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對副外長級會晤態度迥異 或影響美核武庫儲量
昨天最權威博彩評級網,有一部國產電影悄悄登上了院線,沒有聲勢浩大的宣發,沒有蜂擁而至的觀眾,只有微不足道的排片,似乎很快也會悄無聲息的下線。
8日長春10237户居民19家非居民用户將暫停供氣2017-09-06?最權威博彩評級網08:43長春晚報評論人蔘與
鹿心社感謝布蘭斯塔德大使出席外最權威博彩評級網交部江西全球推介活動。他説,百聞不如一見,誠摯邀請大使閣下在方便的時候訪問江西,實地見證江西美麗的山水、厚重的文化和充滿活力的發展。
位於哥倫比亞瓜希拉半島的塞雷洪煤礦是世界第十大煤礦,該礦預計可採煤炭儲量為7.54億噸。
拉斯帕達斯卡雅煤礦位於俄羅斯克麥羅沃地區,是俄羅斯最大的露天煤礦,預計可採煤炭儲量為8億噸,於1970年開始產煤,所產煤炭全部為煉焦煤。
科巴洛煤礦位於懷俄明州粉河盆地,該礦的可開採煤炭儲量為8.52億噸。
太亞瑟煤礦位於新南威爾士州的獵人谷地區,是目前世界第七大煤礦,該礦可採煤炭儲量為10.49億噸。
風景煤礦位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中部的博文盆地屬露天礦,該礦可採煤炭儲量為10.6億噸。
黑雷露天煤礦位於懷俄明州粉河盆地,是目前世界第五大煤礦,該露天煤礦設計開採範圍為144.5平方公里,預計可採煤炭儲量為14.7億噸,按照目前的開採速度,該礦至少可以服役至2021年。
莫阿蒂澤煤礦位於莫桑比克的太特省,是目前世界第四大煤礦,預計可採煤炭儲量接近14.88億噸,預計全部開採完需要大約20-30年。
黑岱溝露天煤礦位於準格爾煤田中部,設計開採範圍42.36平方公里,可採原煤儲量15億噸,設計年生產能力為2000萬噸,服務年限75年。
哈爾烏素露天煤礦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東部,可採原煤儲量為17.3億噸,其煤炭的煤質為中灰、低硫、特低磷、較高揮發分、高灰熔點的長焰煤,是優質動力用煤,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羅切斯特煤礦位於美國懷俄明州粉河盆地,是目前世界上可開採量最大的露天煤礦,該煤礦可開採煤炭數量超過了23億噸,羅切斯特煤礦佔地為258.9平方公里,相當於華盛頓特區那麼大,要全部開採完需要大約25-30年時間。
(2017-09-01)
其實,這個結果並不難理解。我國天然氣工業起步晚,當前正處於快速發展期,利用天然氣也順應了能源低碳清潔發展的形勢需求,天然氣勘探和生產增長高峯期可能還將持續10~20年。而反觀我國石油工業,在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發展後,目前進入平穩發展期。2010年,我國石油產量突破2億噸,之後年增速基本保持在1.1%左右。持續的低油價,我國石油的勘探生產遭遇了更為嚴峻的發展瓶頸,其原因何在,未來將如何可持續地發展,值得思考。
勘探生產遭遇瓶頸
在近年來的儲量增長高峯期工程中,我國石油新增地質探明儲量9年來保持了10億噸以上的發展勢頭。在延續了3年的低油價後,儲量增長趨勢放緩,這與2016年國內原油產量跌破2億噸的狀況遙相呼應。石油勘探生產在低油價下難以維持之前的增長態勢,出現新增儲量減少和產量大幅下降的新動向,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近年的儲量高峯期增長工程由高油價和高投資支撐。國際油價下跌以來,國內三大石油公司上游勘探生產利潤大幅縮水,甚至出現虧損。縮減上游投資,成為石油公司在低油價下為保全公司利潤不得不採取的措施之一。
2016年,中石油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經營利潤31.48億元,比2015年的339.61億元下降90.7%。中石化勘探及開發事業部2016年經營虧損366 .41億元,比2015年174億元的虧損額繼續擴大。中海油2016年淨利潤只有6.37億元,較2015年的202.46億元大幅下降96.9%。與2014年油價剛剛開始下跌時的全年利潤相比,三大石油公司上游業務利潤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圖1)。2016年,雖然中石油、中海油保住了全年上游業務的微薄利潤,但是一些大油田、老油田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面對持續的低油價,各大國際石油公司紛紛削減投資,2016年全球上游勘探開發投資降至不到2014年的70%,削減幅度超過30%。勘探開發投資減少,必然帶來工作量減少,油氣發現特別是重大發現縮水。2015年,我國三大石油公司勘探開發投資總額為2784億元,比2014年大幅下降約32%;2016年,三大石油公司勘探開發投資總額為2111億元,比2015年繼續下降約24%(圖2)。數據顯示,2016年的油氣重大發現和勘探突破相較於2014年也大幅減少。
其次,近年來,我國新增探明地質儲量質量下降嚴重,低油價下經濟可採性隨之下降。一味增加的儲量規模,並不意味着新增的探明儲量經濟上可採。
2015~2016年,儘管我國油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保持了較高水平,但重大發現減少,新增儲量動用難度加大。隨着我國油氣勘探生產的不斷推進,隱蔽、複雜油氣藏已成為勘探的主要對象,地表及地質條件複雜地區成為勘探重點目標區。目前東部松遼盆地油氣探明率已達60%以上,勘探難度高;一些西部盆地的油氣資源探明率雖然只有27%和15%,面臨構造複雜、低滲透、緻密等問題。
再次,低油價下,我國三大石油公司轉變發展策略,被迫按照還原商品屬性的原則有序調減了高成本產量,並將有質量有效益地增加儲量作為公司低油價下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油氣儲產量雙降難免。
低油價下,國際石油公司通過裁員、縮減投資等方式來應對。但國內三大石油公司基於國企保供應、保穩定、保效益的企業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將勘探和生產目標從以前的追求規模增長轉變為提高勘探投資效率、落實優質儲量,以及提升低成本優質規模儲量作為發展的目標,竭力提高儲量變現能力並縮短變現週期,以應對嚴峻複雜的油價形勢。
中石油堅持把資源戰略放在首位,全力增儲穩產。油氣勘探突出大盆地和重點區帶,著力提高勘探投資效率,落實規模優質儲量,夯實資源基礎,並有序推進煤層氣、頁岩氣等非常規油氣業務,保持產量和效益穩定。中石化竭力保持勘探力度,優化勘探方案,推進油氣業務高效勘探,以尋求低成本優質規模儲量為主攻方向,擴大資源基礎。中海油加強了勘探開發一體化,提升儲量變現能力和縮短變現週期。在海域加大投資向勘探成熟區傾斜力度,兼顧新區新領域勘探,並繼續保持勘探投資佔總資本支出的合理比例。
儘管我國三大石油公司對勘探開發投資進行了較大調整,但依然將勘探開發重點放在國內重點區域,在一些重點區域取得了勘探成果,勘探成本得到了較好控制(表1)。2016年,我國油氣勘探的主要發現集中在鄂爾多斯(600295,股吧)、四川、準噶爾、塔里木等中西部盆地和海域,特別是鄂爾多斯盆地繼續保持了儲量高增長態勢,在隴東地區新增南梁和環江兩個億噸級油田,與西峯油田、鎮北油田連片,形成10億噸級規模的隴東大油區。
資源基礎仍在
儘管我國石油勘探和生產遭遇了低油價寒冬,但石油資源基礎仍在,未來石油勘探和生產仍有較大潛力。低油價下,我國石油勘探和生產如何可持續地發展,為此特提出幾點看法和建議。
首先,我國存在石油資源基礎,可確保一定比例的自給。
我國石油資源豐富,儘管資源稟賦較差,但隨着技術進步,可利用資源前景看好。2015年完成的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潛力評價(包含常規和非常規石油資源)結果表明,我國石油地質資源量1257億噸、可採資源量301億噸,目前資源探明率剛超過30%。
既要正視我國油氣資源稟賦,尊重自然規律,迴歸資源的商品屬性,又要認識到我國石油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保證一定的自給是保障國家能源自信的基本保障。貫徹“立足國內、開拓國際,加強勘探、合理開發,厲行節約、建立儲備”二十四字發展方針尤顯重要。保證國內石油基本供給,優先加強國內勘探,保持必要的石油自給率,是制定我國石油安全戰略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其次,應全面評估低產井和老油區挖掘潛力。
據統計,近年來國內新增油氣儲量大多是“低品位”資源,老油田則處於“高採出程度、高含水”的“雙高”階段,這勢必導致油井總數逐年大幅度增加,平均單井日產量逐年下降,低產井的增長率將會保持較高水平。“多井低產”帶來的最大問題是石油開採投資和成本上升。穩定並提高單井產量需要更為有效的措施,需要技術和管理創新驅動。低油價使生產企業被迫將油氣生產轉向重點盆地和規模有效儲量的開發,轉向優質高產的老油區和低成本的生產區域。低油價下,油氣生產企業需要不斷降低開發成本,提高開發效益和儲量動用程度。實踐證明,探明程度高的老探區仍有較大勘探潛力,可能成為今後一段時期內儲量增長的重點。
再次,油氣勘探生產將走一條低成本的有效發展之路,降本提效依然是石油勘探生產的重中之重。
國內油氣勘探進入低孔滲、低丰度、中深層新階段,油田開發含水升高、遞減加快。為適應油氣行業發展形成的新趨勢,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必須走低成本之路。持續攻關和完善深層、巖性、非常規油氣地質理論,持續攻關高含水、低滲透、超稠油等油田的低成本有效勘探開發技術,堅持做好地震資料精細處理、生產方案優化細化,加強工程設計方案和現場實施的管理,精細控制工程成本。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長春用户79xxxx965”:探明儲量,不開採,進口石油
網友“範中烈”:探明石油儲量一千萬億噸
(2017-09-07)
OFweek新能源汽車網訊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宣佈:“中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實現連續超過8天的穩定產氣。這標誌着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不料,這個新聞隨即引得全球各大媒體爭相報道:
XXX媒體: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打開一個可採千年的寶庫。
XXX媒體: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打開一個可採千年的寶庫。
XXX媒體:中國可燃冰試採技術領跑世界。
XXX媒體:可燃冰有望在2030年實現商業開發,降低中國能源的對外依存度。
XXX媒體:中國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是全球試採成功的第一個國家。
XXX媒體:如果中國確能成功實現工業開發“可燃冰”,那麼其在同美國爭奪世界最發達經濟體的戰役中又多了一張非常重要的王牌。
某媒體現場報道:
(2017-09-11)
OFweek新能源汽車網訊 這幾天,“可燃冰”一詞成了各大新聞媒體的熱門詞。這一情況主要源於5月18日一則央視新聞報告: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宣佈,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着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在2030年以前中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將會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發去賀電。
説實話,可燃冰試開採成功並不是引起民眾興奮的G點,儘管這可能在未來對國家乃至世界的能源格局產生巨大影響。而真正令民眾興奮的是央視在新聞報道中提到:可燃冰所藴含的能量巨大,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釋放出約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以一輛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為例,假設一次加100昇天然氣能跑300公里,那麼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這輛車就能跑5萬公里!按現在家用汽車60升左右的油箱量,如果將來技術實現,那加上一箱等體積的可燃冰的話,一次可以跑上一年多了。省去了加油的麻煩,真是方便。
這種情況真的會出現嗎?我們還是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可燃冰?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簡稱Gashydrate),是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温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且遇火可燃,而被稱作“可燃冰”或“固體瓦斯”、“氣冰”。賦存於水深大於100-250米(兩極地區)和大於400-650米(赤道地區)的海底沉積層內,這裏的壓力和温度條件,能使天然氣水合物處於穩定的固態。
根據資料顯示,世界可燃冰碳含量估計值是當前已探明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中碳含量總和的2倍,海底可燃冰的儲量至少夠人類使用1000年。墨西哥灣、西非、北冰洋、南海及我國西藏地區可燃冰儲量豐富。中國可燃冰資源儲量為800多億噸油當量,相當於我國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的2倍。這不得不讓全世重視了。
眾所周知,如今的化石能源已經被開採的差不多了,尋找可代替的新能源迫在眉睫。另一方面,雖然電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已經很多年了,但科學家們心知肚明,電能源始終無法完全替代化石能源。在家用車領域,一箱油可以跑300-500公里,而電動車充一次電實際可200-300公里,而隨着電池的損耗,到後來續航里程可能只有原來的80%,甚至更低。而且説實話,這幾年全世汽車製造行業在電能源研發和利用方面還沒有突破性成就,甚至可能會在這條路上迷失方向。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鄭州用户51xxxx195”:什麼時候能上市呀,產品
網友“讓夢做的綆像樣”:可燃冰,,,,,
網友“屁屁君丶”:別想了,開採難度大,價格貴,轉化應用難
網友“gnin”:照你這麼説還要啥核動力航母,直接用可燃冰
(2017-09-08)
大洋網訊 戴着VR眼鏡體驗空中漫步,看機器人畫畫,瞭解量子科技通訊……9月16日,由廣州市科協、市教育局、市科創委、市環保局、市農業局、中科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市全民科學素質辦和海珠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2017年廣州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在海珠濕地正式啓動。在一週內,300項科普活動將陸續登場,讓市民體驗。
據瞭解,9月16日至22日期間,全市的學會、科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社會機構以及具有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等科普資源的有關單位等,結合各自職能,深入社區、學校、企業、農村等開展科技宣傳、科技展覽、專家論壇、講座、科普表演、科普遊等廣覆蓋、多形式的科普活動。各區科協也將在街(鎮)、社區、農村開展多場羣眾性科普活動。
今年全國科普日同時舉辦網絡在線科普活動,中國科協的“科普中國”平台正式在廣州落地,在網站、微信、微博、“科普穗道”(科協與大洋網合辦的網絡科普頻道)和廣州數字科普視窗(科協在全市90多個社區設置的社區科普平台)進行科普宣傳。廣州市公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及廣州市農村居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等全市性的科普競賽也將在全國科普日期間舉行。
玩轉高科技:看機器人繪畫學量子通信
“媽媽!我也想去玩彈泡泡!”昨日上午9時剛過,海珠濕地北門廣場牌坊熙熙攘攘,帳篷下站滿了來參加活動的男女老少。在一個展位上,一個小女孩正戴着手套“顛”肥皂泡,泡泡在她手上輕快地彈跳。
為什麼平時一碰就破的泡泡可以在手上“跳舞”呢?科普講解員解釋,泡泡是由清潔劑分子和水組成的,清潔劑分子和小孩手上的油脂是“天敵”,油脂可以破壞泡泡表面的張力。但是戴上手套後,手套可以隔絕油脂與泡泡的接觸,而且手套上細小的絨毛還可以把泡泡托起來。
除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小遊戲外,市民羣眾還可以體驗人工智能、VR等技術領域的新產品。在機器人展區,技術人員陳先生向觀眾介紹,繪畫機器人的套件可以實現自主編程並識別電腦裏的畫圖軟件,只要把想畫的圖放到電腦裏,就會自動編譯成機器可以識別的語言,再通過數據線傳輸將代碼傳到繪畫機器人上,機器就可以用筆頭在紙上作畫。“電腦裏有多少圖都可以畫出來,而且畫一張圖的速度要比人工快10多分鐘,並且還更精確。”在VR展區,觀眾甚至可以體驗“空中漫步”的刺激感受。
據瞭解,2017年廣州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在主會場就設有130個展位,分為“創新驅動發展”“科學破除愚昧”“科學助力成長”三個展區,當中許多是平時難得一見的高新科技成果,比如來自廣東國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量子通信產品、來自劉人懷院士團隊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來自億航科技的184無人機,以及來自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的可燃冰展品。
聽院士講座:我國食藥用菌年產量佔全球75%
2017年廣州市全國科普日啓動儀式後,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日報社、廣州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主辦的“科普大講壇”活動在海珠濕地公園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吳清平作了一場題為《食藥用菌與人類健康》的科普報告,為現場聽眾上了一堂豐富有趣的食藥用菌食品安全課。
食藥用菌是指香菇、木耳、靈芝、蟲草等可供食用和藥食兼用的大型真菌。
據瞭解,食藥用菌資源豐富,地球上的真菌估計有150萬種,已描述的有9萬種,其中我國已描述的有14060種,藥用真菌約900多種,正式入藥的約有50種。
我國食藥用菌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目前全國食藥用菌產業年產量達3000多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75%,在農業經濟中僅排在糧油、菜、果之後的第五位。
未來兩週,“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將邀請張景中院士和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到8所中小學校做科普講座;“廣州科普遊自由行”活動將邀請市民參觀廣州重點實驗室、龍頭企業、科普基地等單位。
文/廣報記者羅樺琳 實習生遊宇霞通訊員卜浩健、梁夢瀅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13thirty”:科普!
網友“termination”:銅梁區
(2017-09-18)
人類開啓了工業化的道路,也就意味着人類在不可再生資源上越來越依賴。我們先後從煤炭時代過渡到石油時代,再慢慢過渡到新能源時代。煤炭,石油資源藴藏在地下,而長期以來,海底的巨量資源——可燃冰卻被人類長期忽視。
可燃冰是人類在面對石油資源枯竭的棘手窘境下的一方良藥。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燒沒有任何污染,真可謂是清潔能源。人類目前探明,海底擁有巨量可燃冰資源!
其實人類早在1970年就在海底發現了可燃冰資源,當時這個消息足以讓全世界人民振奮。而幾十年過去了,人類對於海底這塊大肥肉卻是可望而不可及,最關鍵的因素就是開採技術的限制。
日本屬於島國,自然資源極其惡劣,日本幾乎沒有什麼能源儲備。所以日本人長期以來就渴望尋求新的資源,而可燃冰的發現,就好像是上帝從天降給日本人的禮物。日本人在過去幾十年裏,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研究可燃冰的開採技術。
功夫不負有心,終於在2013年,日本科學家在愛知縣附近的海底開採出來了可燃冰,成為全球第一個擁有開採海底可燃冰技術的國家。
然而這只是日本科學家的第一次嘗試,如果日本人要想利用可燃冰解決國內迫切的能源需求,還得把開採技術成熟化。而今年五月份,日本科學家又在日本海中部地區開採了大量的可燃冰,這就意味着日本科學家真正意義上掌握了可燃冰開採的核心技術。
日本科學家希望開採日本海附近的可燃冰,從而降低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從而降低日本國內油價!
值得諷刺的是,日本海領域的可燃冰儲備並不大,而全世界大部分的可燃冰資源都分佈在中國南海的底部。科學家預計,中國南海可燃冰儲備大的驚人,粗略估計約200億立方米,足以供給全人類使用1000年,大規模開採南海可燃冰或降低油價!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U120001511”:現在寫這些爛文的究竟是什麼人?莫名其妙地把倭寇吹一通,就在前些天,中國用自營技術在南海開採可燃冰,中國技術全球領先
網友“U127148989”:油價倒沒見降++油裏面的水倒比起以前漲了不少!估計是那燃燒冰在作怪吧!
(2017-08-23)
今年5月份,我國在南海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甲烷水合物)試採獲得成功,並且實現了超過一週連續穩定產氣,這在全球可燃冰開發歷史中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也引發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
兩個月後的7月29日,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工程正式結束,這也標誌着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圓滿結束。
事實上,作為我國開採可燃冰的首次成功,也創造了多個世界紀錄:在本次開採中,我國天然氣水合物連續試氣點火60天,累計產氣30.9萬立方米,平均日產氣5151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達99.5%,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在開採的同時,海上作業團隊也獲取了相關科學試驗數據647萬組,這無疑為中國後續有關於可燃冰的科學研究積累了大量可靠的數據資料。
在7月9日,試採井便停止產氣,此後鑽井平台開啓封井作業。同時探測周圍底層的變化,監測結果,在本次試開採作業結束後,周圍地層無明顯變化,海水及周邊大氣甲烷濃度無異常,這毫無疑問證明此次試開採對於周圍地質環境沒有任何影響,也保證了環境“零污染”。
可燃冰是分佈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温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自可燃冰被發現後,經過探測,全球範圍內貯藏者相當大量的可燃冰資源,中國不例外,已被探測到有着大量可燃冰資源。
和常見的石化能源相比,可燃冰不僅儲量大,燃燒對於環境的污染也更小,因此具有極高的資源價值,成為業界長期的研究熱點。
我國的這次試採成功,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實現可燃冰的安全可控開採,毫無疑問是歷史性突破,可燃冰之所以被謹慎看待的原因之一,便是可燃冰藴藏有大量甲烷,其温室效應為二氧化碳的20倍,若是開採不慎,很有可能讓可燃冰中的甲烷從海底逃逸到大氣,那將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因此,中國能夠安全無泄漏的開採可燃冰,是全球可燃冰應用中的一大創舉。
試開採的成功也為未來可燃冰的商用打下了基礎,這可能掀起中國的新一輪能源革命,世界的石油動盪將不再能左右中國的能源環境!
(2017-07-31)
二十五年前,曾有過這樣一句話:“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然而,二十多年後,今天的中國人卻很難有底氣説出這番話,因為,我們即將被美國超越了!
據悉,我國稀土儲量以由原來約佔全世界的71.1%跌至23%,而美、俄、印的稀土儲量卻大幅上漲,其中美國的儲量由當年的13%上漲至21.1%。
中國稀土資源儲量為何年年降低,原因只有一個——被賤賣!
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便開始大規模開採稀土並出口。在最近十年多時間裏,中國以約佔全世界30%不到的儲量“承擔”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直接導致我國稀土資源流失嚴重。反觀美日,近十多年來,他們不僅禁止出口稀土資源,甚至大量進口,其中大部分都來自於中國。
如今,不產稀土的日本已經成為了世界稀土存量、消費和出口大國,其稀土儲存量夠用數百年。而美國早在90年代中後期開始便停止開採稀土,並且封存了國內最大的已探明稀土儲量達430萬噸的芒廷帕斯礦,轉而每年從中國大量廉價進口稀土及稀有金屬。
中國稀土儲量急速下降,令人痛心。但慶幸的是,這樣的局面已經得到了改變,中國不僅大力整治非法買賣稀土資源,還開始嚴控了稀土的出口。
另外,在6月,中國還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拿下美國芒廷山口稀土礦,局勢或從此大改。
稀土重要不重要,答案不言自明。但是如果有人問,還有什麼比稀土更重要,那可能就是金屬錸了!為什麼説它比稀土還厲害?
原因有兩個,一是涉及核心技術;二是產量極其稀少。
眾所周知,中國在航空領域上的成就相當突出,人造衞星、空間站、載人飛船等都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科技成果。但是,這麼多年來,中國航空領域始終患有一個“心病”,那就是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不達標。
航空發動機是當今世界上最複雜的、多學科集成的工程機械系統之一,需要在高温、高壓、高轉速和高載荷的嚴酷條件下工作,並滿足功率大、重量輕、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壽命長等眾多十分苛刻甚至相互矛盾的要求。
據報道,一千公斤級的發動機,核心部件就是60片單晶葉片,高壓轉速時接近四萬轉,温度大概是1720多度,為了防止高温之下葉片熔化,普通金屬是承受不住的,只有使用了珍貴的稀有金屬錸的單晶葉片才能滿足要求。因此,金屬徠對於一個國家的航空工業發展來看,其作用絲毫不弱於核武器。
可問題的是,金屬錸太稀有了,比鑽石更難以獲取,而且提純它難度非比尋常。據統計,全球探明的錸儲量僅為2500噸左右,在中國探明的儲量僅為176噸,只佔全球儲量的7%,而且全球約80%的錸用於生產航空發動機,是航天軍工發展繞不開的坎。不但如此,錸的價格極其昂貴,一克大概需要300元。
更無語的是,在2010年前中國就沒有勘探到一處金屬錸資源的礦山,即便是中國有錢也買不到,因為在這個領域幾乎被美國全部壟斷了。
但相對於資源壟斷而言,技術壟斷才是最可怕的。為了維持在航空工業的優勢地位,美國及西方國家常年針對中國進行材料和技術封鎖。但越是封鎖,就越説明航空發動機的戰略重要性,就越需要突破。
在2010年,中國終於在陝西某地的礦山中斟探到錸,一舉打破了中國無錸的窘況。在打破了資源壟斷之後,如何提取金屬徠又成為了大難題。
曾經中國被迫希望用資源換技術的模式尋求與國外的合作,結果可想而知。買永遠是換不來國防的現代化的,好在絕處逢生,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攻克了錸的提純的技術難題。
正是憑着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中國近十年來,一次又一次實現了技術的反超,不僅突破了西方國家的封鎖,甚至還對這些國家實現了反封鎖,比如量子通信技術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是,咱們也不能高興的太早,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航空發動機領域仍然存在很大問題,那便是人才不足。
舉一個最簡單的數字,在我國,從事航空發動機一領域院士至今僅有五人,且年齡偏大,年紀最小的也超過了70歲。這一現象不僅存在於航空發動機專業,各個傳統工科專業都面臨院士級、大師級尖子人才奇缺和後繼乏人的局面。
因此,任重而道遠啊!
錸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將助力中國航空工業的騰飛,未來殲-20、殲-31、運-20等先進戰機將飛的越高越遠。但唯有一條:
不能再重蹈稀土賤賣的覆轍!
(2017-09-04)
我們都知道,稀土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重要的國防戰略材料。
因其在國防和軍事武器裝備上無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儲量又極低,目前各國都在做長期儲備。
而最近我國又發現了一種比稀土還稀有的超級珍貴金屬——錸。它在地殼中的含量比稀土都少,比鑽石更難獲取,是造航空發動機的關鍵。
航空發動機是當今世界上最複雜、科技含量最高的機械設備系統。其對製造工藝要求十分苛刻,因此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皇冠”。
航空發動機難,難就難在單晶葉片。單晶葉片是航空發動機中最關鍵,技術含量最高的的部件,它的製造水平直接決定了航空發動機的性能,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但要想製造高性能單晶葉片,則必然離不開一種珍貴的稀有金屬——錸。
錸是一種超稀有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比鑽石都少,遠比稀土金貴。
金屬錸在軍事戰略上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大多數合金材料的的熔點較低,根本無法承受1700°的高温,從而導致航空發動機性能受限。
但錸的熔點為3180℃,用錸製造的錸合金具有優秀的高温性能,可耐數千攝氏度的高温灼燒,扛拉伸強度超過1172MPa,相當於一平方釐米上承受117噸重量不變形。
此外,用該材料製造的發動機噴管可以承受10萬次熱疲勞循環,是當前世界各國先進發動機制造的首選材料。目前全球約80%的錸都被用於生產航空發動機。
錸礦在世界上非常稀有,在地殼中含量堪比鑽石。
近日我國在陝西省斟探到大型錸礦,儲量達到176噸,佔全球儲量的7%。在這之前,我國錸礦探明儲量只有幾十噸。這次發現大型錸礦後,中國儲量一下躍居世界前三。
自從中國曝光發現大型錸礦後,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國家普遍要求開放市場,自由開採,但是對於這種比稀土還稀有的國防戰略核心材料,我國這次早有規劃,自採自用,絕不出口,不會再像稀土一樣被外國瘋狂盜採。
可以想見,未來以錸合金葉片為核心材料的我國新型發動機投產後,我國航發必將迎來一次性能的飛躍,助力中國戰機徹底治好心臟病!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平平淡淡”:嚴禁稀土出口。
網友“楊華照”:趕緊挖出來出囗賺外匯,還等什麼
網友“天帝訝然”:都賣的差不多了,現在説有個屁用。
網友“尋找已存在”:十幾20年前中國大白菜價格賣出去的稀土夠別人用幾十年的。
網友“紅塵悟道”:過分誇大中國物產豐富,實際是人家蓄意淘空我們的儲備,到我們自用都供不上時人家才來卞你脖子。到那裏,再強的巨人都得低頭。人家美帝等為啥自己有卻寧願出錢買都不願把這些礦產開發出來茯這道理。
網友“風”:出口少量可以,前提是必須對方冶煉技術和關鍵性技術分享,如發動機技術,否則堅決不出口。
(2017-09-08)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