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星堆遇到抖音:雲逛館帶來的全新可能性

當三星堆遇到抖音:雲逛館帶來的全新可能性

張豐 封面新聞記者 郭聞娟

有一位在拉薩工作的四川朋友,前兩天在朋友圈感嘆:“女兒要帶我回去看三星堆!”我在拉薩見過她女兒,還在讀小學。但是,小朋友已經能從手機視頻上獲得不少和三星堆有關的知識,勾起母親的鄉愁。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故宮博物院與抖音合作發起“抖來雲逛館”計劃,將文物視頻化。故宮的“雲逛館”活動其實早就在進行,他們在抖音上的官方賬號“帶你看故宮”有90萬粉絲,目前已經發布瓷器、鐘錶、服飾等50期系列文物知識視頻,由故宮資深研究員來為網友講解文物知識。

在博物館領域,故宮毫無疑問是國內的頂流。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博物館,也是最前衞的博物館。過去幾年,依託移動互聯網,“故宮文創”成為首屈一指的文創品牌,我家裏就有一套來自故宮文創的餐具。而三星堆博物館也是不折不扣的網紅,他們的“青銅面具”是最受網友喜愛的文物。

如今,以故宮、三星堆為代表的博物館在抖音上推出“雲逛逛”服務,可以看作是博物館互聯網化的新階段:更好的視頻服務,更大的平台,以及更多的用户和互動,都讓中國的“博物文化”站到了新的起點上。

過去十年,以博物館為代表的“博物文化”熱,不僅是旅遊業勃興的一部分,更是很多城市文化戰略的核心。重要的城市,幾乎都擁有重要的博物館,博物館“講述”的歷史,重新構建出城市的文化傳統,“城市競爭力”也因此有了歷史面相。

博物熱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像故宮這樣的“熱門景點”旺季的時候一票難求,尤其是重要展覽推出的時候,更是要經過艱難的預約,而由於人流限制,你只能跟隨着隊伍快速移動,很難盡興。為了更好地服務觀眾,博物館都推出一些附加服務,包括印刷展覽介紹,租賃講解機等。

和互聯網結合給博物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到了短視頻時代,一條几十秒鐘的視頻,既可以“立體展示”一件文物,突破了人們觀看“靜物”的侷限,又可以融合相關知識和專業講解。儘管沒有一個確切數據,但是可以肯定,在過去幾年,中國人的“文物知識”大大增加了。像故宮和三星堆這樣的博物館,都成了“網紅”,擁有大量粉絲,就足以説明這一點。

這就是博物館的新趨勢。疫情開始後,很多人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進行城際旅行。疫情帶來的旅行限制,讓很多博物館不得不考慮“轉型”,不僅要和觀眾“保持聯繫”,也能提供相關服務,並進行一些經營上的嘗試。通過手機視頻進行“雲逛館”,就成了一種流行的方式。

有些博物館的轉型是“被動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即便沒有疫情,這也是一種趨勢,那些和視頻平台“親近”的博物館,已經提前嚐到甜頭。而疫情帶來的阻隔,只是加快了這一趨勢。重要的博物館,在前些年都辦了自己的“社交媒體”,和觀眾進行緊密聯結,而如今,組建自己的視頻團隊,又成了迫切的任務。

實際上,“雲逛館”不僅僅是“拍視頻放網上”這麼簡單。它是一種新的看待“博物”的方式,甚至是一種新的“世界觀”。在製作視頻的時候,博物館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資源,也需要考量新的“展覽”邏輯和敍事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破圈”,聯結到更多的人羣。

真正迷人的是,一個好的博物館,本來就是一個“舊世界”。人們津津樂道於“博物館奇妙夜”這樣的奇思妙想,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了解歷史的衝動,想知道“我們的過去”是怎麼回事。而視頻和直播,讓“重現一個世界”成為了可能。“雲逛館”,既是“現在”,也關乎到過去和未來。

這是一個新課題,也是一個“通向新世界”的開端。可以想象,未來的某一天,我們能夠實現真正的、全方位的、立體的“雲逛館”。在VR或者“元宇宙”技術下,我們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走進”故宮,不但可以看每一件展品,也可以知道它的來龍去脈,甚至能夠和它“互動”,也能“購買”文創產品,那該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就這個意義上説,“博物館”這個看起來很傳統的行業,正面臨着全新的可能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0 字。

轉載請註明: 當三星堆遇到抖音:雲逛館帶來的全新可能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