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人員在鄭奕奏故居前核對圖紙。記者 餘少林 攝
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沐方婷 記者 餘少林
名伶留芳,重現閩劇藝術華章;石板老街,今時人家,粉牆灰瓦,青衣聲動猶在耳……在長樂營前街道馬頭村,一座沉寂多年的名伶故居年底前將“重獲新生”。11日,記者獲悉,營前街道作為今年福州市級鄉村振興試點鄉鎮,投入資金修復提升著名閩劇大師鄭奕奏故居,通過打造“一街一巷”,串聯並激活馬頭村古街巷兩旁古厝,讓閩劇文化在村內重現光彩。
閩劇“四大名旦”之首
村內老少皆知
沿着馬頭村悠悠石板巷道,經過一座座青磚古厝,即可看到隱於馬頭村新馬自然村尾的鄭奕奏故居。青磚立面、古樸木門、雕花檐壁……這座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66年前後)的古厝沉澱了百年歲月。
古厝內誕生過著名閩劇大師鄭奕奏,他以“素、淨、休”和“快、緊、收”的唱腔聞名,形成獨特的鄭派藝術,成為閩劇“四大名旦”之首。
據《馬頭鄭氏族譜》記載,這座古厝為鄭昌煌所建,此人“秉性正直,蒙恩欽賜粟帛銀牌頂戴,旌獎二次。為族長數年,闔族敬焉”。鄭奕奏為昌煌六世孫。他誕生在這座老屋的西側前間牆邊房裏,並在這裏度過未諳世事的童年。
馬頭村81歲村民鄭禮密説:“村裏的老老少少天天從屋前經過,早已對它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我們從小就是聽着鄭奕奏的故事長大的。”
“一次,外面的朋友來村裏遊玩,問起馬頭村‘最寶貝的’是什麼?當時我還一愣,朋友卻笑着反問,‘不是鄭奕奏還能是什麼?’”馬頭村村長鄭偉被一下“敲醒”。他意識到:“自己這代人對老一輩的閩劇大師或許還有記憶,如果不抓緊時間傳承,下一代年輕人還會記得這些嗎?倘若被遺忘,這是閩劇的悲哀。”
保護古厝的想法產生後,馬頭村馬上行動起來。項目申報、設計方案出台、施工招標,一環扣一環,毫不拖沓。
記者在營前街道馬頭村看到,鄭奕奏故居改造修復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工人搬運、搭建木樑,古厝內一派繁忙景象。
故居完成修復
有望帶活村內古厝羣
“鄭奕奏故居改造修復工程已開工動建,工期60天,預計年內將全部完工。”鄭偉告訴記者,他們將把故居打造成鄭奕奏紀念館,重現閩劇名伶風采和馬頭村風俗文化,為旅遊者提供全新體驗。
除了鄭奕奏故居,5000多人的馬頭村擁有大小古厝三四十座,成排分佈在村內的古街巷兩側。其中有始建於明永曆二年的古剎廣明寺,高僧起月禪師曾在寺中清休;佔地1233平方米的孔和厝、孔陽厝至今已有230年曆史,建築系兩座前後相連的“六扇五”古厝;馬頭鄭氏支祠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祠堂雄偉壯觀,內雕樑畫棟,美輪美奐。
“在馬頭村古村落整體修復工作中,我們將打造‘一街一巷’,改造古街道路立面,鋪設1600平方米的青石板路,修繕屋檐、牆面與沿途的門頭,將街巷兩旁的古厝串聯起來。其中孔和厝、孔陽厝也將進入改造階段,預計年內完工。”鄭偉説。
“我們將以鄭奕奏故居改造為核心,打響名人品牌,激活古厝內的閩劇文化,未來也將圍繞閩劇文化,打造更多遊客體驗消費的場所,讓遊客在古厝內看展、品茶、聽戲……讓一座座古厝‘活’起來,讓優秀的閩劇文化‘生長’在更多人的記憶中。”營前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福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