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輛大鏈盒自行車 | 查干

我的那輛大鏈盒自行車 | 查干

新華社圖

上個世紀,除了牛馬驢騾以外,自行車是運力方面的主力,也是功臣。

記得第一次看到它的尊容,是四十年代中期,當年我還是個頑童。我家住村子的盡東頭,有一條路從家門前一直伸向東南,盡頭有一村,叫呼和哈達艾勒,譯名就叫青石巖村。我老舅就住在那裏,兩村之間是無邊的田野、樹木花草、濕地和巖崖。

那是初秋時節,追擊日寇的蘇聯紅軍已開到我們那裏,頭頂滿天飛的是綠頭飛機,村裏有見識的人説,駕駛飛機的都是高鼻樑、藍眼睛、黃長髮的老毛子(指蘇聯人)女人,見人就吻,並喊親愛的。地上跑的都是綠色偽裝的戰車(就是汽車和裝甲車),在山路上碾下了足有半尺深的車轍。也不知那些怪物,不吃草不喝水,怎麼就不倒下,跑得又如此之快,我們山裏人,真是長見識了。

有一天,我家東南的那條路上,又跑來一個小小怪物,午後斜陽直射它身上,顯得一閃一閃的,前後腿,彎成圓形,滾着趕路,極快,人坐在中間,兩條腿一上一下地動,怪極也神奇極。大人們説那叫“電驢子”,也是不吃草、不喝水的。後來才知道,那就是自行車,也就是單車。騎它的是一個帶槍的小日本,他是在拼命地逃,村裏人認識他也恨他,他是可惡的警察,動不動拿刀背砍人,但又奈何不得。背後人們齊聲罵:烏合特勒——該死的。

後來到呼和浩特上學,黨委書記老師叫額爾敦琪琪格,她工作忙,沒有工夫去買生活用品,就常由我代勞。她叫我學騎自行車,我很快便學會了,她誇我是個很機靈的孩子。於是我神氣起來,經常在馬路上撒把飛跑,路人都以白眼瞪我,我也不在乎。班裏同學常有冷諷熱嘲,嗬,人家騎上電驢子,簡直像騎了龍了。我從不回嘴,心裏卻很得意:那個年代,旗(縣)長坐的不過是吉普車嘛,我等黃毛學子,就這麼輕易地學會騎自行車啦,了得!

走上工作崗位,經常騎馬下牧區,對自行車仍情有獨鍾,然而在那個年代,自行車是稀罕物,一是貴,二是憑票,輪不上我。大概是在七十年代初吧,親戚送我一輛舊了又舊的飛鴿牌自行車,梁粗而輪子大,極沉,但十分結實。黑漆掉了,露出了暗紅色,走着走着就掉鏈子。我不但會上油還會修,那是寶貝,我家唯一的交通和運輸工具,一般的關係絕不外借,到了晚上,推進內屋,還用牛皮紙苫蓋之。

“文革”後期,盟(專區)公署一位愛好文學的秘書長,親自批給我一輛鳳凰牌輕型自行車,是大鏈盒的,騎上它就有飛起來的感覺,車鏈擊盒時所發出的空空之聲,在我心裏簡直就是音樂,那樣動聽,那麼入耳。有時,小兒子偷偷騎了出去,就覺得坐卧不安。窮,使人氣短。每當春節,騎上它去給朋友們拜年,引路人高看,猶似如今開上一輛寶馬。

四十多年前,調入北京工作之後,屬於我的自行車,有過四輛。第一輛是鳳凰牌,第二輛是改良之後的飛鴿牌。長得都巧,骨骼亦輕盈,騎起來不蹬自走,真正是自行的車。第三輛、第四輛還是鳳凰,是我們家寶貝。後來,全家人共有自行車四輛,都是鳳凰。鳳凰一窩,吉祥又氣派。

那些年,在偌大的北京城,走個十里二十里的,挾車便走,從無懼色,在行馳之中,也從不正眼看那些桑塔納、寶馬、皇冠之類,對於那些震耳欲聾飛馳而過的摩托,更是不屑一顧。倒不是我阿Q,意在行動的自由和順暢,騎自行車既無被堵車的煩躁,又無停車的艱辛,只要兩條腿不怠工,用不着去加油站排隊,腿一蹬,頭一昂,抓車把均衡,就沒有不可達的目的地,真是爽。

在節假日,興致一來,發動妻兒推車便走,什麼香山啊,頤和園啊,百望山啊,圓明園啊,都不在話下,帶上自制的可口食品,保暖水瓶、相機、望遠鏡、簡單的修車工具、迷你氣筒,就萬事俱備。家裏有好茶,但往往蹬車幾十里路,到香山櫻桃溝的“清泉茶社”去喝價位很高的龍井茶,原因有三:一是去會守山人趙師傅,他既看山又經營茶莊,是我的新交。我願高價喝他的茶水,意在使他有些收入,並心安理得。有時,也帶一瓶好酒給他。他善飲酒,尤其收山之後的明月孤燈下,酒是他唯一的夥伴。二是來聆聽松聲風聲滿山的鳥鳴聲,這是天籟,此刻品茗,格外美人心。三是來聆聽,從地心悄然上湧的山泉之聲,叮叮咚咚的,不僅悦耳,也使人靈魂安靜。那是曹雪芹飲用過的清泉水,有了一份神秘色彩。

除了吸納山氣松香之外,去香山公園,還因為要去看看我的松果和松籽,它們是從街上買回,家養半年之後又放回山林的兩隻松鼠,與我們有了深厚的情誼。它們的新家,就在香山靜翠湖邊上,與野松鼠們為伍,大概已經兒女成羣了。

多年前出訪波蘭,我驚奇地發現,那裏豪華車輛並不多見,問原因,回答是,在波蘭人看來,汽車只是個代步工具,而不是什麼象徵,路短的地方,儘量步行或者騎單車,將新鮮空氣留給自己。他們的悟性,比我們要早。

可喜的是,這些年,我們的大中城市都在發展共享單車。這是一種花小錢辦大事的分時租賃模式,也是一種新型的綠色環保的共享經濟。它包下了買車、存車、修車這一系列的繁雜勞動,大大方便了出行,對於環境保護、低碳生活,起着不可小覷的良性作用。遠程汽車,近路單車,相得益彰,何樂不為?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汽車和自行車,各有長短,就連共享單車也有它需要面對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怎樣去選擇、平衡,是需要智慧的。

我是喜歡騎單車出行的,喜歡它的輕盈與便當。如今老了,騎不動了,只好將這輛鳳凰牌單車,擦亮歸庫。這好比鳳凰斂翅,歸入山林。但隔三差五,還是要去看看它,摁摁它的鈴鐺,權當交流。老朋友是不可慢怠的,也不能忘了它的功勞。



  作者:查 幹

  編輯:錢雨彤

責任編輯:舒 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89 字。

轉載請註明: 我的那輛大鏈盒自行車 | 查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