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下 風光旖旎
祁連縣境內的雪山。
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攝
祁連山南麓,越野車盤旋上山,窗外白雪皚皚,雲霧流轉。這裏是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野牛溝鄉,車行處海拔已達4500米,八一冰川就位於此。
2017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開展以來,園區核心區、緩衝區內的各類生產經營活動被全面禁止,八一冰川景區也隨之關閉。
冰川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資源
“八一冰川是冰帽型冰川,頂部平緩,就像一頂鴨舌帽。”説話的人叫王飛騰,高個、圓臉,裹着厚棉衣。他是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實地考察八一冰川了。
八一冰川長約兩公里、寬約一公里,融水從孔隙中滲出,在冰川上形成了無數的小型瀑布,源源不斷匯入冰河中。“冰川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資源,就像一座固體水庫。”王飛騰説。
據介紹,我國冰川主要分佈於西藏、新疆、青海、甘肅等地。青海的冰川主要分佈於祁連山、崑崙山、唐古拉山等地。
“從上世紀50年代到現在,八一冰川從2.81平方千米縮減到2.27平方千米,60餘年縮減近1/5,保護冰川刻不容緩。”王飛騰説,全球氣候變暖是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人類在八一冰川附近頻繁的活動、冰內温度上升導致冰川對氣候變暖的反應更為敏感等也都是重要原因。
天地空一體化、信息化管理
在海拔3700米的祁連山國家公園沙龍灘管護站,一年中不下雪的日子只有兩個月。由於管護站是前往冰川的必經之地,且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開展以後,全面禁止園區核心區、緩衝區內的各類生產經營活動,有一隊管護員常年在這裏駐守。
近年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先後實施了18個管護站的建設、22個管護站的改造提升工程。除了護林防火、監測動植物資源外,管護員也增加了阻止遊客前往八一冰川的任務。
“封閉前遊客很多,那幾年,雪線上升、冰川消融,垃圾也不少。”沙龍灘管護站站長祁進賢説,“當時站裏沒水沒電,住的是帳篷,現在有衞星電話,天地空一體化、信息化管理,能更好保護冰川。”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副局長韓強説,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開展以來,青海片區在青海省林草局加掛了公園管理局的牌子,整體推進退耕還林還草、河流湖泊生態修復、濕地保護等重點工程,制定產業准入清單、特許經營管理等一系列試行管理辦法,持續開展綜合治理。
最近,管護隊員們在距離冰川2000米左右的山下岩石上發現了厚厚的石蘚。“石蘚的重現説明這裏的環境正在改善,加強區域性管護,對冰川保護來説有積極意義。”韓強説。
把生態故事講給大家聽
沙龍灘管護站門口,一側的門柱上掛着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學校的牌子。“2020年以來,公園內各管護站相繼成立了自然學校。”祁進賢説,“通過生態研學,讓學生親近自然、瞭解自然。”
馬貴龍是野牛溝鄉邊麻村村民,2018年成為一名管護員,經過專業培訓後又成了生態課教師。每到假期,他就帶着孩子們一起巡山、觀察記錄動植物。“一邊管護,一邊把生態故事講給大家聽,很新鮮也很有趣。”馬貴龍説。在祁連縣,像他一樣的管護員共有1686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近2萬元。
近年來,邊麻村還大力推動生態畜牧業發展。“村民都加入了畜牧業合作社,年底有分紅。”馬貴龍介紹,所有草場在入股前,必須由專業部門核算載畜量,推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草場採取四季輪牧,實現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肉、減畜不減收。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15日 13 版)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