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魔都10後女孩,跟鳥較上了勁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休閒

‍‍‍“封面上有一堆白眼圈的綠色小鳥,應該是暗綠繡眼鳥吧。但是暗綠繡眼鳥體型非常小,只有10cm左右,沒有圖片上畫得那麼大”“第一課《白鷺》,白色鷺鳥在我國有分佈的主要有五種”“第四課《珍珠鳥》,是胸斑草雀的人工變種”……最近,上海一名五年級的10後女孩把語文課本里的“鳥”都“扒”了出來,好好研究了一番,並指出了其中不妥之處。女孩網名“小戴菊”(一種可愛的小鳥),是一個不愛玲娜貝兒,卻對鳥兒如數家珍的觀鳥迷。

“小戴菊”微信公眾號中的推文

“深扒”課本中的“鳥”,獲圈內“大神”點贊

自從兩年多之前去上海植物園參加了一堂觀鳥講座,“小戴菊”便逐漸喜歡上了觀鳥,入了坑,一發不可收拾,但凡有“鳥”的地方都要深究一番。最近,她和五年級語文課本上冊較上了勁。

在她的眼裏,語文課本是這樣的:

“封面上就有一對白眼圈的綠色小鳥,應該是暗綠繡眼鳥吧。但是暗綠繡眼鳥體型非常小,只有10cm左右,沒有圖片上畫得那麼大。顏色也不對。暗綠繡眼鳥的羽色是黃綠色,並且有着微妙的過渡變化。”

封面研究完,“小戴菊”開始研究第一課《白鷺》。

她記錄道:白色鷺鳥在我國有分佈的主要有五種,我拍的同框的鷺鳥,依次為白鷺、白鷺、大白鷺。

在研究第11課《牛郎織女(二)》時,她寫道:圖中的喜鵲畫得完全正確,表揚!順便説一下,喜鵲羽毛上的炫酷藍黑色是結構色,不同角度看會變化,有時藍,有時黑,有時五彩斑斕。

學習第23課《鳥的天堂》後,“小戴菊”產生了一個疑問:這個“鳥的天堂”在什麼地方?除了作者認識的一隻畫眉,那些被驚飛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都是些什麼鳥呢?文中也沒有寫明。於是,她上網查了一些信息:

小鳥天堂位於廣東省江門市,小鳥天堂的主體實際上是一棵長於明末清初的水榕樹,水榕樹的樹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為新的樹幹。隨着時間的推移,大榕樹獨木成林,林中棲息着成千上萬只鳥雀,鳥樹相依。

小鳥天堂的鳥類以夜鷺、池鷺、牛背鷺和小白鷺最多,也最常見。此外,還有大白鷺、白鶺鴒、鵲鴝、烏鶇、大山雀、白頭鵯、紅耳鵯、暗綠繡眼鳥、絲光椋鳥、普通翠鳥、白胸翡翠、珠頸斑鳩等近40種。

就這樣,從封面開始,“小戴菊”把課本中每一處涉及到鳥的地方都找了出來,結合自己對於鳥類的知識、拍攝的鳥照和觀鳥實踐,研究了一番。

小姑娘的探究精神獲得圈內人士點贊之餘,被晚輩稱為“大神”的觀鳥高手也熱心為“小戴菊”指出了她的幾處認識侷限。“小戴菊”在認真學習領會之後,又發了一篇《勘誤》。

原本,“小戴菊”認為第一課《白鷺》的一張插圖中,白鷺飛翔的時候伸直脖子不對,鷺鳥飛的時候是縮着脖子的。觀鳥高手告訴她,大多數情況下鷺鳥是縮着脖子飛的,但也能看到它們有伸直脖子的情況,尤其是起飛和降落的時候。

五年級語文課本上冊中白鷺的插圖在對第7課《什麼比獵豹的速度更快》進行研究時,她指出,課文中提到世界上俯衝速度最快的鳥是遊隼,配圖卻並不是遊隼,而是黑鳶。其實,在觀鳥高手看來,課本插圖中畫的是“四不像”,既不符合遊隼的特徵,也不是黑鳶。

語文課本中游隼的插圖

“小戴菊”説,語文課每個單元學完以後,他們都要寫一篇作文。而她從來不會為寫作文煩惱,因為無論什麼作文題目她全都能寫成跟觀鳥有關的題材。比如這個學期寫的作文:

推薦一本好書:鳥書

一件幸福的事:和媽媽去觀鳥

XX即景:魔術林內塘夕陽下的黑腹濱鷸羣

總之,全都是關於觀鳥。

“小戴菊”在南匯東灘觀鳥,進行拍攝。

除了深入研究過語文課本中的“鳥”,“小戴菊”曾經還跟“丹頂鶴”較過勁。起因是有一次學校裏畫書籤,她發現一位同學在書籤上畫的丹頂鶴不對,而同學告訴她,是模仿家中一幅畫中的丹頂鶴畫的,那幅畫就是這麼畫的。

於是,“小戴菊”把《中國鳥類觀察手冊》中的丹頂鶴圖片找出來,對照着去翻閲了2021年小學生古詩文大會指定用書、文具店裏的摺扇、手帳膠帶、家中的茶葉罐、某知名中藥鋪的廣告、某企業枱曆、宋徽宗《瑞鶴圖》、清朝一品文官的官服、日本浮世繪里的丹頂鶴等等,結果發現僅少數圖片是畫對的,大部分都有各種不符合之處。

把生活中有“丹頂鶴”的事物都研究了一番

國內自然教育專家、辰山植物園科普部部長王西敏在朋友圈轉發了“小戴菊”的2篇微信公眾號推文,並評價:“這娃如此聰明,必須點贊呀!”“什麼叫探究性學習?這是一個例子。”

不愛玲娜貝兒更喜觀鳥,寒潮中“逆行”南匯東灘

“小戴菊”本名周欣怡,是徐彙區一所公立小學的學生。同學們對她的觀鳥能力既驚歎又不解,時常問她,“你怎麼能記住這麼多鳥的名字?”每當這時,周欣怡就會反問,“你們怎麼能記得住玲娜貝兒,並且把迪士尼人物之間的關係搞得一清二楚?”

對欣怡而言,自然界裏靈動的精靈們才是她的最愛,“我覺得鳥長得很可愛,能在天空自由翱翔。從觀鳥中也能學到很多知識,培養觀察力,變得更細心。觀鳥以後,也發現了生活中的樂趣,還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觀鳥圈的人幾乎都有一個自然名,用自然名在網上互相交流。欣怡給自己取名“小戴菊”,因為她覺得戴菊長得小巧可愛,尤其是生氣的時候。去年2月,她在上海植物園第一次親眼觀察到了戴菊。

自從愛上觀鳥,每個雙休日中的一天,沒有特殊情況,欣怡總會在媽媽的陪同下乘地鐵16號線去南匯東灘觀鳥。這段在不少人看來“漫長”的車程,在母女倆看來卻還行,“從家中出發,地鐵只要1小時20分鐘。”

去年12月26日,正是寒潮“襲擊”中,最低氣温跌至零下。欣怡和媽媽還是去了南匯東灘,“海邊更冷。”母女倆凍得不輕,但欣怡看到了白琵鷺、黑臉琵鷺以及一羣約300只圓滾滾的黑腹濱鷸近距離覓食的動人場景,也遇到了鳥友,內心感到很温暖。

寒潮中,在南匯東灘觀鳥

自從愛上觀鳥,學習的動力也更足了。“因為週末要去觀鳥,所以禮拜五會把作業都做完。”欣怡説。

她還畫鳥,做成貼紙,和同學交換食物。對此,小姑娘有點小得意。

欣怡做的鳥貼紙、畫的畫

對於孩子的愛好,媽媽全力支持,不僅每次都陪着女兒觀鳥,順便自己也學習一些觀鳥知識,更擔當起女兒微信公眾號的文字修飾、排版工作。媽媽説,鼓勵孩子去研究課本、研究身邊各種各樣事物中的“鳥”並不是要去挑刺,而是培養一種探究精神,一種自我學習的能力。

觀鳥兩年多來,欣怡已經在上海市內記錄到200多個鳥種,並且正朝着更高的目標努力。

魔都10後觀鳥迷“崛起”

除了欣怡,滬上還有一批正在“崛起”的10後觀鳥迷。他們中,有的已經積攢了400多個鳥種記錄,觀鳥實力超過一些成人觀鳥愛好者。在去年舉辦的第十六屆上海市民觀鳥大賽中,王清揚、黎文彥、汪天恩等幾個孩子組成的觀鳥小組獲得了比賽第一名,令上海觀鳥圈的前輩們直感嘆,“長江後浪推前浪。”

孩子們獲得了市民觀鳥大賽第一名

初一學生汪天恩從二年級開始觀鳥,只要有空就出去觀鳥、拍鳥,一直堅持到現在,已經攢了470多種鳥的記錄,崇明東灘、南匯東灘等上海市內及周邊的觀鳥點反覆去了多次,青海、雲南、河南、江蘇的條子泥等觀鳥勝地也都去打過卡。

小女孩王清揚也是個觀鳥高手,從2019年3月開始觀鳥,也已經記錄過約400種鳥。小男生黎文彥受到媽媽的影響,也成為了一個觀鳥愛好者,只要週末有空,必定會出去觀鳥。

去年的比賽中,可能不認鳥的人連鳥在哪裏都還沒有找到,這些孩子不僅已經“火眼金睛”找到了在樹梢躲藏、在湖面游泳的鳥兒,還迅速辨認出它們的名字,等到你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們已經躥到下一個點去找鳥了。

孩子們在觀鳥

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本身是觀鳥愛好者,有的並不懂鳥,但都有一顆熱愛自然,並且支持孩子興趣發展的心。因為共同的愛好,這些原本居住在城市不同地區、互不認識的孩子、家長們,成為了朋友。

‍‍‍‍‍‍

孩子們興趣的培養和發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

上海的觀鳥活動興起於20多年前,是國內最早開展觀鳥活動的城市之一,最初只有一小撮觀鳥愛好者。20多年過去,最早的觀鳥愛好者已經成為“大神”級人物,有的已經隱退江湖。所幸,通過多年來的觀鳥活動,以老帶新,魔都“鳥一代”繁衍出了“鳥二代”。近年來,隨着滬上自然教育機構的興起,自然教育活動不斷豐富、蓬勃發展,更是為孩子和家長們提供了成長機會,進一步培養了他們的興趣愛好,進一步樹立了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

記者鬱文豔 圖片 | 欣怡媽媽 市林業總站

來源:新聞晨報·周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