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拴:醉遊大禹山莊

郭進拴:醉遊大禹山莊

郭進拴:醉遊大禹山莊

   金秋時節,我與市文聯副主席、《文藝界》主編嶽書敏,《三月》主編高琥先生相約,來到了位於平頂山市東環路與北環路交叉口路北半山腰的大禹山莊遊覽,以了卻“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的夙願。

過山門,有一巨石,上刻有著名書法家、市文聯主席、書協主席菅智民題寫的“大禹山莊”4個鐵鈎銀畫,震撼人心的大字。投入這清秀清幽的大禹山莊懷抱,只見綠水掩映,青山環繞,翠竹成林,岸柳成行。放眼放去,遠山疊翠,溝壑縱橫,奇峯聳立,鬼斧神工。

在大禹山莊,最引人注目的是高高矗立於山巔的大禹神像,像高十餘米,通體潔白,坐北朝南,大禹頭戴斗笠,身穿粗麻衣衫,右手持耒,左臂揚起,形象樸實、莊重,充滿着智慧和力量,塑像雕刻精工,用料考究,看着那生動的眼神,舒適的衣紋,透過那慈祥的神情,豐潤的胸肌,使人感到塑像裏好像有顆心臟在跳動。這些巧奪天工的絕手妙技,是大禹後人聰明智慧的結晶,令人嘆為觀之!“美哉禹功,神德遠矣”。整個塑像造型給人一種古樸凝重的感覺。尤其在雲濃雨密的天氣,雨霧、山風聯成一片,在這壯觀的背景下,大禹像更是栩栩如生,他似乎在振臂呼喚人們向自然鬥爭,興利除害,造福人民。那雨聲,風聲,便是他發出的宏亮的音響……

大禹是我國古代有名的治水英雄,至今在民間還流傳着他和洪水斗爭的許多傳説。帝堯時期,黃河、淮河流域經常發生水災,《尚書·堯典》記載:“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諮。”《孟子·滕文公上》也説,當時“洪水橫流,氾濫於下”。這些典籍,對古代不斷為害的洪災進行了具體的描繪:大水浩浩蕩蕩,淹沒了山陵,茫茫一片,遠接天邊,到處是人民的痛苦呻吟。帝堯便委託鯀來治河,鯀採用治水專家共工“壅防百川中,墮高堙庳”(《國語·周語下》)的老辦法,水來土擋,修堤障水,“九載績用弗成”(《尚書·堯典》),沒有收到效果,最後受到帝堯的制裁,被放逐到羽山,處了死刑。

舜繼堯為帝,又任命鯀的兒子大禹為水官,繼續治理水害。”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而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史記·夏本紀》)據説大禹剛結婚四天,就離開了家。有一次,他從家門口經過,恰逢他的妻子塗山氏在分娩。孩子墜地,呱呱而哭,他強抑自己的感情,不顧而去(見《尚書·益稷》)。《韓非子·五蠹》説得就更具體:“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甫,以為民先,股無    ,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這些記載,都説大禹為治好洪水,勞心苦力,置家事於度外,他親自參加勞動,腿上長滿了厚皮,連汗毛也磨光了。

傳説大禹接受了平治水患的任務以後,在共工和鯀治水的基礎上實行改革,採用了所謂“高高下下,疏川導滯”的疏導法。他利用水從高處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寒的川流疏通,引入河、湖泊或窪地,然後“合通四海”(《國語·周語下》)。他對地理形勢和洪水氾濫的情況作了詳細的考察,發現制服泛溢的洪水是平定洪災的關鍵。於是疏浚河道,把部分洪水引入湖泊,並開溝挖渠,逐步使洪水歸槽,流回大海,周圍出現了大片大片的沃土。為躲避洪災而逃到丘陵、高地上的人們,又搬同平川,大禹就帶領他們開田墾地,使這一帶變成了適於人們勞動、生息的膏腴之土。使人們生有所歸,死有所處,禽獸有豐厚的水源、草場,人獸互不相擾,各得其所。滄海桑田,為崚為谷,村鎮改易,時勢變遷,而大禹作為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的象徵,卻永遠留存在世人的心中。

如今,大禹像就塑在據説是他當年創業的地方。大禹治水,中國幾千年的文明象徵,董事長禹本俊、總經理禹紅波是大禹王的後裔,大禹山莊更是他們辛勤勞動的結晶。

品聽着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動人故事,漫步在仙子湖畔,只見那清澈幽深的湖水,像一個美人,舒展地橫陳着她長長的玉體。

船,慢慢地走動着,微風輕輕地吹着,兩岸山上,青翠欲流,樹綠葉茂,鬱郁蒼蒼。一羣水鳥在我們周圍盤旋,有的展翅飛打着水面,“啾啾”歡叫着,似在為我們表演精彩的節目,幾隻游魚過來了,有的鼓目張須,有的橫身擺尾,有的一聲躍出水面,使仙子湖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美不勝收。

中午,大禹山莊總經理禹紅波先生盛情款待我們,只見客房豪華氣派,格調高雅;餐飲風味獨特,色、香、味俱佳,看着好看,吃着好吃,尤其是這裏的特色小吃地曲蓮卷烙饃,令人既飽眼福又飽口福。

飯後,我們在大禹山莊漫步,只聽鳥鳴鶯囀,白胸翡翠和紅嘴監鵲的歡叫聲,黃鸝和太平鳥輕快悦耳的歌唱聲,匯成了一曲優美動聽的交響樂。那散發着馨香氣味兒的各種奇花異卉,那濃郁而以清新醉人的空氣,顯得分外迷人。有的花像絨綿綿的繡球,有的花像閃光發亮的碧玉簪,有的怪香襲人,有的幽香沁肺,有白的、黃的、藍的、黑的、綠的、紅的,五顏六色,鮮豔奪目,這裏簡直是一個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從中可以看出大禹山莊莊主的愛好和情趣的高雅。

這裏擺放着各種各樣的奇石,猶如一串又一串的珍珠瑪瑙。也有的奇石若人形,似鳥翼,如走獸,像日月,其狀無窮。有一片鍾乳鱗次櫛比,酷似窗户,獨具特色;也有的像劍拔弩張的武士,自的如飄然入雲的俊美天仙,幹嬌百媚,組成了一幅幅仙境般的絕妙畫廊。

色澤豔麗、品貌無瑕、稀罕少見的奇珍異石,由於它的觀賞性及很高的收藏價值,為歷代皇家富商和文人雅士所鍾情,有的將它們置於園中,疊砌成山,作為一種景觀;有的將它們磨製成印章或石玩,剔透玲瓏,在掌中把玩。石體堅貞,不以柔媚悦人:石性沉靜,不隨波逐流。千百年來,人們的這種搜石、玩石、臧石、品石之風長盛不衰,形成了一種文化傳統。中國的石文化風情萬種,源遠流長。早在宋代就已經有人對珍石進行研究,並著有石譜著作多種,還湧現出像米芾那樣的賞石名家。我國珍石資源豐富,藝術高雅,富有情趣。近年來又湧現山了許許多多的賞石名流,與奇石結緣,從而陶治情趣,豐富生活。

這裏的奇石有青田石、壽山石、芙蓉石、橄欖石、綠寶石晶體、紅陶石、紅碧玉、金香玉、松石、田黃石、雞血石、雨花石、木化石、靈璧石、雲石、黃蠟石、墨湖石、黃山睛雨石、英石、虎眼石、龜化石、黃河石、孔雀石、菊花石、梅花石、象牙石……應有盡有,簡直就是一座奇石博物館。

那《菊花石》上,一團團,一簇簇的菊花,清雅高沽,繽紛爛漫,有的似綵帶飛舞,纖細窈窕:有的似圓珠合抱,雍容大方;有的如龍爪挺伸,嬌豔瀟灑;有的似細絲散發,情態飄逸;還有的似圓盤平託,豐腴飽滿……花瓣兒似金鱗,如流海,像飄帶,直立,倒懸,裏卷,外翻……千變萬化,層出不窮。

那《梅花石》上,朵朵梅花,凌霜傲雪,姿態矯健,以全部的愛情和頑強的生命放射着燦爛的光彩,象徵着中華民族刻苦耐勞、堅強剛毅的性格。那《旭日東昇》石上,東方水天極處,染上一片橙紅色,一輪紅日,跳出水面,整個大地和天空,都彷彿燒起了大火似的,血紅一片,那水與天彷彿都被大火溶化到一起了,分不清它們的界限。那琳琅滿目的奇石,叩之有聲,觸之如膏,觀之像珍珠,賽瑪瑙,奇特精妙,耐人尋味。整個展區,似一座珠光四溢的水晶宮,那造型精美、線條流暢的仕女圖,使人彷彿看到了體態豐關、飄然下凡的七仙女;那吹鼓彈唱的月宮嫦娥,犄角相搏的鬥牛,滿臉狡猾的狐狸,引頸長嘶的駿馬,躍躍欲試的猛虎,栩栩如生的海龜,稀奇珍貴的貴州龍化石、銻礦晶體石、三葉蟲化石,鼓目揚須的游魚,神態迥異,活靈活現。那紅的,似火焰,飛霞流彩:那黃的,宛如蛋黃,晶瑩翠豔:那綠的,猶如綠寶石,綠意欲滴;那黑的,質底如墨,黑中透亮。有的奇石上佈滿了孔雀藍、瑪瑙紅、水晶白、檸檬黃、竹葉青、翡翠綠等天然花紋,有遠山、藍天、白雲、柳絲、流水、梅枝、烏、獸、蟲、魚,和諧地構成了典雅的詩情畫意。

整個遊覽區域,煙水明媚,綠廕庇日,五步一亭,十步一閣,長廊回    ,紅綠相映,各抱地勢,錯落有致。

我們沿亭抬級而上,只見羣峯疊翠,蜂來蝶往。我們眼前山現了一幅淡墨水山、鳥語花香的美妙圖畫,那天上的朵朵白雲,隱約飄忽,如煙似霧,如錦似緞,迷迷濛濛。一陣清風過後,她追逐着、嬉戲着、聚散着,形成了千姿自態的圖案。尤其是那衣着時髦的青年男女,花蝴蝶一樣出沒在花壇綠蔭之中。他們燙着有長有短的各種髮式,長的像一篇篇神韻飄逸的散文,短的像一首首新穎精緻的抒情詩。他們一邊走路,一邊帶過一陣陣香味來,那襲人的清香,把風也給染香了,把山也給染醉了!

 香風引我們進入了精彩絕妙的畫閣之中,同那山、那林、那花、那人、那亭、那雲融為一體了!啊!大禹山莊那俊秀俏美的身影和流香溢彩的風韻,像磁石一樣在強烈地吸引着遊人,她又像一個嫵媚多情的絕妙少女,正伸展着玉臂在天真甜美地笑迎着我們,令人一見鍾情,不酒而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71 字。

轉載請註明: 郭進拴:醉遊大禹山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