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間,龍躍圖任高唐知州。某一日,知州前來禹城倫鎮西北高唐故城舊址憑弔,寫下《詠高唐故城》詩。詩云:
高唐故城萎荒村,
倫鎮偏西舊址存。
早有趙人漁永遠,
更無盼子守西門。
千年兵燹青磷火,
終日風沙白日昏。
嬴政長城空萬里,
何嘗一代感秦恩。
高唐故城:在今禹城西南50裏處,遺址尚存。據考,此故城為齊國所建,是齊國的西大門,邊陲要塞。戰國時與趙國毗鄰。齊威王為防禦趙國侵略,令盼子駐守高唐。趙人不敢前來漁獵的故事即指此。
龍躍圖:清康熙年間曾任高唐知州,生卒不詳。
當時高唐故城城西10裏有條南北流向的大河,名河水(春秋時黃河名河水)與趙國相同。齊威王怕趙人來漁獵(實指怕侵略),便派盼子來駐守。
兵燹(xiǎn):因戰爭而造成的焚燒破壞等災害。
青磷火:磷化氫燃燒時的火焰。
人和動物的屍體腐爛時就分解出磷化氫來,並自動燃燒。夜間在野地裏,尤其亂墳崗子上有時看到的白色帶青綠色火焰,就是磷火,俗稱鬼火。
嬴政:秦始皇。
古高唐縣城遺址在倫鎮
高唐,春秋時期為齊國西境之“高唐邑”,迄今已有二千餘年的歷史,屬中華民族黃河文化發祥地之一。西漢劉邦元年(公元前206年)置高唐縣,高唐縣城設在“高唐邑”,高唐邑位於現在的禹城境內南部,倫鎮西的堂子街、城子坡、小城子坡三村之間的千頃大窪中。
【注】禹城倫鎮城子坡因“城破”而取,後因當地地勢低窪,改名為“城子坡”。
倫鎮高唐城遺址
高唐故城遺址。南北長 一千一百米,東西寬八百米,面積八十八萬平方米。該遺址南部高出地面五米,北部高出地面一米餘。近幾年,由於周圍村民在此取土,故城遺址已經明顯變低,並且大部種上了莊稼 ,但遺址的部分輪廓仍能粗略辨認。
《太平寰宇記》卷十九:“唐天寶元年,在齊州西北八十里,以祝阿縣(今禹城市)西南三十里有廢禹息故城為名。”清光緒《高唐州志·高唐故城》:“高唐故城在城東七十里倫鎮西北。”
《史記》載:“齊威王盼子守高唐,趙人不敢東漁於河”。【注】田盼又名田朌,也稱“盼子”或“朌子”,戰國時期齊國名將,他長期戍守齊國西部邊鎮─—高唐,曾參與指揮名聞天下的馬陵之戰,還曾多次率領齊軍伐魏攻趙,立下了顯赫的戰功,是當時齊國的良將。
《左傳》記:“襄公十九年,齊夙沙衞奔高唐以叛,齊慶封討之”。東晉十六國時期城廢。
清康熙年間高唐州知州龍躍圖作詩云:“高唐故城萎荒村,倫鎮偏西舊址存;早有趙人漁水遠,更無盼子守西門。千年兵燹成磷火,終日風沙白日昏;嬴政長城空萬里,保嘗一代感秦恩。”
有資料記載,該地不僅是古高唐縣城遺址,還是古高國國都以及大禹治水時的指揮部禹息故城。
據《山東通志》記載,炎帝后裔被分到現禹城境內,建立高國,時間不長因部落之間的戰爭而滅亡。高國國都即在此。後大禹為治水在此掘息土並建立指揮部,歷時八年。由於此城為埋息土之城,後人稱之為禹息故城。之後黃河水氾濫,夾帶大量泥沙與改道,將禹息故城積埋地下。時至春秋時代,齊國又在此修建高唐城,衞戌邊陲。直至公元432年僑置高唐縣於今章丘縣水寨村附近,高唐故城遂漸荒廢。
【禹息故城】據禹城舊志載:“具丘山一卷石耳,而志乃特書之曰:‘禹具何哉?謂禹者治水嘗登之,以望水勢,而八年於外,地平焉,天成焉。以故縣號禹城邑,’”舊志又載:“禹息故城寰宇記載,故城祝阿縣南三十里,有廢禹息故城。”所謂禹息故城,是指埋藏寶土息壤的故城。《淮南子·地形訓》中指出:“禹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掘崑崙虛以地下,中有增城九重。……息土人美。”據古文獻記載,鯀受命治理洪水,盜息壤而用,上帝努而誅之,鯀藏息土於東洲(即禹城境域),禹繼父業治水時,上帝準用息土。禹受命後東尋息壤,在禹息故城找到且掘而用之。
息土者,也稱息壤,是指黃黏且帶有黑色的有機之土。黃色是源於崑崙山隨水衝擊而沉積的土,黑色是草木腐爛而成的土。此土肥沃,有生養萬物之功能,此土黏合力強,又有凝聚力,也是建城築壩的良好之士。此土是有生機之土。古人視息壤為寶土。在遠古時期,山水居多,而土則稀少。黃河中游的開封、鄭州、洛陽三峽之地,皆崇山峻嶺,視土為寶,偶見土層,也是薄而下石,皆山石也。故爾人們視土如命,更視息壤為寶中之寶了。而在禹城境域埋藏的息壤,藏量厚而無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治水中發揮了巨大的神威。故此,埋藏息壤之城,後人稱之為禹息故城。禹在禹息故城建立了治理洪水指揮部,歷時八年之久。
據原德州地區勘探隊考查,高唐故城沿城址測量,南北長一千一百米,東西寬八百多米,佔地面積八十八萬平方米。1996年冬季,考古勘探隊對城址西段進行了勘探與試掘,找見了城牆基糟的深度和寬度,夯土層清晰可辨,地表有豐富的陶片與瓦礫堆積,大部分是春秋時期的遺痕。沿故城範圍重點尋覓和勘探,發現在北部有一處五米左右深度的大溝,其中一段盡是花土與攏土,並含少量的早期文化陶片,五米下仍是鬆土並有瓦礫。這説明城下有文化層。如此推想,禹息故城建在高國城址上,高唐故城又建在禹息故城之上,三城形成疊壓之勢。
遺址西三百米有一機窯,因掘土多次發現漢代古墓,並有一定數量的文物出土,這也證實漢朝時期這裏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