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户端】;
近年來,雲南在發展經濟、建設路網的同時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
“沿着高速看中國”,今天我們就沿着雲南省內兩條高速——思小高速和大麗高速,去見證雲南築牢我國西南生態屏障的綠色發展之路。
全長97公里的思小高速,北起普洱市思茅區,南至景洪市小勐養鎮,是我國唯一的高速公路景區。高速途徑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這裏生長着58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佔全國的15%。同時也是亞洲象等世界性保護動物的棲息地。為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思小高速在建設之初,就引入生態建設理念,在野象經常出沒的地方修建了“野象專用通道”。
雲南交投集團普洱管理處督查督導員 徐景江: 我們將橋的高度提升了8~15米,讓亞洲象可以自由通過,減少了人象衝突。並且在野象谷修建了觀景平台,帶動了當地旅遊的發展,開創人象和諧新局面。
為了保護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思小高速建設時,還根據當地氣候地形和周圍生態特點,對全線49種本地植物建立了植物種植框架,選擇性種植在公路兩旁,為自然再生過程提供條件。
駕駛員 馬志雄: 太美了,就像來到大森林裏一樣。
雲南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省內的另一條重要高速公路——大麗高速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從大理出發,不到半小時就來到了白族人民的“母親湖”——洱海邊。五年來,洱海的生態治理為大理州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曾經一度污染嚴重的洱海,從2015年開始,進入了生態治理的加速模式。環湖截污、生態搬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建設129公里環洱海生態廊道,湖區面積擴大了10公頃。如今的洱海碧波盪漾,吸引着八方遊客。
昆明遊客 徐徽: 我們就是特意過來看海菜花的,聽説只有在水質特別好的時候會長,真是太漂亮了。
大理市向陽溪村村民 楊飛峽: 今年各種水鳥明顯多了,遊客也多了,我們做生意的收入也比以前將近翻了一倍。
如今在大理,綠色生態種植代替了傳統大水大肥種植,信息技術產業園取代了污染嚴重的水泥廠,與洱海水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可持續發展空間格局正在建立。
大理州發改委主任 舒進: 目前大理的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已經進入良性循環,高速公路的發展也為此帶來了新的機遇。
守護綠水青山、打造綠色經濟、發展綠色生態,雲南正在把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擦得更亮。
“十三五”期間,雲南高速公路新增里程達5000公里,超過“十三五”之前20年的總和。如今,一條全長3200公里的“8”字形大滇西旅遊環線正呼之欲出,串聯起雲南省內生態環境好、旅遊資源豐富的13個州市,一批生態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和特色小鎮正在大滇西旅遊環線沿線上落地實施。
雲南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 王萍: 保護好雲南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資源,就能吸引遊客,讓交通的大發展盤活這些資源,帶動雲南全域生態旅遊發展。把綠水青山變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