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説吳越文化:江浙地區文化的誕生,和千年的興衰史!

江浙文化,在中國發展過程中一直有着至關重要的地位,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之一,江南自古便有魚米之鄉的稱號,是人們心中富足之地的代名詞,獨特的水鄉地形與和亞熱帶季風氣候,使得這裏成了人們心中理想的居住地。早在7000多年前,這裏便產生了自己獨特的文明。後來的吳越文化更是為中國文化史添上了極具色彩的一筆。

一. 吳越文化的誕生——諸侯國的爭鬥

吳越文化,其實可拆分為“吳文化”與“越文化”,是指春秋時期吳國與越國兩個諸侯國文化的統稱,兩國同宗同源,卻又爭鬥百年。

細説吳越文化:江浙地區文化的誕生,和千年的興衰史!
圖1

我們先來看兩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吳國的都城是姑蘇城也就是如今的江蘇蘇州一帶,越國的都城是會稽,屬於現在的浙江紹興一帶。據相關史料《吳越春秋》記載,吳國的全部封地位於現如今的安徽,江蘇兩省,長江以南部分地區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越國的封地則位於歐餘山之南。

但為什麼這樣兩個國家會演變出長達百年的爭鬥呢?

其實還是因為當時中國的政治環境,春秋後期,周天子已無力把控各諸侯國。各大諸侯國已經開始了無休止的弱肉強食的爭鬥,先是齊桓公領導下的齊國率先稱霸後面又不斷有強大的諸侯國相繼稱霸,吳國和越國也就是這時候開始了爭鬥。

細説吳越文化:江浙地區文化的誕生,和千年的興衰史!
圖2

首先,在《左傳·成公七年》記載“吳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馬陵之會,吳入州來,子重自鄭奔命。子重、子反於是乎一歲七奔命。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於上國。也就是説最初是吳國在楚國背後崛起,從此成為了一代強國。

楚國為了自保,便偷偷開始扶持位於吳國背後的越國,並拉攏他成為自己的同盟國。楚國對越國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扶持,也為日後越國的崛起併成為一方霸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越國興起以後,便總是襲擊吳國,吳國在打敗了楚國之後,就開始報復越國。

公元前 496 年,吳王闔廬也就是夫差的父親起兵伐越,吳越兩軍在欈李相遇之後。越王勾踐派出大量死士到吳軍的陣前挑釁,這一舉措把吳士卒的注意力吸引到這些死士身上,趁着這一良機,越王勾踐下令全軍出動,一舉打敗吳國大軍。

細説吳越文化:江浙地區文化的誕生,和千年的興衰史!
圖3

在慌亂之中越國大夫靈姑浮用戈擊傷吳王闔廬的腳指,那時的醫術本就不發達,又加上是在外出徵,所以只在回軍途中,闔廬就因為傷不治死在了軍中,其子夫差繼承王位,成為了下一代吳王。後來的故事大家就極為熟知。吳王夫差即位後積極練兵為父報仇,一舉滅了越國,並俘虜的越王勾踐,越王勾踐為了國家不慘遭滅亡,在吳國忍辱負重,後被放回國後,卧薪嚐膽,最終一舉吞併了吳國,稱霸諸侯。不過兩國的稱霸時間都非常短暫,越王勾踐苦心經營的強大越國很快便因後世諸位族子自立而分崩離析。

二. 良渚、河姆渡文明——江浙文化的起點

追溯歷史,其實最早的江浙地區文化早在7000多年前便悄然誕生了,河姆渡文化,可謂是江浙文化的起點,早在距今7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河姆渡人就在如今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一帶建起了“幹欄式房屋”,直到1973年,考古學家才在寧波餘姚的河姆渡鎮發現了他們留下的遺址。

細説吳越文化:江浙地區文化的誕生,和千年的興衰史!
圖4

經研究表明,這是一個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還有一種説法,稱我國上古時代傳説中的“有巢氏”部落其實就是居住在寧紹平原的古越族,他們也是屬於河姆渡人的一支。有巢氏在中國古代的傳説體系中,是”構木為巢“的巢居發明者;而這正是對寧紹平原河姆渡人”幹欄式房屋“的映射。但這種説法的可信度我們也不得而知。

江浙地區的另一個早期文明相對而言則大眾知名度則更高些,他就是前段日子剛申遺成功的良渚文明,良渚文化是距今約5000年的江浙地區文化,從良渚文明中我們可以看到早在5000多年前的石器時代,江浙地區的人民就以種植水稻為生,那時的手工業也有了很高的成就,比如玉石製作、製陶、竹器編織、絲麻紡織等工藝都達到較高水平。人們還在當時的玉器上發現了神人獸面紋主題的圖案,這説明當時的人們已經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與信仰,這些也成了日後中國的傳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 古都臨安——強大的“錢氏”家族

將歷史往後推移,來到了唐朝末年,隨着大唐盛世的覆滅,社會開始變得動盪不安,這時的吳越地區又出了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錢鏐。

細説吳越文化:江浙地區文化的誕生,和千年的興衰史!
圖5

錢鏐,字具美,小字婆留,浙江臨安人,是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創立者,也是“錢氏家族”這個在中國歷史上活躍了千年的兩浙世家的建立者。自錢鏐之後,這個家族依舊是人才輩出,光是載入史冊的各大名家就有千人之多。到了近代以後啊,更可以説是人才濟濟了,就比如“兩彈元勳”新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與錢三強,著名思想學家錢穆,文學大家錢鍾書先生等眾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出自這個“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再説“吳越國時期”在錢氏統治下的江浙地區,經濟持續發展。這主要歸功於當時的政策,當時的錢鏐採取了“保境安民”的政策,幫助百姓恢復農桑,於是才有了“漁鹽桑蠶之利甲於江南”的説法,同時注重水利的治理,他曾派人修建錢塘江流域的捍海石塘,於是“錢塘富庶盛於東南”。之後他又在太湖流域,修築了大量水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他還非常注重西湖的治理,如今我們能看到如此美麗的西湖景色,錢氏家族功不可沒。

四. 唐宋時期——以“詩詞”為例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

人們只有在不用為温飽發愁之後,才能有充足的時間與去精力用於思想的發展,隨着江浙一帶的人民不再為温飽發愁,詩詞歌賦便在這裏興盛了起來。

細説吳越文化:江浙地區文化的誕生,和千年的興衰史!
圖6

只在唐宋兩個時期,便有大量詩人遊歷江南,並留下了大量為後世熟知的詩詞,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宋代詞人蘇東坡等都曾在江南駐足。還有以賀知章為首的“吳中四士”以唐伯虎,祝枝山為首的“江南四大才子”等等,都為江浙地區刻下了文化古都的印記。也是他們,為吳越文化添上了志趣高雅的一筆。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在他們的筆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是可以與人們想象中的天堂相媲美的地方,足以見得那時江浙地區的繁榮與富足

五.明清時期——紡織業的誕生

吳越地區盛產絲綢,杭州絲綢至今聞名世界,有關吳越地區種桑養蠶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兩三千年前,還有隨着人們對於棉花種植量的增加,隨之也帶動了與其緊密聯繫的紡織業的發展,到了明清兩朝,吳越地區的紡織行業已經發展到了鼎盛。

細説吳越文化:江浙地區文化的誕生,和千年的興衰史!
圖7

當時的統治者還在南京設立了當時的江寧織造,專為皇家制作服飾。江浙的布商更是將紡織業的全國市場都佔為己有,南到閩廣,北到華北、西北、東北,甚至在海外也有大量的市場。

據説當時的江南,可以説是“家家有織機,人人會織布”但隨着絲綢、棉布的市場越做越大,對貨物的需求量也就越來越大,人們發現傳統的“小農經濟式”的方式已經不適合當時的社會,一些人開始大量購置織布機,僱傭工人進行統一分工,統一製作。於是中國最初的資本主義萌芽就此誕生了。但由於當時的國家“重農抑商”思想的固化,和後來的“海禁”和“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當時的資本主義發展的並不順利。

結語:

吳越文化自古便是一體的文化,同宗同源,“吳”“越”兩地的人民本就屬於一家人,大家説着差不多的方言,茶餘飯後是一樣的生活習慣,又生活在一樣的丘陵山林,錦繡水鄉,有的只不過是在朝代的交替的過程中政治上的分分合合。這並不能將吳越文化分割開來。這片秀美的土地,像是一幅山水畫,擺在中國的版圖裏,這片好山好水也養育了出了一羣同樣細膩的人們,人們常用温文爾雅來形容吳越的人民,稱這裏的人們就如這吳越的水一般細膩。直至今天,“吳越”也依舊是中國的經濟重區,我們相信,緊跟國家發展腳步,“吳越文化”終將成為世界的文化。

參考文獻:

《史記.楚世家》

《左傳.成公七年》

《越絕書》

《吳越春秋》

舉報/反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15 字。

轉載請註明: 細説吳越文化:江浙地區文化的誕生,和千年的興衰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