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仲呈祥
那日晨起,從微信上驚悉我所敬重的京劇人譚元壽先生仙逝,不勝悲痛。我簡直不敢相信,這位活在廣大觀眾心中的京劇人,竟駕鶴西去了!
就在國慶、中秋兩節期間,我還從微信的“京劇直播”中調出幾年前的“中秋京劇名家演唱會”,聆聽他在《定軍山》和《沙家浜》中塑造老黃忠和郭建光的經典唱段,仍是那麼老當益壯,那麼神采奕奕!怎麼就遠行了呢?
想起大約12年前的一天早晨,我正在家中閲報,電話鈴響了,電話裏傳來一位老人字字頓挫而有力的聲音:“你是仲呈祥同志吧,我是譚元壽!”我一聽,頓時站立起來,肅然起敬,激動地答道:“是。請問您老人家有何吩咐?”
我實在太驚喜了,我久仰而未能當面求教的京劇名家譚元壽老人,居然親自打電話給我!老人告訴我,他今年80歲了,從藝整整70個春秋了,全國政協京昆室要為此開個座談會,請我務必參加。我惶恐不已,自己乃一普通戲迷,何德何能,居然由老人家親自電話相邀!卻之不恭,我只能遵命,珍惜這次千載難逢的學習機會。
是日,我着正裝一早趕到政協會議室。只見時任全國政協領導同志來了,時任國務院領導同志來了,還有中宣部、文化部的領導也來了,更有梅葆玖、葉少蘭、李世濟等許多京劇名家。記得,譚元壽先生開場白言簡意賅,可謂德藝雙馨,只是説他一生摯愛京劇藝術,終身為譚派藝術承前啓後、固元創新奮鬥,自己絕非大師,只有梅蘭芳、譚鑫培、譚富英、馬連良等才堪稱大師!譚先生的謙遜令人感動。接着,梅葆玖代表梅家,葉少蘭代表葉家,相繼發表了情深意長的講話,對譚派藝術和譚元壽先生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京劇發展史上重要的三大流派世家交流承前啓後、固元創新方面的經驗,座談會開得有情意更有學術。後面便是我這個自命為“觀眾代表”的戲迷“門外論譚”。我以為,自譚鑫培始,中經譚小培、譚富英、譚元壽、譚孝曾,至如今譚正巖,代代相傳,與時俱進,固元創新,令京劇譚派藝術不斷髮揚光大,在中國戲曲史上,乃至在整個人類戲曲史上,這實在是獨一無二的奇觀。譚氏門中,薪火相傳,戲比天大,心無旁騖,造就了“無生不學譚”的京劇譚派藝術。這是一個在中國京劇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價值的立得住、傳得開、流(留)得下的流派藝術。其一,譚派上有承傳,接續出餘(叔巖)派;其二,譚派不斷產生代表性藝術家及其代表性經典作品,從譚鑫培到譚富英,從譚元壽到年輕的譚正巖,從《定軍山》到《沙家浜》,家喻户曉,有口皆碑;其三,譚派藝術後繼有人,代代相傳,可望長期流傳;其四,譚派藝術擁有眾多的觀眾,票友戲迷亦一代傳一代,是流派能夠固元創新的堅實社會基礎;其五,譚派藝術早已引起戲曲理論家的密切關注,他們從譚派藝術豐富厚實的實踐中總結出對中國京劇乃至中國戲曲藝術的獨特價值和美學貢獻。而這五點,譚元壽先生實實在在地起到了承前啓後的關鍵作用。
出我所料,我的這番肺腑之言,竟得到與會者的共鳴和讚許,譚老先生握着我的手不住點頭。我與其子譚孝曾是同屆政協委員,曾一起隨政協京昆室赴各省考察戲曲工作,交誼甚深。他私下對我説:“你是老爺子點名邀的,你沒白來!”是的,我之所以更願意稱頌譚元壽先生為“京劇人”,不僅因為他自己多次表示不喜歡別人稱他為“大師”,而且因為在我看來,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為京劇而生、為京劇而活、把生命與京劇融為一體的真正大寫的“京劇人”!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先生遠行,山高水長!祈禱譚老先生英靈安息。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16日 1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