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彼迎死了,偽民宿還活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鋭見Neweekly (ID:app-neweekly),作者:戈多,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愛彼迎死了,偽民宿還活着。5月24日, Airbnb(愛彼迎)宣佈,即將關閉中國大陸的房源及其他服務,只保留出境遊的民宿服務。


消息一出,輿論譁然——全球最大的民宿短租平台黯然離場,民宿還是一門好生意嗎?一種主流的聲音是:我們根本不需要Airbnb,我們有更好的民宿平台,而它在中國的“出局”早已成為必然。


的確,從2015年進軍中國市場後,Airbnb從不缺乏競爭對手,不僅小豬、螞蟻、途家等專業民宿平台推出了更本土化的民宿模式,就連國內最大的旅行綜合類服務平台,如攜程、去哪兒,也馬不停蹄地插足民宿業務。Airbnb佛系的管理方式,讓它在飛速更迭、瞬息萬變的國內互聯網行業,顯得不倫不類。


很快,民宿如願以償地成為酒店的重要替代品——更平價,更多元,居住方式也更為靈活。


然而,民宿遍地開花的另一面是,Airbnb最初所推廣的民宿理念其實始終沒有被國人接納。作為世界共享經濟的元老級公司,Airbnb的初衷是能讓更多人利用起自家的閒置房屋,為旅行者們提供一個舒適的落腳點,通過共享經濟的模式實現房東與房客的雙贏。 


愛彼迎死了,偽民宿還活着

與素昧平生的主人同吃同住,是與五湖四海的旅人相聚一起、談天説地。  


和酒店的“純商業屬性”有所不同,民宿是“民”與“宿”的結合,其背後最重要的理念是“人”,是房客與房東之間的真實聯結與情感碰撞,是與素昧平生的主人同吃同住,是與五湖四海的旅人相聚一起、談天説地。


但國內的主流民宿平台,卻在發展過程中第一時間抽掉了“人”的部分——房東隱身幕後,房源被第三方經營公司直接管理。民宿衍生成了一種平替版酒店,充斥着千篇一律的網紅裝修風格


人們越來越難從民宿中感受到人情與家的味道。


Airbnb曾經如此定位:“讓人感覺在這個城市過日子,體驗沒有濾鏡的本地生活。”但如今的中國民宿市場,卻只剩下濾鏡了。 


一、消失的房東


“我住民宿的快樂,有一半都是房東給的。”


2017年,讀大三的阿薩前往雲南大理,碰到了一個有意思的房東。房東是一個職業插畫家,靦腆的外表下有一顆天馬行空的大腦,家裏擺着他的各種繪畫作品和裝置,還有一隻高冷的波斯貓和一隻粘人的布偶貓。


房東喜歡研究海洋生物,那些夜晚,房東給阿薩講述了很多關於海怪的故事。後來,阿薩收到了來自房東的一幅印製版畫,才發現自己成了房東作品裏的一條人魚。


在Airbnb進入中國的最初幾年,人們總是能遇到一些令人驚喜的房東。即使是那些做着最普通、最平常工作的人們,也總能給旅客提供意想不到的善意。最早一批做民宿房東的人,他們中有不少是自由職業者,開放、好客、世界主義,能和陌生人喝酒至深夜,不介意交換彼此的見聞與生活技藝。 


愛彼迎死了,偽民宿還活着

阿薩收到了來自房東的一幅印製版畫,才發現自己成了房東作品裏的一條人魚。/一休圖


房東,曾是民宿的靈魂角色。可以説,民宿中獨一無二的體驗,都是由他們創造的。


怎麼搭乘交通工具?住址附近有什麼好吃的?哪些景點會踩雷?當地的歷史文化如何,有什麼民俗禁忌?這些基礎的玩樂信息,都可以從房東那裏直接獲取。


還有一些個性化的需求也可以得到房東的幫助。曾有報道説,一個去日本看演唱會的年輕人,最終是通過Airbnb的房東才買到了票;有的國際學生不知道如何報名上學,房東索性開車帶同學去報到;如果幸運的話,你的房東還可能會給你推薦工作,或者告訴你他所在行業的內部情況。


《三聯生活週刊》的一位記者曾記錄了她與那些Airbnb房東之間的有趣故事,其中,有房東幫她做翻譯,介紹採訪對象,還在某個狂歡節上帶她逃離了驚險的犯罪現場。他們為匆忙的旅人創造了融入一座城市的紐帶。


在曾經的民宿網站上,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介紹:“家一般的體驗。”家,不僅只是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提供情感上的歸屬。在Airbnb的預定網站上,是否包含早餐曾經是一個重要的項目——如果有早餐,常常意味着打開冰箱,就有隨時可取的牛奶、麪包、水果,或是能吃到房東親手烹飪的本地特色早餐。 


愛彼迎死了,偽民宿還活着

房東為匆忙的旅人創造了融入一座城市的紐帶。/《森林民宿》


正是Airbnb曾經強調民宿的“人情味”與“歸屬感”,讓它和酒店拉開了距離——通過與具體的人產生聯結,才能獲得一段不可複製的旅程經歷。而這些體驗,是無法通過金錢、貨幣購買與衡量的


在當下人均“社恐”的原子化世界裏,Airbnb的設想當然很有價值,它甚至呼喚出項飈所倡導的“附近性”,與真實的人溝通、聊天,瞭解你所在的社區文化,理解你與身邊環境的關係


在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裏,我們無法與另一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產生故事,但民宿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它甚至可以成為我們“發現更廣闊的世界”的一個窗口。


只是,關於“人”的理念在國內似乎難以推行下去。


僅僅數年間,民宿的房東們就集體“退隱”了,更準確地説,那些真正提供自家閒置房間的房東們,最終還是沒能抵擋住如潮水般湧來的、大規模承包房子的業主。 


愛彼迎死了,偽民宿還活着

房東,曾是民宿的靈魂角色。/《刺蝟的優雅》


很快,“去房東化”成了國內民宿的一個明顯特點


不少民宿甚至成了“皮包公司”,中間夾着多層“轉包”,房屋的持有者租給包房商,包房商把批量的房子改造、裝修,打造成時下流行的民宿風格,最終再把裝修好的房子交給專門的託管服務公司。


在國內主流的幾家民宿平台上,關於房東的介紹越來越少,很多房東也不再使用真實照片,只留一個卡通頭像,自我介紹為零。在這種模式下,房客連房東的人影都找不到,更何談房東的個性化服務?


房東消失了,民宿的人情味就沒了,而它,最終變成了酒店的樣子。


二、愛彼迎本土化,為何障礙重重?


2021年底,曾有一波聲浪:Airbnb,能成為中國唯一的海外互聯網“倖存者”嗎?彼時,雅虎宣佈徹底退出中國,一家又一家的國際互聯網巨頭“敗走”中國。


愛彼迎死了,偽民宿還活着

彭于晏為愛彼迎拍攝的宣傳片。/視頻截圖


其實,Airbnb在中國的日子一直都不太順利。


2015年,Airbnb帶着一個蹩腳的中文名字“愛彼迎”來到中國,驚起了一片水花,國內最早一批Airbnb的用户也曾是海外Airbnb的受益者,他們熱愛文化交流,喜歡分享。


但很快,Airbnb就顯露出一家海外互聯網公司的佛系氣質。打開網頁,用户需要在Airbnb自帶的對話框和房東聯繫,然後留下郵箱,直到收到房東的入住須知。對於國人而言,郵箱這種聯繫方式,實在太低效、太“古董”了。


為適應硬核國人的喜好方式,Airbnb將郵箱溝通改為電話溝通,但支付方式、客服處理,仍舊保持了一套優哉遊哉的速度。


剛剛進軍中國的幾年,Airbnb稱,不會在本土化的過程中改變“C2C”的商業模式,相比與酒店式公寓或小地產公司合作,Airbnb願意直接吸納那些熱情的本地房東和他們的自有房源。


愛彼迎死了,偽民宿還活着

Airbnb稱,更願意直接吸納那些熱情的本地房東。/海報


這正是為了保留民宿的核心——給旅人提供家的感覺。


Airbnb是“Air Bed and Breakfast”的縮寫,意為氣墊牀與早餐,只要十幾美元,你就可以在陌生人家中度過一宿。


後來,即便Airbnb的很多房源都是獨立房間、房客也不需與房東同住,但按照Airbnb的規矩,房子裏也通常會備好鍋碗瓢盆、調料、洗衣液等家用必備品,“開灶做飯”曾經是區分民宿與酒店的重要標準


然而,“C2C”的模式卻並不利於Airbnb在國內的擴張。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的國人無法接受讓陌生人住進自己的家中;另一方面,作為房客的用户,也不願意拎包住進一個“自己一無所知的人”家裏。


這個問題的背後是中國社會的“信任”缺乏——根據中國社科院發佈的《社會心態藍皮書》,國內社會的總體信任度仍處於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因為我們的社會仍舊處於轉型期間,人口流動性暴增,成熟的公民社會尚未完全形成。


此外,廣泛存在於民眾之間的“自利性”,也對社會信任產生了極大的挑戰。 


愛彼迎死了,偽民宿還活着

“開灶做飯”,曾經是區分民宿與酒店的重要標準。 /《森林民宿》劇照


就拿“偷拍”來説,民宿曾一度是“偷拍”的重災區,前些年,陸續有消費者曝光,入住Airbnb的房間後,在房間發現了針孔攝像頭。民宿偷拍,甚至一度引發羣體性恐慌。


另一方面,“C2C”的模式自帶“效率bug”。想想看,一個在大都市生活、每天要花三四個小時通勤的房東,如何第一時間與房客交接鑰匙?如何隨時隨地解答房客的疑問?


雖然Airbnb後來通過推廣智能鎖、更換聯繫方式,逐漸改善了部分問題,但更高效、更專業的物業公司還是想要從民宿這個藍海市場裏撈金——中國最早做民宿分享的途家網,就採用了與房地產商、開發商直接合作的模式,然後交給物業公司統一打理。


途家的創始人羅軍,甚至在2013年就曾預言:中國短租行業,不適合“C2C”


途家的高效模式,對中國消費者而言更好接受。但結果是:途家最終華麗轉身,成了一家利潤更高的房地產營銷公司。 


愛彼迎死了,偽民宿還活着

“C2C”的模式卻並不利於Airbnb在國內的擴張。/《愛情神話》劇照


而其他幾家國內最大的民宿平台——小豬、螞蟻、木鳥,都在摸索各自的本土化模式。


某種程度上,這些本土化的平台都提升了民宿的經營效益,提升了民宿的專業化和標準化管理,也更適合中國消費者的“懶人”消費模式。


但同時,“C2C”模式背後的共享經濟理念——對多餘或過剩資源的利用,已然消逝;而“像當地人一樣生活”的slogan也蕩然無存。


三、現在的民宿,只剩下“打卡拍照”


沒了真正的“民”居,今天的民宿還剩下什麼?


肉眼可見的是,民宿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適用於拍照的家居風格——粉紅色火烈鳥、北歐的户外吊牀、巴厘島的帳篷,可以給你提供低價的“假裝在度假”的優雅愜意。


民宿早期流行的民族裝修風、復古風過氣後,民宿又探尋出模板化的日式和風、禪意美學的裝修風格,屏風隔斷、茶几茶具、竹林盆栽、榻榻米、小蒲團……不在日本,勝似日本。


其實,不僅是日本,國內的民宿也可以帶你去往世界各地。土耳其棉花堡、希臘聖托里尼的藍色房子、威尼斯的彩色漁船、地中海風情的下坡花園,只要拍照角度選得好,這世界的七大洲四大洋,沒有什麼地方是你不能一秒穿越的


漸漸地,民宿的底層邏輯成了“為出片而生”。


但多數時候,這些裝修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盤點這幾年住過的民宿,無一例外地都給我留下了心理陰影——網紅浴缸是塑料材質的,躺進去稍有不慎就會立馬“翻缸”;工業風的紅磚牆,掉色嚴重,差點毀了我的白色連衣裙;還有一次,坐上了一張看似粗獷有力的木椅,一屁股下去,就立馬塌了。


可遠觀,不可褻玩——一切都是幻覺。


我想不通:為何會這樣,曾經那個有人會對你噓寒問暖的民宿,只剩下了“打卡拍照”的價值?人去哪裏了呢?


也許,所謂的人情,在一個社交媒體大表演的時代,是不能被拿出展示的,因而也成了最沒有價值的。


今天,“民宿風”仍舊霸佔淘寶搜索框。馬克杯、盆栽、掛畫、地毯、桌椅,只需要幾百元,就可以讓自己變成你夢想中的民宿。


回想Airbnb曾帶給大家的那句古老誓言:像本地人一樣生活。這一切都不再可能,何為本地?何為本真?


或許,這才是我們真正失去的東西。


參考資料:

PMCAFF | 為什麼Airbnb的模式在國外很火但是在國內卻完全玩不動?

新浪旅遊 | Airbnb中國最大的問題,在於水土不服

愛範兒 | Airbnb退出中國,是必然的結局

三聯生活週刊 | 我的愛彼迎房東生涯,今天真的結束了

消費網 | 一家民宿:民宿的價值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市場資訊 | 愛彼迎退出中國市場的背後

環球旅訊 | Airbnb敲鐘,中國故事打幾分?

鈦媒體APP|  愛彼迎沒找到中國“爸爸”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鋭見Neweekly (ID:app-neweekly),作者:戈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11 字。

轉載請註明: 愛彼迎死了,偽民宿還活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