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張愛玲將愛情比喻成“紅玫瑰與白玫瑰”?
民國確實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歷史時期,因為在這一時期不僅出現了,非常激烈的思想碰撞,而且也湧現出了一大批,被後世人仰慕和崇拜的大作家。最重要的是在民國的文壇上,還塑造出了很多女性“文豪”。
這些女作家不僅表現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文學氣質,而且在現代文學的創作上,還做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貢獻。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被譽為民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四大才女”。
她們所創作的文學作品,不僅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感與思想性,而且還具有文學體裁多樣化的特點。在文學領域上的成就和造詣,不僅不輸於任何一個男性作家,在某些方面上甚至遠遠超過了他們。
筆者認為民國時期之所以出現很多女作家,除了與人們積極追求男女平等的因素有關係之外。其實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封建至酷已經形同虛設,很多以“女子”命名的學校大行其道。
這就是使得很多民國時期的女性,都能夠和男人一樣接受正規教育。
張愛玲以自己獨特的文風,犀利而又不失文采的語言風格,再加上其文學作品中所表現出的思想性,躋身於“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絕對實至名歸。從《沉香屑·第一爐香》問世以來,張愛玲的文學之路就一發而不可收拾。
高學歷才女張愛玲,特立獨行的人生旅程
1.家世顯赫背後的悲慘童年
1920年張愛玲出生於上海,原名張煐筆名梁京。在眾多民國女作家中幾乎沒有人,能比張愛玲的家世更顯赫。雖然她出生時張氏家族已經變成了沒落貴族,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道理”想必人人都懂。
張愛玲的祖父是清末名臣張佩綸,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則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在這種顯赫的家庭背景之下,按常理來説張愛玲應該過着,衣食無憂的貴族小姐生活,但現實卻與大家的推測恰恰相反。
由於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屬於紈絝子弟,所以他不但沒有承擔起作為丈夫和父親的責任,而且與張愛玲的母親感情也不是太好。這主要是因為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是一個新式女性,所以二人在價值觀上有很大的分歧。
父母婚姻不幸對張愛玲的童年成長,造成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在父母離婚之後,跟父親和繼母共同生活的時候,不僅沒有感受到任何家庭温暖,同時視她為眼中釘的繼母,還曾挑唆她的父親對她痛下毒手。
對於年幼的張愛玲來説,不僅嚴重影響到了她的身心發展,而且還在她的內心深處,印刻上的永遠也無法抹去的傷痛。
筆者認為童年的不幸經歷和生家庭的傷害,其實對張愛玲的文學風格以及思想傾向,尤其是戀愛觀的影響都尤為深重。
2.童年不幸遭遇,註定了張愛玲的悲觀人生
雖然在她4歲的時候就已經,接受了比較正規的私塾教育,而且也有過與姑母奔赴歐洲遊學的經歷。但是這在她看來卻都是,寄人籬下的另一種表現方式。尤其是由姨奶奶以及其他親屬看管的經歷,更讓她感覺自己其實就是,一個有父有母的“孤兒”。
筆者認為童年的不幸總是會給,人生造成很多挫折和苦難。即使在已經成年之後,想起童年時的不幸遭遇也依然無法釋懷。
即使自己想極力擺脱這種童年陰影,但是越掙扎就會越痛苦。而張愛玲就是一個深受童年經歷折磨的受害者。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當時年幼的張愛玲,一定是長期生活於恐懼和擔憂之中。這對於一個正處於幼年期的小女孩來説,無疑是一種“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長期處於這種心理狀態之下,很容易導致心理扭曲或者性格畸形。
筆者認為但是這種所謂的心理扭曲或者性格畸形,完完全全是在外力的影響之下才形成的。家庭不幸與親子關係破裂,其實都會對張愛玲的成長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這也是她成年之後在愛情中屢遭不幸的根源所在。
因為父母離異和長期受到繼母與父親的虐待,就很容易因為缺少或沒有關愛,而比其他人對更需要得到別人的愛護。在這種前提下就會出現,將身體或感情“錯付”他人的情況,同時也會因此而受到更多的傷害。
張愛玲的文學之路與文學價值
1.七歲創作小説,但卻預言了她的未來
正因為張愛玲有過比較悲慘的童年經歷,所以她的性格要比其他女性更加敏感和自卑。如果從積極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文人確實需要,敏感的情緒以及多愁善感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別人覺察不到的生活細節。
這種情緒或性格對張愛玲的文學創作有一定幫助,但是筆者認為作為張愛玲本人,如果給她一次重現選擇的機會。
我想如果她是一個正常人,就一定會選擇温暖的家庭和關愛自己的父母。但是在張愛玲的人生中任何假設都不成立。
如果從文學創作角度去分析,張愛玲的童年遭遇和不幸人生,不難發現她的人生經歷,完全符合成為一個知名作家的必備條件。因為只有經歷過磨難的人生,才會寫出常人所不能及,並且讓讀者感同身受的佳作。
1927年年僅7歲的張愛玲,不僅可以十分流利的“誦詩背經”,同時也用她稚嫩的小手拿着筆和本,邁出了她走向文學的第一步。在這一年她開始創作小説,並且寫了三部不同主題的小説。“家庭悲劇”、“女郎失戀自殺”和《快樂村》。
筆者認為這三部她童年時期創作的小説,也正是她今後的人生經歷。以“家庭悲劇”為主題的小説,實際上就是張愛玲自己的親身經歷。“女郎失戀自殺”主題的小説,簡直就是對她未來愛情經歷的預言。而《快樂村》則是她一直追求,但卻求而不得的生活狀態。
2. 正式步入文壇的小説天后
1939年29歲的張愛玲進入香港大學中文系學習。在校期間張愛玲一直都積極創作小説,並且在《西風》月刊上發表了《天才夢》,這也是她的第一部正式面向公眾的處女作。但三年之後在戰爭的影響下,張愛玲不得不停學返回上海。
但也正是這種一波三折的人生經歷,才能讓張愛玲在中國文壇上嶄露頭角。1943年張愛玲的經典之作,《沉香屑·第一爐香》在《紫羅蘭》刊物上發表。也正是因為這部經典小説,才讓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夜走紅。
在這之後張愛玲的文學創作才能完全彰顯出來,在第一部小説走紅之後她又乘勝追擊,陸續發表了《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經》、《傾城之戀》等一系列文學作品。
筆者認為這不僅奠定了張愛玲在當時社會中的文學地位,同時也為她能夠成為“民國四大才女”,打下了十分重要的文學基。人們在讀完張愛玲的小説和散文之後,不僅對她的文學作品讚不絕口,而且也都成為了她的忠實粉絲。
3.暢銷書女作家的愛情理想與現實遭遇
此時的張愛玲已經成為了一位暢銷書作家,1944年她又再接再厲,創作出了《封鎖》、《花凋》、《鴻鸞禧》,以及著名的愛情小説《紅玫瑰與白玫瑰》。同年張愛玲最重要的小説集《傳奇》,以及散文集《流言》問世。
這個階段的張愛玲不僅在上海文壇大放異彩,而且在小説《封鎖》出版之後,她也收穫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愛情和婚姻。因小説《封鎖》張愛玲結識了,當時同樣身為現代作家的胡蘭成。
雖然歷史上對胡蘭成的評價不高,而且在後人的口中胡蘭成,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漢奸。但是當時被愛情衝昏頭腦的張愛玲,根本顧不得胡蘭成的身份以及社會關係,她就像飛蛾撲火一般投入了胡蘭成的懷抱。
筆者認為這位擅長寫愛情小説的女作家,以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依靠和真愛。但是現實與想象的差距不僅天壤之別,而且還給了這位民國才女一記重重的耳光。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婚姻僅維持了兩年,她不僅再一次被推入了痛苦的深淵,同時也因為與胡蘭成的愛情被世人所非議。
《紅玫瑰與白玫瑰》中體現的愛情觀
筆者認為這種遭遇就像她在成名作《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所描述的愛情觀一樣既令人惋惜,又讓人有一種愛之人責之切的感覺。
“每一個男人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牀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雖然張愛玲在與胡蘭成的愛情和婚姻中,曾全身心的投入並且為了胡蘭成,她甘願受到世人的非議和責罵。
但即使是這樣她也依然沒能挽留住,曾讓她心心念唸的幸福、温情與家庭。她的這種悲慘經歷的根源,其實還是那個揮之不去的不幸童年在作祟。
筆者認為雖然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一書中,抒寫了自己對愛情的態度和觀點。但是她依然沒有逃出愛情的魔咒。
即使她認為“選擇就意味着失去,愛如空氣,用手緊握時,什麼也得不到。貪婪的人永遠沒有幸福,大成若缺。弱水三千,但取一飲,這一飲愚弄了多少眾生!”。
結 語
筆者認為張愛玲雖然出生於顯赫之家,但是卻並沒有享受過家庭的温暖。在這種封建制大家庭的影響之下,雖然能夠讓她獲得比較優越的物質生活,但是父母離異和家人的冷漠,不僅讓張愛玲經歷了不幸的童年,同時也給她的整個人生都造成了,無法撫平的傷害和揮之不去痛苦。
雖然這種人生經歷為她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別人無法擁有的情感和素材。但筆者認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會以這樣的代價去換取名和利。
即使張愛玲通過個人努力,終於成為了中國文壇上可以載入史冊的女作家,但即使是這樣也無法讓她真正開心起來。
張愛玲的一生沒有享受過極家庭的温暖,也沒一個真正愛過他的男人,即使他與胡蘭成有過一段婚姻,但終究變成了張愛玲書中,所描寫的“蚊子血”和“飯粘子”。
她一生都在渴望被愛,但在人生的盡頭卻孤獨的死在了異國他鄉。
【參考文獻】
1.吳玉苗《從小説和電影《傾城之戀》看張愛玲的愛情觀》
2.王偉《愛之路上理想的追求者——由《紅玫瑰與白玫瑰》透視張愛玲的愛情觀》
3.劉暢《淺析張愛玲的愛情觀》
4.張馨《張愛玲的愛情觀——白流蘇愛情的出走與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