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户端北京10月1日電(記者 上官雲)與家人團聚,與朋友相會……你記憶裏的中秋節是什麼樣子?如果從飲食的角度來看,中秋節對人們來説,也是一場味蕾的狂歡。
中秋前後,新谷登場、瓜果豐收,新釀製的美酒也同時上市。豐富的食材給了人們很多選擇空間,説到“吃吃吃”的話,也並不是只有月餅這一種可能。
資料圖:新鮮出爐的月餅香氣撲鼻,令人垂涎。王昊陽 攝
在民俗學者王娟看來,如今人們一般會在一些傳統佳節的習俗中,重温過去積澱的有益價值觀念等等,所以儀式也好,美食也罷,那些習俗其實體現了一種重要的文化功能。
爭相痛飲 宋代的精緻中秋
古時,中秋節的食俗一直在不斷豐富完善。宋代的飲食尤為精緻,人們對吃也很講究。此時中秋節的主要活動延續唐代賞月宴飲習俗,“吃”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不過,那個時候,飲酒比吃月餅更為普遍一些。
南宋時,孟元老所寫的《東京夢華錄》記述了北宋汴京的繁華景象,卷八“中秋”條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棗、慄、孛萄、弄色棖橘,皆新上市。”
新酒上市,人們爭相痛飲,一抒歡樂之情。秋天瓜果正香甜,很多店鋪裏都販賣石榴、棗、菱角等,新鮮可口,成為當時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美食。
宋代還有一道比較流行的美食,叫“玩月羹”,在鄭望之的《膳夫錄》裏有如下記載:“汴中節食,中秋玩月羹。”
曾有人推測,這個名字新奇的食物可能會有些像雞蛋羹,但也有專家研究稱,玩月羹是採用桂圓、蓮子、藕粉等作為原料熬製的羹湯。如今,似乎已不多見了。
月餅,不是中秋節的唯一美食
在中秋節的諸多美食中,月餅大概風頭最盛,但卻不是“唯一”。
資料圖:秋風起,蟹兒肥。泱波 攝
在陝西有的地方,每到中秋節全家共吃“團圓饃”。饃做好後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要是有家人短期外出,就留下一“牙”。孃家也給出嫁的姑娘送饃上門,表示全家團圓不忘。
秋風起,蟹腳癢。中秋節,螃蟹是餐桌上的主角之一。明代的中秋宴會也有螃蟹,如書中記載“蒸熟五六成,羣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將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很熱鬧。
人們坐在一起品嚐蒸熟的螃蟹,蘸着醋蒜等調料,當做飲酒的佐餐,想想都令人垂涎欲滴。
另外,在不同的地方,還有“八月半吃南瓜”、中秋吃餈粑等多種食俗。
水果篇:石榴象徵人丁興旺
既然是中秋節的美食,就總會跟各種吉祥寓意有那麼一點關係,包括各種時鮮水果。
陸啓泓《北京歲華記》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柚子便是此時許多人的心頭好。吃完甜膩的月餅,柚子既開胃又能去油膩。另外,“柚”取諧音即是“佑”,希望未來能夠得到福佑。
石榴也是圓圓的造型,富有觀賞性,吃起來口感也不錯。由於籽粒眾多,也被視作人丁興旺的象徵:民間的一些繪畫裏,石榴往往是裂開的,也是突出此意。
“在南方一些地方,此時也吃芋頭。人們講究擺一個大盤兒,一堆小芋頭上面擱一個大芋頭,看上去好像埋住小芋頭,喚作‘子母芋頭’,跟求子有關。”王娟説。
資料圖:金黃的柿子掛滿了房前屋後,一片黃澄澄金燦燦。王小勇 攝
中秋時令的果子寓意各有不同。如果家裏有老人,吃桃子則寓意長壽。把柿子蘋果擺在一起,“柿事蘋安”諧音“事事平安”。
傳統佳節裏的世俗情感
從月餅到各色瓜果,中秋的飲食文化相當豐富,也還可以舉出其他許多例子。
像桂花,被賦予“吉祥”、“友好”等種種寓意,就很契合中秋的節日內涵。觀賞之餘,它也是美食,每逢中秋,人們要喝一杯桂花酒,吃點桂花糕,表示甜甜蜜蜜。
“從宋代到元代之前,中秋節的各種習俗,應該更多的是一個居住在城市裏的市民或者文人學子的一個遊戲活動,它變成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節日,大概在明代。”王娟説。
資料圖:圖為用上過各色“色素”的麪皮製成的花朵,用以裝飾月餅。張海雯 攝
從時間線索來看,中秋作為傳統大節,成型時間較晚,但影響很大,至今依然具有符合人們生活需要的現實意義。
“很多時候古代過節,也是講究大家把祭祀的食物分吃乾淨,祭祀儀式才算完成。”王娟強調,如今物質豐富,中秋吃點好東西或者寓意團圓的美食,是人之常情,但要注意,絕不能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