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人的一天:乾旱帶留守家庭在貧困與病痛中求生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休閒

“喊着叫着祈盼水”,喊叫水鄉也因此而得名。馬英仁一家是當地為數不多的,全家人依然留守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的家庭。

寧夏中寧縣喊叫水鄉位於中部的乾旱帶,年降水量200毫米,年蒸發量卻達2000毫米。昔日農民“喊着叫着祈盼水”,喊叫水鄉也因此而得名。這裏連人的飲用水都非常困難,牲畜和耕作用水更加無法保障,生存環境極其惡劣。鳥瞰喊叫水鄉一角,貧瘠的土地上能用以耕作的比例很小。因為缺水,莊家收成甚微,許多青壯年都選擇外出打工改善生活。(圖/文 賴鑫琳)

喊叫水鄉北沿口村的馬英仁一家是當地為數不多的,全家人依然留守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的家庭。馬英仁和妻子馬文蘭帶着三個孩子與父母一同生活。

因為患有白血病,馬英仁不能幹重活,他不僅不能像其他的村民一樣外出打工賺錢養活家人,看病就醫已經讓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

更為不幸的是,他們的6歲兒子馬建,在7個月大的時候,不小心被開水燙傷,造成殘疾,腿筋損傷嚴重。

馬英仁用手觸摸兒子馬建身上的傷疤。他擔心,隨着年紀的增長,馬建受損的腿筋會影響到身體的發育。


馬建在喊叫水鄉新莊子村小上學前班,老師説他特別乖巧懂事,讀書也很用功。

老師馬玲花的手機上一直留着馬建的一張照片。那天馬英仁身體不舒服沒有及時來接放學的馬建,他就在校門口睡着了。

馬建每天在學校的食堂吃飯,學校的營養午餐比家裏吃的要豐盛得多,旁邊這個已經變形的塑料瓶是他的水杯。

馬建平時用的書包和文具盒都是愛心人士捐贈的。

今年六一兒童節,又有愛心人士為新莊子村小的孩子們送去了六一兒童節的禮物--一件新校服。


馬建把在學校學到的拼音和漢字寫在草稿紙上,貼在牆上,平時在家就教兩個妹妹讀書識字。

馬建握着一隻布偶玩具,這是他唯一的一個玩具,是學校的一位支教志願者送給他的。

馬建兩個妹妹的鞋子,一雙是馬文蘭做的,另外一雙是愛心人士捐贈的。

養家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妻子馬文蘭的肩上,家中的一切重雜物都被她一手包攬。政府免費為他們提供了一些葫蘆的種子,等種出葫蘆會統一採購,這是當地的扶貧項目。馬文蘭在自家的地裏除草,不能幹重活的馬英仁只能幫着妻子用手拔草。

去年因為冰雹,他們種植的葫蘆顆粒無收,政府象徵性地補貼了幾百塊錢。除了種自家的地,在西瓜種植的季節馬文蘭還要去打零工,維持生計。除了馬英仁每月領取的100多元低保金之外,馬文蘭在外打零工賺的錢是這個家庭為數不多的收入來源之一。


馬英仁的兩個女兒還沒到上學的年紀,在大人都在忙農活的時候,她們就自己在家玩。

馬英仁的二女兒躺在牀上不停地叫肚子餓。

馬英仁的母親給小雞餵食,這些小雞養大後要拿去賣錢,給馬英仁看病買藥。

馬英仁在準備熬中藥,和西藥相比,中藥的花銷會更少。

馬英仁和母親把喝剩的中藥渣都收集起來,等沒錢買藥的時候,這些藥渣將進行再次煎制。


馬文蘭不僅吃得起苦,性情還特別温和,對家人和孩子都特別疼愛。剛從地裏幹活回來,女兒就拽着媽媽的衣服要媽媽陪她一起玩。

馬英仁在用水給女兒洗手,這裏生活用水極度缺乏。

馬英仁家院子裏的地下水窯,用以儲存雨水,一家人的生活用水都取用於此。

馬英仁家所在的村子非常貧瘠。妻子早已經成為馬英仁的精神支柱,他説,無論喊叫水的土地有多麼貧瘠,有妻子馬文蘭陪伴在他的身邊,日子再清苦也不怕。

一家人在炕上吃着米飯就酸菜。馬英仁一家的年收入不到4000元,除去自己看病買藥幾乎所剩無幾,是妻子的不離不棄給了他面對貧困和病痛的動力,儘管守着一方貧瘠的土地,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