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潤 銅仁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宏揚
11月28日,載滿遊客的“山峽2號”從沿河縣城出發,沿着烏江而上,最終停靠在德江縣桶井鄉新灘夢嶼。隨着第一名沿河遊客登上新灘夢嶼那一刻,意味着新灘夢嶼正式迎來了第一批沿河遊客,也標誌着德江縣全域旅遊格局邁上了新的台階。
黨政統籌 共謀全域旅遊發展
近年來,德江縣在站位“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關鍵時期,以圍繞“四新”抓“四化”為抓手,將“旅遊產業化”作為重點工作,頂層謀劃部署,強化融合協作,典型示範帶動,開發特色旅遊資源,精心培育旅遊線路,初步形成了景區引領帶動、產業融合互動、區域上下聯動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圍繞“烏江秘境·歡樂德江”的品牌定位,該縣把烏江的生態秘境和沿途山水風光匯聚為旅遊資源優勢,形成具有山水特色的烏江秘境景區,推動德江全域旅遊大提質。
2017年,在德江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桶井鄉新灘村充分依託三面環水、景色秀麗、宜遊宜居資源稟賦,做足“旅遊+”文章,打造“新灘夢嶼”項目,發展生態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自烏江復航以來,新灘夢嶼有了水路的先天優勢,因此,以水路為基礎,把新灘夢嶼作為旅遊目的地,沿着烏江發展鄉村旅遊,打造精品旅遊線路,成為了德江鄉村振興道路上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來,德江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搶抓烏江生態經濟融合區重要節點機遇,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依託縣內重點旅遊線路推進跨區域聯動旅遊線路建設,加強與周邊市區縣等客源市場聯繫,主動融入梵淨山生態旅遊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旅遊線路、遵義紅色文化旅遊圈、烏江生態文化旅遊帶,強化與周邊地區遊客互送和景區互認,開發區域旅遊市場,構建區域旅遊新格局。因此,德江與沿河兩縣互聯,成為了德江全域旅遊發展走向新階段的一個縮影。
景區聯合 打造精品旅遊線路
今年入冬以來,德江烏江秘境旅遊景區聯合沿河思州温泉,打造了“暖冬計劃”:以烏江為載體,通過水路,連接烏江秘境與思州温泉,以“遊烏江秘境,泡思州温泉”為主題策劃了這一條精品旅遊線路。
短短一天,從沿河出發,坐着船欣賞着烏江絕美畫廊,載歌載舞,再到烏江秘境吃上一頓原汁原味的長桌宴,喝上一碗甜甜的麻糖水,跳上一段歡快的土家竹竿舞,登上那令人驚歎的瞰嶼台,最後再回到沿河泡上暖暖的思州温泉,洗去一身的疲憊……
兩個景區之間的聯合,徹底打破了兩地旅遊疆界的限制,以多元化的旅遊項目體驗和多樣化的旅遊需求,聯合打造出“暖冬計劃”,為兩縣人民提供了一個優質的交流平台。
遊客表示,一次短短的旅遊,深切感受到了烏江的自然風光、厚重歷史和土家民族文化,也看到了文旅融合、鄉村振興道路上的大美德江,表示會將此地推薦給更多的親朋好友。
如今的德江,已經形成以洋山河、烏江秘境、武陵陶緣等景區為主,以及遍佈各鄉鎮鄉村農業觀光遊、鄉村遊的城鄉一體全域旅遊新格局,一個個精品旅遊路線和旅遊新業態讓經濟活了起來,羣眾富了起來。
山水為筆 繪就靚麗生態底色
以“暖冬計劃”為例,把整條線串起來,就形成了“遊百里畫廊,探烏江秘境,泡思州温泉”的生態旅遊線。徜徉烏江,放聲高歌,歌聲百轉千回;登瞰嶼台,振臂一呼,氣勢揮斥方遒;身處温泉,緩緩閉眼,洗淨一身鉛華……以山為筆,以水為墨,一幅幅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生態畫卷在德江這塊土地上徐徐展開。
一直以來,德江悠久的歷史文化、濃郁的土家風情、多樣的地貌景觀、優美的自然環境成為了各地遊客青睞的一大熱門。
“山水入畫、產業遍地、處處皆景”,從洋山河,到武陵陶緣,再到烏江秘境,無論從時間維度還是空間維度,抑或是“旅遊+文化”“旅遊+康養”還是“旅遊+體育”等一系列旅遊新業態,都依託於德江優良的生態環境,造就瞭如今德江全域旅遊的新格局。
據德江文旅局統計,目前德江共有旅遊出行類企業11家,住宿類企業302家,累計牀位數8000餘個,經營建設景區企業12家,註冊資本10萬元以上的餐飲企業10家,旅遊購物類企業10家,文化娛樂類企業11家,旅行社12家。“行、遊、住、吃、購、娛”體系逐步完善,今年國慶期間接待遊客30.8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69億元。
這些年,德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全域旅遊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真正讓生態成為德江的靚麗底色,真正把德江建設成一個百姓熱愛、遊客嚮往的宜居宜遊之地,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