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老巴縣》第七集:古巴渝十二景,老巴縣名山打卡之雲篆風清
清乾隆年間的某一天,喜遊山川的巴縣知縣王爾鑑,登上了雲篆山。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來雲篆山,但卻是感觸最深的一次。
王爾鑑遠望雲篆山,只見山形如魚脊,高聳盤曲。登臨其間,綠樹森森,雲霧悠悠,隨風盪漾。他在山峯之上,勒馬駐足,聽山風穿林,俯瞰雲海遠處的江河與山中的深澗,彷彿在天上如同神仙一般御風而行。頃刻間,景色由動轉靜,山間牧童樵夫結伴歌唱而行,一派恬靜。王爾鑑恍若與世隔絕,感慨雲篆山風景的變幻莫測。
雲纂山
這一番難忘的體驗,被記錄了下來。他在自己編修的《巴縣誌·卷一》裏寫到“形如魚脊高聳,蟠曲旋轉,綿亙二十餘里。人行山脊,沿青林翠靄間,宛如雲扶足下,隨風蕩颺。武夷九曲不啻矣。餘曾勒馬峯頭,左俯大江,右窺深澗,覺置身青霄上,御風而行。須臾,牧豎樵夫,聞吟作隊,飄飄然,擔雲嘯風,忽杳不知所之,山靈其善變幻哉”。
也是在這本《巴縣誌》裏,王爾鑑把雲篆山的景緻命名為“雲篆風清”,列於“巴渝十二景”中,並賦詩讚嘆:
風送云為御,雲盤山幾重。
如何非象馬,偏是走蛇龍。
澗影環飛瀑,江濤曲泛松。
偶聞樵子唱,餘韻嫋前峯。
王爾鑑做此詩時,特別為這首詩選擇了平水韻中的二冬韻,就是為了表現“雲篆風清”的悠遠和風韻。
如同《巴縣誌》記載的“武夷九曲不啻矣”。雲篆山有着可與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武夷山相媲美的風光。
雲篆山位於重慶主城巴南區魚洞境內,距市中心解放碑28公里,魚洞城區7公里,海拔高度為650米。它突起於魚洞以南長江東岸,以山勢秀聳曲折,蜿蜒如雲篆而得名。其斷崖如削、背靠大江,素有“滔滔長江水,巍巍雲篆山”之稱。
雲篆山山勢呈寶塔形,氣勢雄偉,由九堡十三灣組成,遠視如睡佛望月,近看猶如一根龐大的擎天柱,地勢險要,妙趣橫生。
今天的雲篆山已成為重慶市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和森林公園。
雲篆松林、雲山湖、長清水、牛舌頭等幾十處自然景觀分佈全山,林高茂密,遮天蔽日,湖水清澈,碧波盪漾。又有山寨門、雲篆寺、老院木刻、清風樓、羅漢井、文昌宮、寶蓮寺等人文古蹟,列置其間,源源流長。
行遊山間,可聽松濤百鳥,可觀流雲霧海,可登山訪寺,能樂而忘歸。
全年16.8℃平均氣温,夏日清涼,讓雲篆山成為避暑絕佳之地。
山中的雲篆寺,始建於明成化九年,留存下來的清道光十年所刻的兩塊碑文中,詳細記載了“雲篆風清”曾列為“巴渝十二景”的史實。歷經動盪,已經重建的雲篆寺,供奉有重慶市現代最大的釋迦牟尼佛像和500多年前的多尊菩薩像。古剎恢復了往日榮光,如今香火旺盛,佛事繁忙,鐘磬之聲不絕於耳,朝奉進香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位於景區核心區的雲篆山寨,始建於清朝嘉慶八年,是當時巴縣五大山寨之一,山寨地勢開闊,總面積約320畝。明清時期,雲篆山一帶的居民,為了躲避土匪的騷擾,他們集資在山的最高處修建山寨,以抵抗土匪。山寨分設東南西北四道門,土匪來時,人們便帶着貴重財物上山躲避。山寨四面都是懸崖峭壁,高不可攀,只能從寨門進出。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縱觀雲篆山,擁風雲奇幻,擁山川形勝之利,難怪明朝初年,開國軍師劉伯温路過雲篆山,上山遊覽之後,稱讚道:“天下大亂,此地無憂;天下大旱,此地得半。”
其實,雲篆風清,何止於風清。古巴渝十二景的盛名之下,是延續至今的風光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