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人類為了利用河水,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造奇蹟。在埃及南部,就有一個在沙漠中憑空產生的大湖——納賽爾湖。
納賽爾湖
是位於
埃及
南部和
蘇丹
北部的大型
水庫,面積3994平方公里,規模不算小了
。嚴格來説,只有位於埃及境內的部分(佔總面積的83%)被稱為“納賽爾湖”,而蘇丹境內的部分被稱為“努比亞湖”。納賽爾湖的形成,與阿斯旺大壩息息相關。
阿斯旺水壩簡史
阿斯旺水壩位於埃及開羅以南900公里的阿斯旺市尼羅河畔,高達111米。埃及人從古代就開始修建運河等設施利用尼羅河了,到了近代,隨着科技的進步,人類利用河流的手段也越來越多。英國人在1898年興建了舊壩,於1902年完工,但由於原設計的不足,舊壩於1907-1912年、1929-1933年兩次加高,然而這兩次加高還是效果不大,在1946年時洪水卻幾乎漫壩,因此建設新水壩已經箭在弦上。
1952年,埃及開始了新壩的設計,起初
美國
答應就此貸款2.7億美元,但由於埃及和西方國家關係惡化,美國取消了這項資助,埃及政府因此計劃用
蘇伊士運河
的收入來繼續這項工程,在1958年時
蘇聯
出手相助,提供了大約三分之一工程造價的資助,還為埃及派遣了工程師和重型機械。
水壩施工從1960年開始,1970年7月21日完工,其
水庫
在1964年一期工程結束後便開始蓄水,為搶救水庫區內的埃及文物及古蹟,1960年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指示下,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搶救工作,24項古蹟被遷移或贈送他國,1976年水庫達到設計水位。
阿斯旺
水壩由主壩、
溢洪道
和發電站三部分組成。大壩所使用的建築材料約4300萬立方米,其體積相當於
開羅
西郊
胡夫大金字塔
的17倍,堪稱世界七大水壩之一。
令埃及獲益良多的水壩
不可否認,阿斯旺大壩的建成為埃及帶來了不少經濟收益。水壩擁有12組175MW發電機,總功率為2100MW,1967年開始發電,最高峯時發電量佔埃及全國的一半,甚至可向鄰國輸出電力。
農業方面,水壩有效減小了旱災造成的危害。在幾乎全非洲都在鬧饑荒的時候,埃及的糧食基本自給自足。水庫還發展了漁業,但由於離消費市場距離太遠,漁業的收入並不高。
另一個特別的利益是埃及擺脱了鄰國
蘇丹
對埃及命脈尼羅河水的控制。此外,阿斯旺水壩還幫助了埃及公共衞生事業的發展。水壩破壞了傳遞裂谷熱的埃及伊蚊的生存環境,裂谷熱實際上於1980年後在埃及絕跡。
硬幣另一面
沒事十全十美的事物,阿斯旺大壩雖然給埃及帶來了許多效益,但也造成了不少新問題。雖然洪水毀壞了無數家園,但是古代埃及得益於尼羅河的洪水帶來的淤泥,得以發展出歷史悠久的農業,但是阿斯旺水壩把肥沃的泥沙擋在了水壩後面,不僅導致水庫淤積,降低了庫容;而且由於營養物質流不到下游,使得下游土地肥力下降,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
由於尼羅河下游河水流量和泥沙減少,三角洲地區出現了海水倒流,海岸也被侵蝕了許多。地中海的漁業亦受水壩影響,地中海東部海域的沙丁魚和鳳尾魚一向仰賴尼羅河河水帶來泥沙滋養,水壩導致營養物質減少,該地區的捕魚量減少近半,損失不小。
水壩的興建雖然協助埃及消滅了裂谷熱,但是帶來了新疾病的威脅。水壩內有大量
蝸牛
繁殖,蝸牛攜帶着小肝吸蟲,有導致
血吸蟲病的風險
。
納賽爾湖與爭議領土
不知大家看地圖時有沒有發現埃及和蘇丹有領土爭議。埃及和蘇丹有三塊爭議領土,其中之一是瓦迪哈勒法尖角,這一地區位於埃及與蘇丹邊境的尼羅河兩岸,兩國均宣稱擁有主權。
瓦迪哈勒法尖角位於
北緯
22度以北,是一個9公里寬、25公里長,橫跨尼羅河兩岸的手指狀地區,公元1899年劃歸埃及管理,但由於此地區與蘇丹交通往來較為便利,故在公元1902年
英國
重劃埃蘇邊界時,與
哈拉伊卜三角區
一同改劃歸蘇丹。
由於埃及主張兩國邊界為1899年的邊界,而蘇丹則主張1902年的邊界,所以兩國均宣稱擁有哈拉依卜三角區及瓦迪哈勒法尖角的主權。
依據1953年的地圖,瓦迪哈勒法尖角地區原本有52個村落分佈在尼羅河的兩岸,1964年
阿斯旺水壩
落成之後,所有的村落以及超過八成以上的陸地都已淹沒至水面下,而成為
納賽爾湖
的一部分,剩下來大約30至40平方公里的陸地,也只是荒蕪的裸露岩石,幾乎無
植被
可言。所以目前這個地區的主權爭議較不受兩國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