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雨 :鳳陽的美好時光
藍 雨/文
一
人無語,物無聲,唯有遠山的空茫。是的,這便是鑼鼓山給我的印象。
傍晚時分,跟着大部隊,慢慢拾級而上,彷彿在登雲梯,一級一級往上,穩穩當當,我們走走停停,拍照的拍照,聊天的聊天,自由便是登臨的目的。
腳下斑駁的黑白相間的石塊,沉穩而有分量,長長的石梯,延伸向上,越變越窄,宛若通往朝聖之路,此時若站立眺望遠方,又是另一番景象:剛下過雨的天空,雲層仍厚厚疊加着,天邊有一小塊長長的光透下,淡藍、粉紫、褐色,如油彩刷上的一大筆,清亮淡雅。
石梯旁邊斜坡上的草們,綠油油的,温順服帖,她們給山帶來的是滿眼的綠意。
登上山頂,石頭彷彿就在山上等着我們。此時,大家都各自在找自己心靈的契合點,在鑼鼓山頂,我們已不必合羣在一起,我們可以隨意選一塊心儀的石頭,閉目打坐,將自己置身於無垠的空曠中,風,在周身流動,此時的我們便是鑼鼓山上的一分子。
正如梅·薩藤所説的:“不論什麼寧靜都存在於自然中,存在於感到自己是它的一部分,哪怕是一種不起眼的存在。”當我閉目端坐,我的存在便是這鑼鼓山上的風,它的靜謐是我內心的氣息。
二
在通往壽寧葡萄講習所的路上,我們看見大棚下,一串串的葡萄被裹在白色的棉袋裏,他們似被捧在手裏的嬰兒,有着嬌嫩的膚質,有着令人垂涎欲滴的飽脹。紫黑的葡萄表皮裹着一層薄霜,果肉透亮Q彈甜脆。
這裏土壤肥沃,富含有益於人體健康的鋅硒元素,這裏日照長、晝夜温差大,特別適合葡萄的生長。
站在涼亭上,往山下看,雪白的大棚一個一個翻卷着沿山勢往下鋪開,彷彿是流瀉的音符,沿着山谷往下彈奏。此時,我所想到的就是雪,淡藍的天空飄着白色的雲朵,光透下來,雪白的大棚也閃着光,這多像是小時候下雪時的情景。已經很久沒見到過雪景了,這似乎給我一個安慰式的擁抱。
一串串的富鋅葡萄就是在這些雪棚下茁壯生長。我們一路吃的葡萄,色澤烏黑鮮亮,果粉多,肉脆味濃,果大汁甜,吃完令人回味無窮。
這是多麼美妙啊!
三
北路戲,早先是在文友們發的照片裏感覺到的,似乎有點神秘,這次親臨觀賞,對她一直延續下來而且保存得這麼完好感到無比的崇敬。
壽寧北路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原稱為“福建亂彈”,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稀有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現僅存於閩東北,以壽寧縣為主,鳳陽鎮是壽寧北路戲的發源地。鳳陽的鄉民,拿起鋤頭是農民,穿上戲服是演員,“北戲飛歌消舊愁”,準確描述了鳳陽人的日常生活。
午後兩點多,我們來到劉氏宗祠,宗祠前七八個孩子在開心地玩木頭人的遊戲;宗祠里老老少少的村民已一排排端坐在祠堂裏。這令我想到小時候老家每次看木偶戲時的熱鬧景象,那時小,還不懂得戲的內容,但在熱鬧的人羣中穿梭,手握着一小卷用紙包着的瓜子,邊啃邊和小夥伴嬉鬧便是最有趣的事了。
而此番場景在鳳陽遇見,宛如回到童年,重温久遠的記憶。
演員們為我們上演兩場北路大戲。一場是根據今年疫情改編的新劇,一場是經典劇目,通俗易懂,深受大家的喜愛。
四
在鳳陽,茶是別樣滋味。
“奶的甜味,茶的清香,與風融合的味道,滑過喉嚨,直達心底”。這是在鳳陽鎮的福建和隆茶業有限公司展示牆上的一句話,詩的語言,帶給大家詩一般的感受。
我們幾位同行的女伴,年齡不小,但在各種奶茶飲品面前宛若小女生,或站或坐在櫃枱前邊飲邊聊。
櫃枱內,兩位年輕小姑娘、一位年輕小夥子,為我們製作各種飲品:奶茶、檸檬茶、冰沙等。有奶的甜味,有茶的清香,清涼爽口,甜而不膩,每種口味我們都輪着喝個遍,把平日裏沒怎麼喝的奶茶飲一次喝個夠。
和隆模式,以“公司+合作社+農户”把對貧困羣眾的幫扶結合到產業振興之中,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貧困户脱貧致富。
和隆推出的新中式時尚茶飲是產業聯盟的技術創新產品,主要以傳統原葉茶為基礎,添加各種水果口味、牛奶等,配製成迎合當前年輕消費羣體的調味茶。這便是時尚茶飲。連我們這些老大姐都如此喜歡,可見茶飲的受歡迎程度。
品飲中,時間就這樣從指縫間悄悄溜走。
舒爽通透,甚是愜意!
在壽寧,我深深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這裏的人們追隨自然,敬畏自然,必然會收穫自然的饋贈:比如鳳陽鋅葡萄、鑼鼓山、百年老戲北路戲、武曲古榕樹羣、塘洋知青點、高山紅茶等等,雖無法一一贅述,但這些美好都留在我的記憶中。
清新自然原生態,留在盛夏裏的一段美好時光。
來源:閩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