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讀書日「領讀」,快節奏時代下我們如何閲讀?

俞敏洪在讀書日「領讀」,快節奏時代下我們如何閲讀?

©️深響原創 · 作者|李壹柒

效率越來越高、節奏越來越趕、時間越來越緊,我們進入了一個「倍速時代」。

長視頻從1倍速功能到現在的2倍甚至3倍速功能;“拖拽法”十分鐘看完一部電影;你有多久沒有坐下來用一整天的時間讀一本厚書?你有多久沒有停下來,從加速度的腳步中留出思考的片刻?一切都在快進。

倍速時代也是碎片時代,我們的時間被切割、拆散,很難有整塊時間去密集系統地做某一件事情,特別是讀書。碎片時代,還能繼續保持讀書習慣的人越來越少。

讀書的價值無需贅述,但在這樣一個時間碎片化、信息大爆炸、工作生活多線程的快節奏環境下,我們如何保持閲讀習慣、優化閲讀的方法?社會在變,人的習慣在變,閲讀的渠道、方式也應該變一變了。

倍速時代下如何讀書

都説現在的人不愛看書,是不是不上進、不學習、人們“退步”了?

這其實挺冤枉的——快速度背後是人們對於“增量信息”“信息密度”越來越高的要求。快進,不浪費時間,高效獲取知識和信息。比如,現在有很多人喜歡在抖音看文化名人在直播間分享知識、交流閲讀收穫,因為直播就是當下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知識獲取渠道。

當代人不是不讀書,而是“讀書”的方式變了。

越來越多的人希望獲取更高密集度的信息,擴大信息面,或者在短時間內瞭解到更多小眾冷知識以及各種垂類知識。這時,人們就不能只是守着一本書讀,而是從各種渠道汲取知識,並一邊閲讀一邊與他人交流。

閲讀方式變化的另一個重點在於閲讀場景的變化。過去,人們習慣於在家中書房、書桌前讀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但快節奏的生活下人們很難長時間處於一室,在地鐵上、在電梯裏、在餐廳中,「閲讀」如今無處不在。

俞敏洪在讀書日「領讀」,快節奏時代下我們如何閲讀?

圖源:unsplash

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如何突破當下很多人讀不進去書、不知道怎麼讀書、不會讀書的閲讀現狀?當然要從人們閲讀方式的變化上找切口。

本月,基於快節奏時代人們的閲讀需求,抖音圍繞讀書日發起了【春天開閲季】活動。4月12日至25日,抖音聯合多家新聞媒體和出版社等權威機構、邀請眾多名人名家成為開閲領讀人,在抖音平台為用户分享好書及讀書經驗。

前《ELLE》主編曉雪在抖音分享自己如何完成一年讀一百本書的經驗——同時讀三本書,一本易讀、一本難啃,再讀一本以前讀過的好書;每天固定時間堅持讀,真正養成閲讀習慣,把它融入到生活中。

華大基因尹燁在抖音直播時分享自己的讀書經驗,讀書一定要快,快速翻閲一本新書如果發現是自己想讀的,就集中一兩個小時精力做仔細閲讀。

俞敏洪在讀書的時候習慣做筆記,讀完回頭再看筆記,所以現在讀書越來越快,讀書多了、知識面廣了,需要思考的時間就少了,但依然保持做筆記的習慣。

這場持續兩週的【春天開閲季】,對用户來説,從各方面都是一場特別的閲讀體驗。

首先,開閲季中各類文化IP雲集,不僅有包括俞敏洪、阿來、馬未都、吳小莉等將近60位文化名人入駐,還有數十家國內知名出版機構參與進來。在一個短視頻平台上就能看到這麼多文化大咖、知名機構,對於用户來説無疑是一場在小屏端就能享受的「知識盛宴」。

第二,這場活動所呈現的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會為用户推薦各個領域的好書,文化名人也會介紹與自己領域相關的文化知識,豐富的內容可以滿足不同興趣人羣對書籍、知識理解的需要。

同時,【春天開閲季】通過短視頻、重點直播間等多種形式呈現,滿足用户的隨時隨地想要「閲讀」的需求。

所有用户都可以參與到這場活動中來——比如在#春天開閲季話題下分享好書、曬讀書視頻,就有機會獲得流量激勵;4月21日起還有各種貼紙玩法上線,用户創作呈現方式也可以更加多元。通過用户的多元共創、交流,「閲讀」可以碰撞出更多思維的火花。

基於短視頻平台,玩法新鮮的【春天開閲季】能夠滿足快節奏「倍速」時代人們對高密度知識獲取的需要。

而數十位文化名人在抖音與用户直接對話,則讓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思考、閲讀、感受知識的樂趣。

俞敏洪在讀書日「領讀」,快節奏時代下我們如何閲讀?

“文化頂流”領讀有何力量

俞敏洪是抖音領讀人中非常活躍的文化名人之一。

今年4月其抖音賬號的「老俞閒話」欄目,針對讀書主題專門策劃了7場系列直播,分別直播連麥了樊登、餘秀華、羅振宇、尹燁、趙洪雲等各個領域的知名人士,交流閲讀的方法和閲讀收穫。

俞敏洪在讀書日「領讀」,快節奏時代下我們如何閲讀?

其中,俞敏洪與樊登兩個背景一文一理、如今都從事知識/教育工作的人的「對話」,吸引了大批網友圍觀。而他們在許多話題上的共鳴和碰撞無疑是最有亮點的地方:

關於閲讀,俞敏洪和樊登都認為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著的《黑天鵝》對他們影響很大,但他們讀書後得出的感想卻是不一樣的——樊登認為人不應該總是尋求「確定」,而應該在不確定中創造奇蹟;俞敏洪説,看完這本書,他才提出了“在不確定的世界裏尋找確定”這一觀點。

兩人在「理科思維」重要性這一點上很有共鳴。樊登認為自己曾經學習理科的經歷,提高了他後來學習其他學科的思維能力;作為“文科生”的俞敏洪在直播間表示,為了預防老年痴呆,他也將重拾數學以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從抖音評論區中,用户對文化名人對話的反饋則印證了「對話」的互動價值。

當俞敏洪分享自己創業時的經歷和反思時,評論區有一個小城市的二孩媽媽感慨,覺得自己好像看到了天上的星星;在兩人談論“如何讓孩子既能輕鬆快樂、但也不要在初高中落下課程”的時候,不少人表示自己也會遇到這種糾結,聽了兩位老師的分享學到很多;還有許多用户在評論區推薦《自驅型成長》這本書,認為這本書對於家長正確教育孩子有很大幫助。

兩個多小時的直播,共有234萬人進入直播間,最高同時在線人數超過了11.5萬。

與紙質閲讀不同的是,基於抖音等短視頻平台,知識傳播符合着互聯網經典的“梅特卡夫定律”:因為短視頻平台讓閲讀不再是單向的,而能夠通過網絡得到更快、更廣泛的擴散。這樣,一個文化名人對社會的影響也不再是侷限於一小撮人,而是克服地理空間距離、覆蓋到各種人羣。

俞敏洪在讀書日「領讀」,快節奏時代下我們如何閲讀?

俞敏洪在抖音推出“老俞閒話”平台獨家直播已一年有餘,如今他不僅會在直播間分享自己的各種心得體會,也每場必會推薦自己讀過的好書。而在俞敏洪之外,入駐抖音的文化名人已經有上百位,他們所涉及的文化領域涵蓋詩詞、國學、歷史、文學、商業、社會學、時尚、兒童育兒、科學科普等。

諾獎獲得者莫言的抖音賬號裏不僅會分享書籍,也會分享自己寫作的靈感、還有他年輕時的有趣經歷;同時莫言還會分享與餘華、西川等其他作家的趣事,用户在這裏看到的莫言是一個十分多面的作家。

商業自媒體人劉潤創作的內容不僅嚴肅而且成系統,包括「劉潤商業洞察」、「劉潤怎麼看」、「一分鐘商學院」等,幫助其100w+粉絲更好地理解商業。北師大教授于丹不僅會推薦書籍,也會每天分享生活、養生、經典、詩詞類內容。

上百位文化名人云集抖音,並圍繞自己的專業領域進行「傳道受業解惑」,這加深了平台討論文化內容的氛圍——《2021抖音泛知識內容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抖音上的泛知識內容有顯著增長,播放量年同比增長達74%,成最受用户歡迎的內容之一,泛知識內容播放量已佔平台總播放量的20%,抖音成為知識傳播的重要平台。

俞敏洪在讀書日「領讀」,快節奏時代下我們如何閲讀?

讓讀書不止是「讀書」

【春天開閲季】讓我們看到了快節奏時代,閲讀的全新呈現。

俞敏洪在讀書日「領讀」,快節奏時代下我們如何閲讀?

俞敏洪在讀書日「領讀」,快節奏時代下我們如何閲讀?

儘管中國每年出版45萬種圖書,但許多人時間有限,很難閲讀大量書籍,他們期望把有限的時間用在讀好書上。抖音通過邀請文化名人“領讀”,其實是對優秀書籍的一種“背書”,幫助用户對書籍品質把關並找到符合他們興趣的好書,不浪費寶貴的讀書時間。

中國傳媒大學教務處處長、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曉紅教授就曾表示,儘管短視頻所呈現的知識點,是碎片的,非結構化的,弱體系化的,但是因其直觀、生動、簡短,人們更容易輕鬆獲取知識,在相互呈現中受到啓發,從而增長了能力,進而發展出更大的動力。

此外,作為短視頻平台,抖音讓讀書更“立體”。任何用户都可以與文化名人進行互動、溝通,和其他用户在評論區進行討論,這些交流是紙質書時代所難以替代的,它的價值遠超只“讀書”的意義。

俞敏洪在讀書日「領讀」,快節奏時代下我們如何閲讀?

圖源:unsplash

中國人的讀書之路,還有很長。

從數據來看,我國國民的閲讀量有待提高。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的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閲讀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閲讀量為4.70本。其中,城鄉居民閲讀率和閲讀量差異明顯,城鎮居民紙質圖書閲讀量為每年5.54本,農村居民為每年3.75本。

這個數據其實應該有更大的增長空間,城鄉差異也亟待彌補和平衡。為更多人提供符合當下習慣的閲讀場景、閲讀方式,至關重要。

閲讀不應當拘泥於形式,受限於時間,時代節奏在變化,閲讀的方法渠道也跟着在變。

抖音讓閲讀、學知識形式更豐富。短視頻形式是碎片化時代幫助大家隨時、高效獲得信息,感受閲讀樂趣的最優載體;而且抖音也有6億用户的廣泛觸達能力,從一線城市到縣城鄉村,都能覆蓋得到。文化名人優質內容加持,讓這裏真正成為了閲讀的新陣地。

對於每個人而言,在倍速時代,一個符合閲讀習慣的平台,也能幫助人們找回獲得感,找回讀書真正的意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85 字。

轉載請註明: 俞敏洪在讀書日「領讀」,快節奏時代下我們如何閲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