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山人不姓姜,無人區風貌,將會再改變
2003年2月18日,寧波市周公宅水庫正式動工開建。
水庫淹沒區的周公宅、外岸、裏岸、烏坑、陶坑、直岙、姜家山等村落,在老家度過最後一個春節後,陸續搬出山區,分居鄞西各地。
水庫建成蓄水後,陶坑溪沿線的烏坑、陶坑、直岙、姜家山等村落,進村的道路被阻斷,成了回不去的故園。
二十年來,成為了寧波的無人區,只有驢友偶爾來打擾。
2010年6月20日,穎之曾隨一隊驢友探秘寧波無人區,磻溪-陶坑-姜家山-銅坑,遺憾川人穎之當年對寧波山水知之甚少,留存照片也不多,對無人區的記憶已淡薄。
2021年,寧波市啓動了四明山“146”路網布局工程,銅坑隧道公路,將穿越無人區再與蜜北線公路相連,無人區的自然風貌,將再次發生改變。
為了記錄無人區再次改變之前的風貌,2022年4月17日,穎之時隔12年,重走寧波無人區。
4月17日是星期天,穎之原以為路途會遇到驢友可以同行,因此沒有約伴,獨自一人,從寧波市海曙區龍觀鄉磻溪村開始徒步,原計劃重走當年路,先去陶坑,結果在放車子崗上的三岔路口錯了方向,沿着山脊上的路往南行,遇到挖竹筍的村民,問路才知,此去之路前方十字路口,可往商量崗、銅坑和姜家山。
穎之大喜,正好可以將錯就錯,先到姜家山,再往陶坑返回磻溪,正好形成環線。
誤走誤闖,居然走出了一條意想不到的環線路。
獨自一人下山來到姜家山遺址,十二年彈指一揮間,恍然若夢。
首先看到的居然是成堆的垃圾,證明常常有人來這裏遊玩。
每次在美麗的地方看到煞風景的垃圾,穎之也忍不住爆粗口。
美景如美人,何忍糟蹋!
丟在姜家山的垃圾,一場洪水後,全都會進入下游的周公宅水庫,寧波人民的大水缸。
小橋流水,枯藤老樹,只是沒有了人家。
源自商量崗的水,流經姜家山、陶坑,注入周公宅水庫,再入寧波市民千家萬户。
十二年前還沒有倒塌的房屋,如今已是廢墟。
僅存的一棟四間二層民房,無人居住,成為了驢友免費的露營地。
網友“Shchxsh”説,姜家山唯一未倒的房屋是大舅舅家,對面倒的木屋是外公家。
網友“剡溪漁夫”則説,那4間樓屋是阿姨家的。
穎之在這裏巧遇了一隊露營愛好者,請穎之幫他們拍個合影。
他們還問了穎之的自媒體號,一問才知,其中一名網友“我是傳奇”,關注穎之星語已很久。
穎之以為正好可以結伴同行,然而他們前一天已到這裏來露營,正準備啓程返回。
他們走後,寂寞的山谷裏,只有穎之一人。
穎之繼續沿溪而下,到直岙,到陶坑和外陶坑,多麼希望前方有驢友,或者後面有驢友趕上來,可以結伴而行,遺憾一個人都沒有遇到。
返回時誤入歧途,驚嚇一場。
姜家山村,原來也是一個大村落。
以姓氏為名的地方,一定與人有關,但是姜家山村民不姓姜,多姓應,還有朱姓龔姓共居。
那麼,為什麼叫姜家山呢?
因為這裏古時曾是姜姓官僚的封地,故名姜家山。
古時的官員,會按官品分給一定面積的田地以充俸祿,通常稱為祿田、職(務)田、俸祿田、祿米田。
寧波市海曙區橫街鎮有個村莊叫職田村,就是因為這裏的田地曾經是官員的職務田。
寧海縣著名的石頭村許家山村,奉化區溪口鎮巖坑村的石家田、俞家田等等,名稱也是來源於此。
官員擁有俸祿田,並且得以世襲,演變成了後來的大地主。
姜家山村的應姓人家,兩百多年前從浙江仙居避難而來。
世代隱居深山中,少與外界來往,上世紀村裏通了公路,村民喜大普奔。
網友“黃維君”回憶,村裏第一次通客車就去了這一帶,村民看到山外來的車和人,好開心。
通車沒過多少年,就迎來了大轉折,興建周公宅水庫。
2003年的春節,是周公宅水庫移民在老家度過的最後一個春節。
姜家山村民在老家度過春節後,陸續搬遷到鄞江鎮下呂家村。
古村變遷,原貌僅供追憶。
拆遷後的遺址,種植了樹木,如今樹木成林。
網友“木木林森”説,那些樹木就是他們單位所種植。
歲月如水,流淌不息。
世間萬物,變化不停。
銅坑隧道公路打通後,清靜的姜家山遺址,又將再一次迎來改變!
寧波無人區的自然風貌,下篇繼續分享,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