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探秘沙特阿拉伯 ④ | 沙漠中的“伊甸園”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休閒

今年1月初,姚路來到剛剛開放旅遊簽證三個月的沙特阿拉伯,做了近一個月的深度旅行。一位當地朋友帶着她去了沙特的荒漠,本篇文章中,他們將發現一處荒漠中的伊甸園。

在塔布克的第三天,我與哈桑以及他的兩個朋友一起去位於塔布克西南180公里處的阿迪薩幹谷。這本不是我所計劃的行程,但耐不住哈桑的盛情推薦,他説:“那是一個如伊甸園般美妙的地方。”

路途算不上遙遠,但這三個阿拉伯男人還是把它視作一次隆重的長途旅行。他們在市裏的不同超市、麪包店、茶館買齊了零食、甜點和飲料後,才在午後慢悠悠地出發。

沙漠中的伊甸園

沙漠奇蹟:完善的供水系統

出城後,路的兩邊出現了堆滿黑色石頭的沙漠。與哈桑營地所在的紅色沙漠相比,這裏簡直如同地獄般令人窒息。哈桑也嫌棄這黑色沙漠,説:“沙特有三種顏色的沙漠,紅色、黃色、黑色,黑色的是最難看的。但別擔心,我們等會去的地方很漂亮。”

一路上,他們大聲播放阿拉伯音樂,跟着節拍打着響指,興奮勁完全不亞於我這個遊客。越野車在盤山公路上緩緩爬坡,上到山頂後,密密麻麻的紅色巖柱出現在眼前。站在制高點上,腳下的幹谷一直延伸到視線的盡頭。哈桑告訴我,“伊甸園”就在那紅色的千溝萬壑之間。

正當我以為我們要開車下山、進入谷底時,哈桑放慢了車速。他們找了一個有圓形水泥建築的供水點,説要在這裏淨身、禱告。

沙漠中的供水點 本文圖均為 姚璐 攝

這樣的供水點如今在沙特比比皆是。通常來説,供水點都有一個水管和一個水池。水管裏的水供人們飲用和淨身,水池裏的水供駱駝、羊等牲畜飲用。在沙特這個全國沒有一條河流、極度缺水的國家,這樣完善的供水系統可謂是另一個石油創造的沙漠奇蹟。

過去,人們因為爭搶水資源而互相廝殺的例子比比皆是。沙漠地區的阿拉伯人被稱為“貝都因人”,意為荒原上的遊牧民。他們以氏族部落的形式羣居,靠遊牧和掠奪維持着世代的繁衍。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生活區域,被稱為“迪拉”,意為“範圍”,只有本部落的人才可以在自己的“迪拉”中放牧和使用井水。由於極度缺水,貝都因人的習慣是在到達每一口井時,一定喝到快吐出來為止,然後再一路乾渴,直到抵達下一口水井。

而如今,沙特政府在沙漠和荒原中鋪設了約5400千米長的輸水管道,源源不斷地為工農業提供用水。其中,一半供水來自於海水淡化技術,其產能位居世界第一。40%的供水來源於地下水,10%來源於西南山區的地表水。總之,現在無論是在浩瀚的沙漠、狹長的幹谷、還是曲折的公路,旅人都能很輕易地找到供水點。哈桑笑稱:“是石油讓我們沙漠人民過上了隨時可以喝水和洗手的好日子。”

進入“伊甸園”

哈桑和他的朋友們禱告完,我們便開始下山。

剛離開公路、進入坑坑窪窪的谷地時,四周只有沙漠和紅色的岩石。過了一會,幾隻正在啃食樹葉的雪白駱駝出現在了視野中。它們聽到汽車的聲音,轉頭看看我們,隨後繼續慢悠悠地在樹叢間踱步。

啃食樹葉的駱駝

哈桑的一位朋友興奮地下車,用只有駱駝聽得懂的語言和它們“親切交談”。沒想到,一隻見到我轉頭就走的白色駱駝,竟然“領會”了他的意思,在原地等着,任他靠近、撫摸、甚至自拍。哈桑説,這位朋友家裏有幾百只駱駝,他從小和駱駝一起長大,非常懂得如何與駱駝交流。

雖然看他們與駱駝“交流”着實有趣,但到目前為止,我都不認為我來到了一個“特別”的地方。實際上,在沙特旅行了十幾天後,我早就學會了降低期待。沙特人口中“特別推薦”的地方,很可能就是一片沙漠、幾棵樹、幾隻駱駝。他們對綠色的渴望有時令我感到疲倦,有的沙特人甚至會把一片沙漠、一座城市裏的每一顆樹都給我介紹一遍。

但隨着驅車深入,視野內的樹開始變多、變得密集,甚至有了“森林”的氣勢。有的棕櫚樹比普通的樹高出了兩倍,鶴立雞羣。哈桑告訴我,阿拉伯語的“阿迪薩”意為棕櫚樹之谷,這裏有着比別的幹谷更為茂盛的棕櫚樹叢。

棕櫚樹出現在眼前

更讓我驚訝的是,一條涓涓細流出現在了眼前,這是我第一次在沙特的户外見到來自自然的水。幹谷,指的是在雨後可以積水的地方。從阿拉伯半島中部沙漠到約旦,沒有河流網,卻有幹谷網。對於沙漠人民來説,幹谷網尤其重要,它可以積累水源,也可以給商隊和朝覲人士指明道路。

我們順着水流向前,路邊的蘆葦在微風中飄蕩,輕輕劃過車窗。道路漸漸變得狹窄,水流卻越來越寬。越野車淌過水流、濺起水花,穿梭在綠意盎然的蘆葦叢之間,看不到盡頭的棕櫚樹森林一直綿延到遠處火紅的岩石絕壁。對於十五分鐘前還在沙漠中追逐駱駝的我來説,這一切來得太突然,彷彿不像是真實發生的。

雖然來過很多次,但哈桑和他的兩個朋友,興奮勁一點也沒比我少。我們四個興奮地下車,蹲在水流邊,傾聽小溪潺潺的聲音,呼吸温潤的空氣。這一刻,是我在沙特旅行以來,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生命力”。

一個牧羊人正把幾十頭山羊趕往政府修建的供水點,羊兒們排着隊在水池邊盡情暢飲。相比於那些只能啃乾草、長得精瘦的牲畜,這些羊明顯更肥碩、更悠哉。牧羊人耐心地在一邊等待,等到羊羣喝飽,才慢悠悠地趕着它們繼續向前,消失在棕櫚樹叢之中。

排隊喝水的羊羣

由於夏季温暖,冬季涼爽,這片幹谷特別適合種植蔬菜和水果。哈桑指着青樹綠草間那些白色的房子,告訴我那就是本地農民的居所。由於樹叢過多,我甚至看不到房子完整的外觀,哈桑説:“雖然農民也很辛苦,但好歹比沙漠遊牧來得舒適一點,畢竟這才是更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

如今,阿迪薩被沙特王儲列入了自然保護區開發項目。未來,在這片如詩如畫的幹谷,遊客可以徒步、攀巖、紮營、野炊,體驗當地生活。

夕陽時分,哈桑把車停在了一片“大河”前。温柔的陽光照在紅色的山脈上,平靜的水流倒映着蘆葦和森林,微風拂面。阿拉伯半島的荒蕪令人窒息,但在阿迪薩這個遺世獨立之地,我終於可以得到一點喘息,暫時忘卻了沙漠的殘酷。幾個本地農民正坐在一邊的地毯上,喝着阿拉伯咖啡,吃着椰棗。他們面前,甚至還擺了一大盆水果。我們也被邀請入席,邊享受食物、邊欣賞這落日中的“伊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