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潮州不得不提小吃,不用説別的,一碗手打牛肉丸便足以吸引各地“老饕”前來。
當然,一座城的魅力,不是一口吃的就能概括得了的。
位於廣東省東部的潮州,有着十分悠久的歷史,早在舊石器時代,這裏便有人活動了,東晉年間,這裏始設義安郡,而潮州這個名字,則始於隋朝,取得是“在潮之州,潮水往復”之意。
改變,從一個人開始
今天我們看潮州,有吃有喝有的玩,一處繁華好去處。
但在一千多年前,這裏卻是一片蠻荒之地,很“適合”作為官員的流放地,韓愈就曾寫詩言:“潮州底處所,有罪乃竄流。”
唐元和十四年,韓愈因直言進諫被貶潮州刺史。
從長安到潮州,韓愈跋涉了兩個多月才到達,然而,迎接他的卻是令人崩潰的景象:瘴氣叢生,蛇蟲出沒,最為可怕的,是危害百姓的鱷魚。
來不及收拾被貶的低落情緒,韓愈立刻投入了驅除鱷害的工作中。其實除鱷不難,最難的是怎麼消解百姓的恐懼心理。
當時的嶺南地區,人們崇拜自然萬物,對鱷魚存有一種敬畏之心,不敢與鱷魚搏鬥。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韓愈寫就了一篇《祭鱷魚文》,“勸誡”鱷魚搬遷,同時也警告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不要再危害鄉里。
解決完鱷害之後,韓愈又釋放奴婢,興修水利,復辦州學。在不到八個月的時間裏,韓愈便解決了這一系列的問題,讓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也為潮州開啓了一方文脈。
舊日潮州底所處
,如今風物冠南方
韓愈之後,潮州又迎來了一撥撥“建設者”,城中的牌坊街就是見證。
這條牌坊街上坐落着23座石牌坊,其中一座“十相留聲坊”最為有名,上面記載了從唐到宋,十位在潮州留下功績的名相。
在這些外放之臣的建設下,潮州日益昌盛,進京參加科考的學子日漸增多,這裏由此漸漸有了“海濱鄒魯”之稱。
到南宋時期,潮州參加科舉的考生已過萬人,登科進士也從唐代的3人,激增到172人。看到潮州一派生機,南宋詩人楊萬里不由發出“舊日潮州底處所,如今風物冠南方”的感嘆。
一座橋修了三百多年
穿城而過的韓江上,架着一座潮州最有名的橋,廣濟橋。
與普通的橋不一樣,這橋是由船與橋墩組成的。
白天時,這橋就如普通橋樑一樣,供人們來往;到了傍晚,這橋便會拆除,如果這時恰巧在橋上經過,就能看到“過河拆橋”的獨特景觀。
這橋充滿巧思,造橋的過程也極其坎坷,從南宋修到明朝,用了三百多年的時間才建好。
南宋時,為了方便韓江兩岸的人來往,當地人決定建一座橋。然而,韓江水流湍急,泥沙淤積嚴重,若是建普通的橋,很容易阻礙通航。
為此,大家想了一個辦法,在水中建一個橋墩,然後用船相連,需要通航或泄洪時,就再解開船隻。
三個多月後,一座由1個橋墩和86艘木船組成的浮橋建成了,但是沒多久就被沖毀了。
不久,當地人嘗試第二次建橋。這一次,橋墩由1個變為9個,然而,很快又毀於洪水。
就這樣,建了毀,毀了又建,從最初的1個橋墩,變成9個,18個,一直到了明朝嘉靖年間,足足用了359年的時間,才終於建成了一座24個橋墩的大橋。
廣濟橋的建成,不僅方便了兩岸百姓的往來,也成為明清時期潮州通往閩浙地區最便捷的陸路通道。廣濟橋下成為“四方鹽商輻輳之所”,潮州也成為廣東東部的經濟文化中心。
如今,廣濟橋上依舊熙來攘往、人聲鼎沸,韓文公祠、牌坊街,這些古老的留存,讓古城人追尋先輩的勇氣可以有跡可循。伴着潮起潮落,一代代潮州人就如同滔滔韓江水,一路奔湧向前。
今晚22:00,鎖定CCTV4,走進廣東潮州。
第七季
播出內容:《潮州——潮起潮落處 風物冠天南》
播出時間:2021年8月21日(週六)22:00
播出頻道:CCTV-4 中文國際頻道
CCTV4《記住鄉愁》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來源:CCT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