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九月二十五日,第七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安逸四川展區。四川日報記者楊樹攝
9月25日,四川文化和旅遊主題展覽現場,嘉賓觀看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展示。四川日報記者楊樹攝
9月25日,在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上,備受關注的第二批10個天府旅遊名縣正式公佈。
成都市武侯區、米易縣、北川縣、儀隴縣、宣漢縣、南江縣、雅安市雨城區、洪雅縣、理縣、康定市10個縣(市、區),在24個申報縣的激烈競爭中奮力突圍,捧回了沉甸甸的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回顧一年多來的創建經歷,南江縣委書記李本勇三連嘆,“着實不易,但值得!”
憑啥“出圈”?來聽聽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的書記們怎麼説。
A 文旅資源的“聚寶盆”
富集的旅遊資源,被多個天府旅遊名縣書記視為自身的重要優勢。
作為甘孜州第一個獲評的天府旅遊名縣,地處“大香格里拉”“大貢嘎”旅遊核心區的康定,生態基礎良好,民族文化厚重。立足川西北生態示範區的定位,康定市委書記鄧立軍透露,當地提出“西山東水”旅遊產業佈局,做好以貢嘎山、亞拉雪山為主的“山文章”,做好以大渡河流域為主的“水文章”,打造康定旅遊大區。
“來到我們雨城,就能感受到它的生態之美。”雅安市雨城區委書記高福強向記者介紹,“生態”二字貫穿於雨城區天府旅遊名縣創建始終。氣候和地形的多樣性賦予了雨城區優越的生態稟賦,全區森林覆蓋率達74.21%,有着“天府之肺”的美稱。
儀隴縣委書記陳科則透露,儀隴是以朱德故里為重點,利用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推出旅遊商品120餘種,打響了紅色旅遊大品牌。
成都市武侯區,依託武侯祠和錦裏資源優勢,建設由三國文化遺產區、三國文化體驗區、錦里民俗區三個功能區域組成的博物館空間,成功打造了錦裏古街、武侯祠成都大廟會等文旅融合產品。
B“朋友圈”裏的排頭兵
融合,是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共同的關鍵詞。
沒有名山大川、又缺名勝古蹟的米易縣以特色項目為支撐,以11個鄉鎮為基點,通過資源整合,在安寧河流域相繼建成米易太陽谷等總投資達436億元的50個農文旅融合項目。米易縣委書記王飈表示,米易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把“陽光”這篇文章做到了極致。
而北川縣委書記賴俊表示,依託“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地震遺址、新縣城等景點,推動災後重建與全域旅遊建設相融合;依託精品農業和綠色產業,建設康養度假、休閒生態目的地,探索農旅融合新模式。
南江縣委書記李本勇透露,當地堅持以“ 旅遊”為路徑,深入實施跨界融合,催生了光霧山世界地質公園研學旅基地、光霧和谷生態康養基地、東榆工旅融合產業園、太平山農旅融合產業園等一批新興業態。
“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我們探索深化出了一條農旅互動、文旅融合、體旅聯動的道路。”理縣縣委書記依當措介紹,在龍頭景區的帶動作用下,生態觀光、休閒體驗、康養度假、冰雪運動等旅遊新業態的不斷豐富,擦亮了理縣冬季旅遊名片。
擴大“朋友圈”,“抱團”求發展,也成為不約而同的新趨勢。
這一邊,洪雅縣當選“大峨眉文旅發展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成為“大峨眉”文旅發展聯盟“副盟主”,共同搭建品牌發展一體化新平台,做實、叫響、擦亮“大峨眉”品牌形象;另一邊,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介紹,宣漢統籌萬達開及毗鄰地區旅遊資源,主動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共建“大巴山”“大三峽”旅遊環線,全面提升宣漢文旅的引領力、輻射力和競爭力。
C 縣域旅遊經濟發展的新標杆
因歌而名,因商而興。康定市以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為抓手,堅持把全域旅遊作為實現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突破口。在此帶動下,2019年,全市共接待遊客88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7.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4%、103%,實現涉旅税收2.8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4.85億元,在全省同類地區率先破百億。
處於阿壩藏羌文化走廊腹心地帶的理縣,旅遊產業在三次產業中佔比達62%,全縣80%以上的羣眾參與旅遊產業發展,旅遊收入佔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達70%以上。旅遊業成為該縣脱貧奔康、促進民族團結的支柱產業。
“獲評‘天府旅遊名縣’,是省委、遊客、市場對洪雅文旅發展的檢驗,體現了我們豐厚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優勢,也是一次對全縣上下文旅發展的再教育。”洪雅縣委書記宋良勇向記者感嘆,天府旅遊名縣這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是褒獎更是洪雅奮進的最強動力。
剛走下會場,成都市武侯區委書記陳麟已經有了新的打算:“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實力也不容小覷,追兵漸近,要儘快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網紅經濟等新經濟形態,打造文旅消費新增長點。”(四川日報記者 劉付詩晨 楊藝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