這裏,地鐵站不僅僅是交通樞紐,還是一個免費看藝術秀的地方。熾熱的紅色岩石被懸在透亮的大理石地板之上。人造燈光與岩石閃爍的紅色光亮就像從地底噴射出的火焰。地鐵駛過帶來呼嘯的風聲,更讓人覺得像是進入了自然森林。拉杜塞特地鐵站給予了人們一種獅子王式的狂野童話:即使地上一片荒蕪,只要這地下還噴湧着生命的血液,一切都還會重生。人們乘坐着地鐵到站後,在扶梯口看見了地上的光亮,這狂野的童話便在這縷陽光中放映出了結局。

阿夫託沃車站

聖彼得堡

這些車站太打眼!進門就盼車晚點

圖源:Ins_tanhnanchya

在中世紀宮廷式的地鐵裏朝九晚五是什麼感覺?聖彼得堡的阿夫託沃車站也許會給你答案。

車站用46根圓柱支撐,其中的30根用大理石製成,16根用玻璃裝飾,天花板上懸掛着金屬吊燈,整個車站的富貴感讓人聯想到安娜·卡列尼娜的舞廳。若不是趕着通勤,或許人們早已在家備好中世紀的服裝,聚集在此翩翩起舞了。

阿夫託沃車站於1955年開通運行,其建築主題是為了紀念列寧格勒保衞戰。車站中也隨處可見月桂樹枝和鍍金的劍。站台的盡頭,是一幅巨大的馬賽克壁畫,描繪了一個抱着孩子的女人。宮廷式的富麗堂皇與戰爭的悲愴摻雜在車站的建築風格中。地鐵仍在隧道中穿行,歷史已凝固在畫中。

托萊多藝術站

那不勒斯

這些車站太打眼!進門就盼車晚點

圖源:Ins_s_c_arlett

你從宇宙星河中墜入過人間嗎?

那不勒斯的托萊多地鐵站上空,就有這樣一個迷幻的星空入口:一個圓錐形的紫羅蘭色漩渦,這是由設計師奧斯卡·杜斯奎斯·布蘭卡設計的。漩渦上面綴滿了米白色斑點,遠看像是極地的星空,順着電梯緩緩靠近,才發現它穿越了地鐵站的所有樓層,在圓錐形的漩渦當中,照射出了一束幽藍色的燈光,寓意着大海與波浪。

這是那不勒斯最深的地鐵站之一,在城市的“藝術站”項目中憑藉着優秀而夢幻的設計脱穎而出。車站的每一層都按照城市相關主題所代表的不同顏色設計。當你沿着手動扶梯進入地下,牆壁的顏色會從赭石色變為黃色,分別代表着那不勒斯的凝灰岩和太陽。車站內設有144種LED燈,行人隨扶梯下降,就像是深入到了五彩繽紛的夢境中。

Arts and Metiers地鐵站

巴黎

這些車站太打眼!進門就盼車晚點

圖源:Ins_j0rn

給你一個機會乘坐深入地底的“潛艇”。來巴黎的Arts and Metiers地鐵站吧!

這裏的齒輪和零部件在天花板上“遊走滾動”,舷窗被釘在半圓形的隧道牆壁上,透過它們,我們就可以到達微型博物館的藝術世界。地鐵的聲音恍然一變,成了蒸汽火車的鳴笛聲,燈光反射在古銅色的牆壁上,閃出電焊般耀眼的光亮,似乎將我們一下帶回了蒸汽時代。

這個地鐵站已經走過了上百年的歷史。1904年,車站依附着歷史悠久的手工藝博物館初建而成,經過1935年和1994年的擴建與翻修,才變成今天的樣子。工業感的蒸汽機與現代感的潛艇飛船相結合,呈現出了一種朋克而又怪誕的美感。如今,Arts and Metiers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通勤所用的地鐵站,它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各地旅客的打卡景點。

聖蓋勒特廣場站

布達佩斯

這些車站太打眼!進門就盼車晚點

圖源:Ins_cagataykaraagac

2014年,聖蓋勒特廣場車站建造在了神秘的藍色多瑙河對岸。

由藝術家塔瑪斯·科莫羅奇基設計的馬賽克風格,通過赭石、土黃與灰白等多種顏色的搭配,按照條紋順着半圓的穹頂旋轉排列,既迷幻又狂野。順着條紋往車站中走去,像是受到原始的召喚,不一會兒就會被吸進穿越的隧道中去。

車站的另一個特色是看似繚亂紛繁的扶梯頂梁。如果人們順着扶梯上升下降,就好像在各個緯度中穿梭,走進了盜夢空間中的彭羅斯階梯。實際上這種縱橫交錯的建造方法能夠節約空間的使用,給站台留出儘可能多的空間,同時也從視覺上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後現代的科幻感和立體感。

共青團站

莫斯科

這些車站太打眼!進門就盼車晚點

圖源:Ins_katia_travel-again

再沒有一個地鐵站擁有如此富麗堂皇的裝飾與配色了。在莫斯科共青團站的大廳,巴洛克式的穹頂上繪有大型馬賽克壁畫。車站位於莫斯科最繁忙的鐵路樞紐下方,因此也是一個人流量較大的地鐵站。1951年,車站設計師帕維爾·科林和阿列克謝·舒塞夫都憑藉該車站的設計獲得了斯大林獎。1958年布魯塞爾的博覽會上,共青團站被授予了大獎。此外,這些馬賽克的壁畫之中還嵌有鍍金的深藍色石塊,描繪着自古以來這個民族的戰鬥武器。領導人畫像與勝利的勳章也在車站中隨處可見,鐫刻着斯大林時期的歷史頂峯。

威廉米娜普林站

鹿特丹

這些車站太打眼!進門就盼車晚點

圖源:Ins_curvy.globetrotter

想親身體驗諾蘭電影中的時空穿越?在威廉米娜普林站乘坐地鐵就可以。

這裏的扶梯建造成了科技電影中常用的銀白色,穹頂兩個半圓相接,像是借用了外星人眼鏡框的形狀。鏤空設計的金屬板下藏着燈光,人們乘着扶梯上升下降時,燈光會改變顏色,彷彿在告訴你“即將穿越,請做好準備”,營造出了一種微妙的未來主義空間。

站台之間,厚牆壁被鑿出舷窗似的鏤空設計,正在等車的人們也許會不由自主地幻想:對面候車的乘客與我是否在同一個時空。平台與地面之間“自由浮動”的地板、白色彎曲狀的入口隧道,看上去就像是從地下浮上來的一艘太空船。

韋斯特弗裏德霍夫車站

慕尼黑

這些車站太打眼!進門就盼車晚點

圖源:Ins_withineurban

岩石裸露的牆壁上,幽藍色燈光呈條紋狀發散,與聚攏的紅黃藍光線相映成趣。在隧道的西端,有時陽光會灑進來,使平台呈現出繽紛的色彩。

這裏最有趣的就是車站燈光的設計了。在空中懸掛的11盞大吊燈直徑都分別為3.8米,依次成紅、黃、藍色。憑藉獨特微妙的環境氛圍,車站常常被當作廣告拍攝地,也被用來當作音樂專輯的封面。

韋斯特弗裏德霍夫車於1998年建立,正好趕上了19世紀80年代的地鐵建築師們擁抱趣味性美學的尾聲。除了有趣的照明設計之外,設計師在站台邊緣的牆壁中嵌入了一層玻璃,營造出了一種現代主義的美感。

發電廠站

莫斯科

這些車站太打眼!進門就盼車晚點

圖源:Ins_lana_banana

莫斯科的發電廠站建於1944年,因附近的一家燈泡廠而得名。車站大廳的天花板上,排列整齊的318盞圓形白熾燈最為著名,它們彰顯了19世紀30年代莫斯科的工業發展水平。由於戰爭打亂了車站的建造節奏,設計師們也在後期增添了很多主題元素。比如車站立柱上刻着蘇聯早期電力開發者的淺浮雕,表達了這裏對歷史人物的敬意。其餘的色彩設計主要以那個年代的設計美學為特色。

1946年,負責建造發電廠站的設計師傑爾弗賴希和羅欽獲得了斯大林獎。時過境遷,2007年左右車站再次翻新,新的粉刷抹去了很多歷史的味道,車站的歷史被再次鐫刻,唯有頭頂那6排白熾燈仍舊明亮如初。

歐萊艾斯站

里斯本

這些車站太打眼!進門就盼車晚點

圖源:Ins_martin_dd_

地中海沿岸的國度總是有用不完的色彩。設計師們大肆使用着各種絢麗的顏色,將其拼貼在了不規則的稜形方塊與立體線條裏,用色彩書寫出一部地中海童話。

里斯本的歐萊艾斯車站在1998年建立,目的是連接里斯本內城與1998年世博會的所在地。地鐵站的藝術性從人們進入地鐵站的瞬間即可感知——車站的入口就像一個方形的萬花筒,牆壁鋪滿了花色的磚塊。大廳中,天花板的彩色拼圖就如放大版教堂閣樓的彩色玻璃,站台牆壁的五彩傾斜方塊則是孩童們打翻的積木。大廳的立柱倒是一本正經地承擔着頂天立地的角色。車站整體詼諧、可愛又神秘的建築風格讓人聯想起皮特·蒙德里安和西奧·範·杜斯堡的抽象畫,恍如一腳踏進了愛麗絲的夢遊仙境世界。

市政廳站

紐約

這些車站太打眼!進門就盼車晚點

圖源:Ins_newyorkcitysubwaysufer

1904年,紐約市第一趟地鐵就是從市政廳站出發的。如今,市政廳站已被棄用,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記。在不眠的曼哈頓地下,市政廳站進入了永久的休眠期。

著名建築師喬治·路易斯·海因斯和克里斯托弗·拉法格在車站中施行了新羅馬風格的當代建築藝術。車站內,拱形的穹頂昭示着最古老與最安全的建築風格,黃銅製成的枝形吊燈散發着神秘又優雅的氣息。站台中間,鏤空的天窗讓陽光灑進,照在了典雅的橡木與紅棕色的磚塊上。

時間也順着隧道被綿延拉長,市政廳站見證了紐約成為繁華都市,也在1945年因不再能應對交通高峯而永久關停。至今,車站內的金屬仍未生鏽,似乎頑強地訴説着百年前人們匆匆趕路的故事。好在2006年起,紐約公交博物館開始提供市政廳站的參觀體驗,這段悠久的故事又重新被緩緩揭開。

阿託查火車站

馬德里

這些車站太打眼!進門就盼車晚點

圖源:Ins_lulatnof

想偶遇《瘋狂動物城》的朱迪警官和狐狸尼克嗎?

感受一次“熱帶雨林”中的等車記,據説《瘋狂動物城》的火車站原型就是採用了這裏的靈感。西班牙的生活節奏很慢,如果悠然地進入阿託查火車站,你會發現到此觀賞植物的人似乎多過了等車的人,這裏更像是隱藏在城市中的一片綠洲,給人們提供了一次獨特的通勤感受。

阿託查火車站是馬德里最主要的火車站,建於1851年。隨後在1991年擴展修建時,知名建築師拉菲爾·莫尼奧從美洲、亞洲和澳大利亞引進了7000多株260個不同品種的植物,將原先的一部分站台打造成了一個熱帶雨林花園。

環球旅遊週刊 劉珂涵

【來源:環球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25 字。

轉載請註明: 這些車站太打眼!進門就盼車晚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