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觀評論員 韓靜
明星效應帶來的流量應提供加分,而不能因“割韭菜”質疑不斷減分
988元一件的純白浴衣、988元一套的純白睡衣套裝、168元兩雙純白襪子……日前,歐陽娜娜推出自創生活方式品牌“nabi”,其貴得令人咂舌的定價引發網友熱議。有業內人士稱,按照“nabi”浴袍材質來看,生產成本大概在60 元/件左右,加個logo大概是65元/件。(11月30日《時代週報》)
據稱,“nabi”品牌從籌備到正式上線前後花費了三年時間,用的是“最舒服的面料”。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個“最舒服的面料”卻是聚酯纖維。媒體報道稱,聚酯纖維是布料中價格比較低廉的一種,造價成本並不高。此外,多件產品只是基礎款加logo,甚至不仔細看都不知道logo的位置,打上一個標籤反而成了獨家設計,無怪乎不少網友紛紛調侃説:“你明明可以搶錢,卻非要標個定價。”
其實,明星名人開創個人品牌無可厚非,而且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受益於明星本人的關注度和話題度,這些潮牌產品往往一上架就被搶空,實現經濟收益的同時又能提升明星本人的影響力,是一件“一榮俱榮”的好事。
然而,成本幾十元的東西賣近千元,如此令人咂舌的定價難説沒有“消費粉絲”之嫌,也會使品牌價值和明星形象“大打折扣”。明星個人流量與光環讓一件聚酯纖維材質的純白浴袍身價倍增,作為購買主力的粉絲們只能“忍痛”支持,長期下去,不僅粉絲承壓,也不利於循環購物的經營模式。
反觀由知名歌手蕾哈娜創立的化妝品牌Fenty Beauty之所以能成為領域天花板,年銷5.5億美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定價合理、定位清晰,將品牌價值觀與明星自身性格標籤綁定。相比之下,許多“含着金湯勺出生”的品牌溢價嚴重,雖然紅極一時,卻無法經受住市場的檢驗而慘淡退市。
不可否認的是,一些明星名人為了維持自己的身價,會將自創品牌的價格定位定得高一些。但明星自創潮牌歸根結底是售賣商品,想要成為市場的“常青樹”,產品質量、創新、運營缺一不可,尤其是要讓消費者感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才能為品牌贏得良好的口碑。明星效應帶來的流量應提供加分,而不能因“割韭菜”質疑不斷減分。
俗話説“好馬配好鞍”,打造優秀品牌需要適配的營銷策略,尤其可以善用明星影響力,結合明星的個人特點和粉絲受眾的需求, 同時兼顧品牌利潤和消費者購買力, 滿足消費者的情感和互動。但需要注意的是,明星應避免使品牌捲入負面事件,否則原本“愛烏及烏”的明星效應非但可能吃不到紅利,反倒落個“一損俱損”的結果。
總而言之,品牌的第一評分項無非是品質、品控。明星效應的高流量只是營銷推廣環節的一個加分項,並不能“喧賓奪主”,成為主要賣點和“消費粉絲”的幕後推手。更為關鍵的是,不要讓一件商品長久地打上流量標籤、明星標籤。明星潮牌唯有專注團隊研發、產品創意創新,並與粉絲形成正向互動,才能讓一個新品牌立於引領市場潮流的先鋒之地。
(黃河評論信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王航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