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雨晗
郵箱|[email protected]創造賽博時代的梵高在安靜又消沉的藍色星夜下,梵高給弟弟寫了一封信。“或許死亡並不是一個畫家生命中最難的事情……看着天上的星星總讓人做夢,就像我夢見地圖上代表村莊和城鎮的黑點一樣,我問自己為什麼天空中閃爍的黑點不像地圖上的黑點那樣觸手可及呢?我們可以坐火車到達特拉森和盧昂,但只有死亡才能接觸到星星。”1889年,梵高自殺的前一年,他在聖雷米的聖保羅精神療養院完成了《Starry Night》,畫中柏樹與星空的位置都被證實與梵高病房中向外望去的景色一致。《Starry Night》2022年4月,一名設計美學博主在AI繪圖工具Disco Diffusion的運行程序上敲下了“星空下的向日葵花海”的描述字句,一幅幅融合《星空》《向日葵》風格的畫作在AI鬼斧神工的雕琢下產出,彷彿梵高在賽博時代復生。By Simon_阿文無門檻的AI工具AI畫作中呈現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人驚歎,這些充滿視覺衝擊力的作品很難想象是AI在幾個小時中完成的,更重要的是,AI繪畫工具Disco Diffusion的使用甚至不需要使用者掌握任何AI知識,毫不誇張的説,它已成為賽博時代馬良們手中的“神筆”,僅需輸入幾段描述的文字,一幅幅精美的畫作就會在算法下生成。Disco Diffusion由藝術家Somnai設計,程序背後是CLIP人工智能圖像生成技術,其運行在Google Colab(雲端運行的筆記本環境)之中,這意味着使用者不需要有性能強勁的渲染設備,只要網絡穩定就能使用這款AI繪畫工具。Somnai社交賬户主頁想要快速使用Disco Diffusion,掌握基本的三個步驟就能實現。首先是以科學的方式打開程序地址(文末附上地址),點擊代碼執行程序中的“全部運行”,當程序運行完成就能得到默認參數下的示例圖,由此以確保網絡環境穩定以及程序運行無誤。圖源:Disco Diffusion程序截圖第二步就是對想要生成圖像的基本參數進行設置,掌握三處參數的設置即可滿足初步使用的需求。將頁面下滑至“3. Settings”處,點擊展開,“batch_name”代表生成圖片的文件夾名稱;“width_height”代表生成圖像的尺寸,其數值必須為64的倍數,數值越大生成圖片所需的時間越長;在“4. Diffuse!”處找到“n_batches”,其代表最終生成的圖片數量。圖源:Disco Diffusion程序截圖圖源:Disco Diffusion程序截圖第三部是最關鍵的,即對所想生成的畫作進行描述。打開程序“Prompts”(描述詞)部分,初始頁面內給出的默認描述詞為“A beautiful painting of a singular lighthouse, shining its light across a tumultuous sea of blood by greg rutkowski and thomas kinkade, Trending on artstation.", "yellow color scheme"圖源:Disco Diffusion程序截圖整個畫作的描述詞可拆解為五個維度理解——畫種描述、內容描述、畫家描述、參考渲染方式、顏色描述。畫種描述:A beautiful painting of;內容描述:a singular lighthouse, shining its light across a tumultuous sea of blood;畫家描述:by greg rutkowski and thomas kinkade;參考渲染方式:Trending on artstation(全球最專業的CG藝術家社區,又稱A站);顏色描述:yellow color scheme。通過對AI畫作五個維度描述詞的撰寫,上文提到的博主依靠下面的描述詞得到了系列讓人驚歎的畫作:“A beautiful painting of a starry night, shining its light across a sunflower sea by James Gurney, Trending on artstation.” "yellow color scheme"(黑色字體標出了與默認描述詞的差異)By Simon_阿文也就是説,最基礎的掌握Disco Diffusion,在參數無誤的情況下,僅需依託程序默認的描述段落,對其中的關鍵詞語進行變動,不久就能獲得數個AI畫作的盲盒大禮包。上述提到的五類描述維度,對AI創造的作品風格有巨大影響。有網友將畫家描述改為吳冠中。有網友將內容描述設為香港九龍城。“Kowloon City, in the style of Wes Anderson.”Somnai有網友將畫種描述設為針織。“Needlepoint Souls of the Dead.”Somnai當參考渲染方式變成unreal、unity等巡禮引擎。By Binx有網友希望用Disco Diffusion來呈現疫情下的上海,用“上海”和“抗原”作描述詞,結果只能用賽博克蘇魯畫風來形容這san值狂掉的AI畫作。By Annabelle_Salvatore還有穿越時空的元素混搭,將未來的神話“三體”與過去的神話“封神演義”雜糅為一體。By White_Mustang11不得不承認,AI所賦予Disco Diffusion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確實讓人驚歎,相對過往出現的早期AI繪圖工具而言,已然是雲泥之別,隱隱之中,在繪畫領域AI似乎已將一隻腳跨越了那道門,那道人類所獨有的藝術創造力之門。AI是讓我們失業還是早點下班?面對不斷降低的繪畫門檻以及算法算力愈加強大的AI,Disco Diffusion的出現自然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有多少人對它強大的創造力讚不絕口,就有更多人在擔心自己的工作將被AI繪畫工具所替代。在社交媒體上,已有不少人表示已在尋求用Disco Diffusion作畫,取代同人配畫找外包畫手的可行性。圖源:微博截圖AI是否將替代人類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聚焦到Disco Diffusion在繪畫領域的實際應用上,其作為創作者其實有不少缺陷。目前的Disco Diffusion對部分描述語的識別是不夠準確的,如,有網友在描述詞中輸入宮崎駿,結果AI將宮崎駿老爺爺的頭像給加入了畫中,不禁讓人冷汗直冒。By JZ_打個比方以及Disco Diffusion在人像創作中,時不時表現得非常怪異,如下圖臉部詭異重疊的仙神。By Tiny_Radi再者,不少藝術界業內人士表示Disco Diffusion在畫面細節中常常出現不符合整體作品邏輯的元素,如果需要商用,仍需具備一定繪畫功底的人來對整體畫面細節進行調整。上圖為AI,下圖為手繪;來源:博主書生月安塵當然,目前Disco Diffusion確實還存在種種缺陷讓其無法取代畫師,但AI每分每秒都是在不斷進步的,Disco Diffusion的下個版本、下下個版本,抑或新出了一個名為MIDI Diffusion、CAOMEI Diffusion的AI程序將逐漸完善描述詞識別不清、人像掉san、細節詭異等種種問題,到那時又該如何?其實,早在AI出現以前,便有一代代先賢對繪畫藝術的未來充滿了恐懼,到後來乃至對創作者自身的主體性都保持着悲觀的態度。1839年,法國沙龍寵兒保羅·德拉羅什在首次看到攝影印刷品後高喊一聲“繪畫已死!”1935年,英國國家美術館館長肯尼斯·克拉克發文在《聽眾》雜誌中疾呼繪畫藝術可能已經失去了未來。1976年哲學家羅蘭·巴特更是直接向世人宣佈:“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作者是歷史的產物。在羅蘭·巴特看來:“一件事一經敍述……聲音就會失去其起因,作者就會步入死亡。”“文本是由各種引證組成的織物,它們來自文化的成千上萬個源點”“只不過是包羅萬象的一種字典,其他所有的字都只能藉助於其它字來解釋,而且如此下去永無止境”“一個文本是由多種寫作構成的,這些寫作源自多種文化並相互對話、相互滑稽模仿和相互爭執”。米歇爾·福柯則更進一步,指出甚至“作者”這兩個字作為文本來説在不同的社會背景、話語背景中指代的意義也完全不同,《禮記·樂記》稱:“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作者”意為創始之人;《論語·憲問》言:“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作者”意為隱士;《史記·平準書》記載:“當是時,漢通西南夷道,作者數萬人。”“作者”意為工匠。“作者”本身的意義也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消解和構建的。如果作為文學、藝術畫作創造者的“作者”早已“死亡”,那麼作為後來者的AI又如何能逃脱?因而一切創作都不能離開其所處的話語、社會、文明而構建意義,即便那個“作者”是AI。AI的畫作有其意義嗎?如何評估一件藝術作品?通常來説,就是分析其所展現的藝術形式。如,畫作的形式與構圖、材料與技巧、線條、色彩、色相、肌理、空間、體塊與體量、透視與短縮、比例與大小等等。而上述種種判定標準又離不開歷史,如近代油畫多用亞麻子油調和顏料,19世紀後期則逐漸出現丙烯顏料,不同的顏料決定着畫作的表現方式和繪畫手法,因而無法將萬年前壁畫與近現代的街頭塗鴉藝術放到一個維度來考量。因此,一件藝術作品的創作時間(物質證據、文獻證據、直觀證據、風格證據)、風格(時代風格、地域風格、個人風格)、主題、作者、委託人(作者有償作畫和作者個人創作,畫作代表的目的和含義或都有不同)等種種元素都異常重要。《加德納藝術通史》在前言中寫道:“在繼續關注風格、時間順序、圖像志與技巧的同時,我們……更加關注作品的功能與背景。在考察作品時,我們會考慮在生產出它們的那個社會中,在生產它們的那個時候——它們的目的與含義……我們致力於將藝術藝術與建築的歷史、政治與社會背景結合起來。因此,我們常常將繪畫、雕塑、建築和所謂的次要藝術放在一起處理,強調它們如何共同反映了一個文化的傳統與抱負,而不是將它們當做獨立的、截然不同的媒介進行處理。”AI的畫作價值與意義,也離不開歷史上述種種。1897年,高更為生計奔波不停的高更身體每況日下,他決定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迎來自己生命的終點,在這之前,他完成了一幅巨大的油畫《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以畫作和色彩本身來傳遞其對人生的態度。《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高更在與朋友的書信中透漏了他的創作想法:“我們將何去何從?一個即將死亡的老婦人……我們是誰?我們就這樣天天生活着……而我們到底來自何方?起源。孩子。生活開始……兩個邪惡之人躲在樹後,披着灰色披風,在知識樹旁。知識令他們痛苦而憤怒,這種痛苦是由這種知識造成的;而對於哪些頭腦簡單的人來説卻能生活得悠然自得,他們生活在純潔的大自然中,這裏就是天堂。”AI畫作從何而來又將去至何處?AI的歷史依託於人,AI畫作的色彩、結構、風格筆觸也皆來自浩瀚的人類藝術史,愈是感到如今AI創作的強大,便愈加驚歎人類藝術史上無數天才絕巘的藝術家的瑰麗創造。*Disco Diffusion地址:Disco Diffusion v4.1 https://colab.research.google.com/drive/1sHfRn5Y0YKYKi1k-ifUSBFRNJ8_1sa39 Disco Diffusion v5 https://colab.research.google.com/github/alembics/disco-diffusion/blob/main/Disco_Diffusion.ipynb承認AI“創作”的畫比人類好多了,很難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20 字。
轉載請註明: 承認AI“創作”的畫比人類好多了,很難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