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古人制作的5件“不正經”文物,第二個疑似穿越,第五個十分搞笑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休閒

中國是每個國人的驕傲,不僅僅是地大物博,更有幾千年的歷史文明,無一處不彰顯着泱泱大國厚重的文化底藴,隨着一件件文物展示於人們的眼前,同時看到的不僅僅是當時的社會環境的變化,更能看到文明的演變。

每件文物都是一件珍稀的藝術品,從藝術中可以見證一個國家的文明進化程度,甚至可以看到每個時代的人文習俗,或儒雅、或詼諧、或豪放、或粗獷,總之,都在向後世之人訴説着當時發生的種種故事。

正因為有了這些故事,逐漸編織成中國的上下五千年歷史,而博物館就是統計這些歷史的“書籍”,在參觀博物館時我們瞭解到不同時期的歷史故事。但今天我們要説的卻不是厚重的文化底藴,而是説博物館“不正經”的5件文物,別笑,這真是古人制作出來的!

一、大禾人面紋方鼎

商朝是青銅器使用的鼎盛時期,最出名的一個“大物件兒”就是司母戊鼎,這也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但這個“大禾人面紋方鼎”則是另外一個代表,確切地説,“大禾人面紋方鼎”是一個搞笑的異類。

“大禾人面紋方鼎”與商朝其他青銅器所不同的是,它的主體畫面並不是其他青銅器身上的獸紋與雲紋,它的外表四周飾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圍有云雷紋,人面的額部兩側有角、下巴兩側有爪,最讓人感覺不和諧的就是那張“人面”。

“大禾人面紋方鼎”通高38.5釐米,口長29.8釐米,寬23.7釐米,這個規格顯然是祭祀之物,而在古代祭祀用品往往都是高端、莊重、上檔次的視覺效果,這個“大禾人面紋方鼎”顯然是個例外,甚至由於這張“人面”的存在而多出幾分趣味感。

半人半獸是中國史前圖騰中最普遍的祖神崇拜表現方式,在《山海經》中記載“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徇於四海,其音如榴。”這裏寫的就是其中的一位神系英雄,簡稱“神仙”。

因此考古專家們推論,“大禾人面紋方鼎”有可能也是哪位“神仙”,但也不排除是“文化英雄”的可能。但不管怎樣的結論,“大禾人面紋方鼎”這張人面是事實存在的異類,作為商朝青銅器的特殊代表,它確實是價值連城的寶物。

二、疑似穿越產物“水晶杯”

戰國時期的手工藝已經較為發達,各式各樣玉石器的出土更能看出當時的工藝水平,成語“完璧歸趙”就是一個與玉有關的勵志典故,説明在當時玉器是達官貴人們視為珍寶的稀罕之物,而這隻“水晶杯”也是戰國產物。

“戰國水晶杯”高15.4cm、口徑7.8cm、底徑5.4cm,杯壁斜直呈喇叭狀,與我們日常所見的玻璃杯極為相似,如果不是擺放在博物館內,放到現代的商場中,任誰也不會出看出這是一件出自於兩千多年前的戰國產物,讓人不得不想到“穿越”二字。

都知道,水晶與玉都是礦石的種類,雖然是寶玉石中硬度較高的品種,但對於玉器加工技術已進入鼎盛階段的戰國時期來説並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從出土的戰國玉器中可以看到,很多精美的玉器都具有較為高超的雕琢打磨技術,這個“水晶杯”更能證明戰國時期手工藝的發達。

這隻水晶杯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水晶的質地,鮮有的純淨,隱約可現的水晶海綿體狀自然結晶,才能讓人知道這是一隻水晶杯,否則與現代的玻璃杯無異,所以,這隻疑似穿越產物的水晶杯成為了杭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三、茂陵石雕卧牛

“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寢,這位千古大帝不但生前在史冊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死後他的陵寢也是堪稱之最,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陵寢中還有諸多的陪葬墓,漢朝名將衞青、霍去病、霍光均陪葬與此,而“茂陵石雕卧牛”就是陪葬陵墓霍去病墓前的石雕。

“茂陵石雕卧牛”長260,寬160釐米,與其他陵寢石雕有所不同的是,卧牛的“表情”非常擬人化,圓圓的眼睛、上揚的嘴角,給人一種憨態可掬的視覺衝擊,再加上牛這種動物本質的耐勞、勤懇,使這隻牛顯得格外的温順、敦厚。

要知道霍去病可是當時叱吒風雲的大將軍,他葬於漢武帝陵寢內是對他戎馬一生的肯定和殊榮,這隻卧牛的存在,大概意指霍去病將軍任勞任怨,為國馳騁疆場的質樸性格。

通常陵寢四周的石雕都是以莊嚴、肅穆的形象示人,而這隻牛卻是個例外,生動的憨厚表情給陵寢帶來了幾分詼諧與生動,也正是這種不協調而顯得彌足珍貴,讓後世之人對漢武帝的唯才是用和霍去病的忠君報國皆銘記於心。

四、龜蟾魚陶燈

“龜蟾魚陶燈”的外形非常獨特,獨特到給人一種搞笑的程度。這隻陶燈乍一看以為是一隻張牙舞爪的螃蟹,細看才發現是由龜、蟾、魚這三種動物組成。龜是陶燈的底座,蟾趴在龜身上增加了陶燈的高度,而在蟾的兩側分別高高揚起兩條魚,魚鰭成為了點燃陶燈的支撐物。

三種動物構成一件物品,其外表過度搞笑的張揚,讓人懷疑這是否是一件惡搞的贗品,而事實證明這是一件東漢時期的文物,古人用誇張的手法,擺脱了日常的製作構思,也可以説是一件創新的手工藝品,並且在這件文物上寄託了很多美好的祝福與祈願。

龜是長壽之物,寓意吉祥,而蟾則代表着金錢,同時也有光明的含義,比如月亮在古代被稱作蟾宮,意味着黑夜中的光明,這與陶燈的功能恰好呼應。魚類的寓意更為廣泛,用如今的思維去理解,可以視為富貴有餘。

所以整體來説,“龜蟾魚陶燈”並不是簡單的外形搞笑,更多的是寄託了古人的美好期許在裏面,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高端幽默文物。

五、唐三彩陶疊置伎俑

“唐三彩”是唐朝特有的陶瓷燒製工藝,以黃、綠、白三色為主,任何一件都是極其珍貴的絕世之寶,而“唐三彩陶疊置伎俑”更是極品中的極品,其主要原因就是它另類搞笑的外形,一改“唐三彩”的端莊秀美,呈現給人的是更多的幽默成分在裏面。

“唐三彩陶疊置伎俑”高40.8釐米,由7人分5層組成,最高層的小童頑皮可愛,站在高高的人梯上,還調皮地做便溺的模樣,這個點睛之筆恰好使這件文物顯得童趣盎然、活潑生動,讓人看了忍俊不住。

“唐三彩陶疊置伎俑”不僅看到了唐朝手工藝者的高超手藝,還反應出當時“疊羅漢”的嫺熟技藝,讓後世之人瞭解到更多的唐朝文化,也是古代藝術品當中的一個詼諧搞笑的亮點。

結語

這五件“不正經”的文物看似搞笑,但在每家博物館都是鎮館之寶。它們訴説的不只是歷史的往事,同時還把內容變得更加的生動化、人性化,讓後人從另一個角度感覺到古人對快樂生活的嚮往。

古人有古人的幽默表達方式,並不是單一的“之乎者也”,雖然帝王君主限制了他們的一些思想,但並不妨礙他們也如現代人一樣,有着自已別樣的詼諧與搞笑,而這些內在的文化則需要我們去細細品味。

參考資料:《山海經》《茂陵:大漢雄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