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大倉

作者 陳光

穿越北大倉

金色的十月,從第一片樹葉飄落開始,北大倉的秋天就來到了。天高雲淡,秋高氣爽,景色宜人,天空一碧如洗。此時站在田野上,陽光和煦,金風撲面,讓人真切地感受到豐收的喜悦。

穿越北大倉

北大倉在哪裏?它在中國的黑龍江省,在祖國的大東北,它就是過去舉世聞名的北大荒。它的面積相當於一個半海南島,偏僻、荒蠻、寒冷、兇險曾是它的代名詞。

穿越北大倉

黑龍江一瀉千里,松花江九曲十廻,烏蘇里江温和恬靜,三大水系在佳木斯所屬的同江與撫遠幽然相會,東流到海,形成遼闊的撫遠三角洲,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浩瀚的興凱湖依傍其旁,秀麗的完達山橫貫其中。

穿越北大倉

它的北部是莽莽蒼蒼的小興安嶺原始森林,西部是一望無際的松嫩平原,東部是平坦舒展的三江平原。平均海拔54米,萬分之一的坡降,構成罕見的平坦地勢,形成大面積的低濕沼澤地,總面積5.53萬平方公里。這就是世界聞名的由北大荒變來的北大倉。

穿越北大倉

從牡丹江市出發,汽車沿高速公路,一路向着東北疾馳,途經雞西、密山、虎林、撫遠、同江、雙鴨山、佳木斯、鶴崗、伊春,轉身向南,經綏化到哈爾濱,歷時5天,行程兩千多公里,我們的目標——穿越北大倉。

穿越北大倉

透過車窗,盡情欣賞着北大倉醉人的秋景。天空湛藍,白雲朵朵,一望無際的成熟水稻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稻花飄香,稻浪翻滾,大型機械遍佈田間,機器的轟鳴聲在空曠的田野中傳播地很遠很遠,現代化大農業的宏偉與壯觀讓人驚歎。

穿越北大倉

一條條清澈的河流,夢幻般地從眼前飄過。微微發黃的蘆葦和蒲草在清凌凌的河水裏,隨風搖曳;天空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水裏,顯得更藍;雲朵飄在河面上,隨着河水遊動,靜水流深,分外悠閒。

穿越北大倉

遠處不時出現一片片寂靜的山林。綠色的松樹,紅色的水杉,還有筆挺的白樺。筆直的樹幹,巨大的樹冠,在秋風中抖動着多彩的葉子,五彩繽紛,異常壯美。

穿越北大倉

北大倉的深秋,本質是豐收。放眼望去,滿眼是金燦燦的水稻,黃澄澄的穀子,紅彤彤的高梁,淡褐色的大豆,鼓鼓的玉米棒,紅彤彤掛滿樹枝的沙果。辛苦了一年的人們,忘卻了春種夏管的艱辛,張開燦爛的笑臉,看着嫋嫋的炊煙,欣賞着面前“喜看稻蔌千層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的秋收美景。

穿越北大倉

素有“北大荒”之稱的三江平原,與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歐洲第伯聶河畔的烏克蘭,並稱為世界僅存的三大黑土地,這是一片神奇的黑土地,被譽為北大荒精神的誕生地,精準農業示範基地,大馬力精準農業機械的展示地,中蘇友誼的見證地,挹婁滿族文化的發祥地,朝鮮族風情的展示地。

穿越北大倉

拓荒者來自何方?歷經怎樣的滄桑歲月,亙古荒原如何蜕變為北大倉?身在穿越,心也在穿越。

穿越北大倉

如由此上溯千年,北大荒還是蠻荒之地。這裏荊莽叢生,沼澤遍佈,風雪肆虐,野獸成羣,人煙罕至。

穿越北大倉

作家聶紺弩在《北大荒歌》中寫道:“北大荒,天蒼蒼,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葦塘”“天低昂,雪飛揚,風顛狂,無晝夜,迷八方。雉不能飛,狍不能走,熊不出洞,野無虎狼”“天地末日情何異,冰河時代味再嘗”。

穿越北大倉

如果從滿族人的祖先挹婁民族算起,北大荒黑土地的拓荒史可以追述到1700年前,在漫長的歲月中,先民們採集漁獵、拓荒農作,用勤勞的雙手譜寫了東北大地的第一部拓荒史。

穿越北大倉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糧食緊缺,北大荒成為國家發展糧食生產的重中之重。1955年,王震將軍率領的鐵道兵部隊七個師開進北大荒,一年後,第一個農場——八五零農場成立。

穿越北大倉

茫茫荒原,荊棘叢生,塔頭甸子和沼澤遍佈。沒有路,沒有房,沒有電,沒有機械,一切活動都是原始的。沒有伙房,露天打灶;沒有水井,用泡子水過濾做飯;糧食不足,野果野獸河魚充飢;沒有蔬菜,就吃野菜;吃飯無蹲坐之地,只好邊走邊吃;一鎬下去,泥水濺起老高,人人成了泥猴;晚上睡覺,被蚊子咬得遍體鱗傷,一撓就流水。官兵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第一年就開出了十四萬畝土地,實現了當年開荒、當年生產、當年收益。

穿越北大倉

從1958年起,北大荒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一羣懷揣國家至上夢想的人,包括數十萬名解放軍復員官兵、知識青年和領導幹部,其中就有來自齊魯大地的六萬支邊青年。20世紀60年代,80萬知青浩浩蕩蕩來到北大荒,還有數以萬計的科技人員、各地的高等院校畢業生。改革開放以後,又有一批批高素質的建設者陸續來到北大荒。

穿越北大倉

他們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懷着保衞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來到北大荒。爬冰卧雪,治理沼澤,開墾荒原,修路架橋,打破了亙古荒原的寂靜,給黑土地帶來無限生機,以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的精神,戰勝了亙古遺留的荒蠻與淒涼。

穿越北大倉

經過六十多年北大荒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這片神奇的土地,已經變成北大荒農業集團,擁有113個大型農牧場,2000多個企業。2020年糧食調出量405.5億斤,2021年,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糧食播種面積4457.8萬畝。北大荒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北大荒成了名副其實的北大倉。

穿越北大倉

60年眾志成城,60年砥礪奮進,60年春風化雨,北大荒人用智慧和汗水,在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寫下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人間奇蹟。他們歷經極惡與黑暗,忍受痛苦與悲哀,用青春築起北大荒的綠色屏障,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換來今天的北大倉。

穿越北大倉

這樣一羣人乃至幾代人在北大荒留下了青春、熱血乃至生命。儘管時代不同,信仰始終不變。他們同樣有父母、兒女、兄弟、姐妹,卻心中有丘壑,眼中藏山河。

穿越北大倉

他們創造了人類農業開發史上驚天動地的偉業,也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北大荒精神:“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北大荒人頂天立地,北大荒精神名揚四海。

穿越北大倉

共和國從艱難困苦中一路走來,那是一段悲壯的歷史,無數人為了現代的和平前仆後繼。那是個艱難的時代,同樣也是讓人仰止的時代,他們的名字不會像我們這樣飛快地劃過歷史的長河,而是一直煜煜閃耀在歷史的天空,照亮這個時代,也照亮未來。

穿越北大倉

一路疾馳,一路凝視,一路沉思,我完成了對北大倉的穿越。

穿越北大倉

我記起了著名詩人郭小川的詩:《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這是詩人1962年北大荒體驗生活時,用一個月的時間在虎林寫就的,發表於1963年1月24日。

穿越北大倉

“繼承下去吧,我們後代的子孫!這是一筆永恆的財產——千秋萬古長青;耕耘下去吧,未來世界的主人!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間天上難尋……”

穿越北大倉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歌,這激動人的詩句,今天讀起來依然令人熱血沸騰。

(2021年10月20日於泉城)

穿越北大倉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將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8 字。

轉載請註明: 穿越北大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