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空出差三人組”擔任導遊,參觀天和核心艙的“三室一廳”,感受從舷窗眺望祖國上空的硬核浪漫,模仿航天員叔叔的動作學習“巡天太極”;聆聽紅巖英烈藍蒂裕犧牲前寫給兒子的小詩,在那句“願你用秋天變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為美麗的園林”中體悟殷殷期許……新學期伊始,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觸動了無數青少年的愛國情懷。
青春之蓬勃、青年之力量,歷來不乏讚美之詞。魯迅先生就曾説,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一國的青年,究竟是在渾渾噩噩、茫然無知中虛耗力量,還是志存高遠、昂揚向上,關乎民族和國家的未來走向。幫助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使他們不至在迷途中偏航,正是“大思政課”應當有為、大有可為之處。
“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並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1922年,24歲的周恩來在給覺悟社友人的信中,寫下了這樣的誓言。真正崇高的信仰、堅定的信念,必然要經歷系統的學習和嚴肅的思考。新時代的“大思政課”要引導學生在悉心撫觸歷史紋理後總結規律,在透徹的理論分析、比較後建立認同,在對世情國情的深切感知中明確自身使命。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共同譜寫的百年奮鬥史中,在中華民族璀璨恢宏的五千年文明中,積澱了“大思政課”最寶貴的學習素材。論求索,有李大釗先生為國之未來呼號奔走,為共產主義理想慷慨就義的悲壯;論智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非凡戰略;論報國,有“兩彈一星”元勳棲身戈壁,甘願隱姓埋名幾十年的情懷;論榜樣,一代代前輩先賢更是如俊採星馳,書寫着用青春揮灑的華彩篇章……
真正直擊靈魂的歷史課程,能夠讓青少年產生掩卷沉思的力量,使他們跳出生活的庸常和小我的桎梏,認真思考歷史的選擇是什麼,民族的未來在哪裏,自己又將如何度過寶貴的青春,繼而立志明德、奮勇向前。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關鍵時期。形勢越是複雜,任務越是艱鉅,就越需要一批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賡續偉業。如果青少年對“中國之治”背後的“所以然”一無所知,對深刻變化的世界格局無動於衷,而是一味在網絡遊戲中虛度光陰,在無休止的追星中迷失自我,又怎能擔負起自身的職責使命?
大思政課的任務,就是要用生動鮮活的講解,用守正創新的思路,將青少年的注意力從手機屏幕挪開,把視野打開,洞悉世界正在發生什麼,國家真正需要什麼,自己能夠成就什麼。如此,才能真正激盪青春壯志,涵養戰略定力,使青少年不至沉醉於小我的“歲月靜好”中,不至於被消費主義、功利主義的虛浮氣息迷了雙眼。
青年永遠是時代先鋒,永遠都不該成為過客和看客。真正成功的大思政課,能夠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一顆顆種子,實現夢想的傳承,閃耀行動的光芒。
在“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付麗莎展示了一張照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畢業生王楠與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的合影。王楠始終記得高二時看過的太空授課:“‘太空教師’王亞平一直是我追夢路上的光。”為了離航天事業近一點,她把高考6個平行志願的首選專業全部填為“測控”。如今,她如願成為一名航天工作者。用一次次心與心的觸碰激發靈感,點亮青春理想之燈,正是思政課大有可為之處。
“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長,前進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緩流也有險灘,有麗日也有風雨”。相信在大思政課的悉心引導和陪伴下,眼前的迷茫都能被消散,腳下的荊棘都能被跨越。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將以充足的志氣、骨氣、底氣,珍惜韶華,不負期望,讓奮鬥成為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本報評論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