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綠心之城

水岸綠心之城

平台風景

開車從東四環上了廣渠路向東走,一路都是高架。到達怡樂中路附近,高架快速路迅速轉入到地下隧道,此時導航提醒我,這段隧道接近6公里。6公里?沒錯!這可能是北京城區地底下最長的隧道快速路了。我的導航顯示,這條雙向公路隧道是在通州城區的街道下面穿行,避開了紅綠燈控制的繁忙的地面交通。接着,穿越了大運河的底下。等到我再鑽出地面,向右一拐,就來到了正在興建的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建設工地。我看了看錶,從東四環抵達東六環外側的副中心區域,只花了十幾分鍾。走這條通往城市副中心的快速路,真是太暢快了!

在朋友的引領下,我登上正在建設的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工程指揮部的二樓平台。在露天平台上,我先是看了三大文化建築的設計展板和空間結構圖。然後,站在平台邊緣,能夠看到半圓形的施工現場在我的面前展開。這是2021年的3月,乍暖還寒的天氣,並沒有阻擋施工的進程,巨大的工地現場令我震撼: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博物館和大劇院,沿着一條半圓的弧線展開,鋼筋水泥的叢林中,建築工人們正在忙碌,一頂頂顏色醒目的安全帽如同躍動的花朵。用浩大來形容這三大建築的施工工地是合適的,一派繁忙中,嘈雜的施工聲就像是現代和後現代風格交織的交響樂,在被薄霧籠罩的天空下,熱火朝天地向天空隆起。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博物館和大劇院,都是按照省級文化設施建設要求來進行建設的。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建築面積7.5萬平方米,高22米,設計理念超前而新穎:一根根巨大的鋼柱象徵銀杏樹,屋頂的銀杏葉狀透光玻璃等材料使得這座圖書館就像是一片銀杏樹林。人們走在圖書館裏,採光良好的屋頂灑下來陽光,照在安心讀書的人和行走的讀者身上,彷彿人們在樹林裏行走。“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這句關於圖書館的名句,在這裏得到了鮮活的實踐。不知道説這句話的博爾赫斯如果真的來到這裏,會發出怎樣的感嘆?

副中心博物館的規劃建築面積有9萬多平方米,由一組並列的長方形建築組合而成,按照時間的軸線,色調逐漸由歷史的凝重走向了現當代的鮮活。這裏的地名是“小聖廟”,這個地名的來源,想必是曾有一座小廟,當年沿着大運河北上運貨討生活的人們在這裏歇歇腳拜拜佛,小聖廟由此得名。現如今小廟已經不見了,在三大文化建築邊上還存有這座小廟的地基,被當做文化遺存保留了下來,等到建築完工,時空也將在這裏達成神奇的匯聚。

副中心大劇院建築面積12萬多平方米,連體的底層建築托起了3個方形建築區塊,就像是起伏的樂章,又像是3個巨大的音箱,劇院、音樂廳和劇場建築分別都能容納1000人以上的觀眾,它們互相回應,就像是形式各異的藝術門類的互相致敬,建築立面和顏色清爽、靈動,帶有表演藝術的美感和生動感。大劇院建築最高處49.5米,在旁邊森林公園的映襯下,並不顯山露水。

我站在二層平台上向北望去,可以看見城市副中心行政中心那片區域的建築也都矗立着。一條巨龍蜿蜒而過。沒錯,那就是既古老又年輕的大運河。

大運河的綠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後,北京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第一節中,明確了北京未來發展的戰略定位。其中提到了“着力提升首都功能,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與之相適應的,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設立。很快就有了相關決策和系列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幾套班子的辦公機構和所有市屬機關辦公機構,全部遷出北京核心城區,遷到東部通州,通州建設規劃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大運河一帶建立副中心新城區。

通州自古就是個好地方。好在它是京畿咽喉重鎮,好在它是百里長安街的東端,更好在它位於大運河北首。歷史上的通州,在西漢是路縣故城,在北齊是通州古城,在明嘉靖年間,這裏還有一座著名的張家灣古鎮。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就要塑造集約緊湊、大疏大密的城市格局,形成長安街東延長線規整有序、端正大氣的畿輔門户形象,這些歷史文化資源都可以在今後轉換再生成為文化旅遊資源,成為一盤大棋中的漂亮棋子。而其中深得畫龍點睛的要義元素,則是明眸善睞的大運河。

麗日藍天下,大運河迤邐盤繞,遙遙可見一片巨大的“綠心森林公園”,這就是副中心的“綠肺”了。在地圖上看,這片森林公園面積很大,是個大綠心的形狀,形成了五星和心形變通的圖案,烘托着副中心城區成為一座綠色城區。這顆綠心可見,這片綠肺可得,説到底是這些年對大運河的治理見到了成效。覆蓋906平方公里的通州總體規劃已經從2016年開始實施。通州幾年來都在大力提升環境,幾年來,共清退廢品回收市場18家,清騰出土地共計1500畝,有力地改變了建設環境。因為這些騰退的土地,都在按照城市副中心的總體規劃,大部分建成了綠地,為城市副中心增添了生機勃勃的綠色地帶。城市副中心還逐步將一些工業大院和“小散亂污”企業搬遷改造,使城市空間佈局更加優化合理。

於是我們才能看到眼前的美景:水量增加,水道縱橫,水面波光瀲灩,還有飛鳥集翔……大運河森林公園早就成為北京市民的一大休閒去處,這些景觀正在使副中心成為一座靈動的水岸之城。水岸城市?沒錯,城市副中心帶給人們的感受,就是這樣的。只要在副中心,只要在運河的氤氲中,隨便到哪裏走走,你都能夠感受到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是那麼濕潤清鮮。

有意思的是,在三大文化建築的南側下沉廣場邊,還特地保留了一段運河的古河道遺存,使得人們在欣賞藝術表演的同時,還能夠撫今追昔,感受到大運河水系帶給北京的歷史感。如果你沿着朝陽北路一路向東,走到通州區域的温榆河和北運河交匯處,遠遠地,你還能夠看到一座古塔的身影,在河汊和副中心那片行政中心建築羣和通州商務中心區建築羣的遙相呼應下,將歷史文脈和現代風貌聯繫了起來。

這是一座燃燈塔,初建於遼代。這座八角十三級密檐式的磚塔,看盡風流雲散,世間繁華,而今跨越了歷史的霧靄,注視着今天城市副中心的營建,守護着五河交匯處的整體空間景觀。如果古塔有靈,我想它會感到很欣慰,因為它將會看到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會怎樣依託大運河,完美地構建出城市的水綠空間格局,形成一條藍綠交織的生態文明地帶。這個一帶一軸的交匯之地,它的未來將徐徐展開一幅熔古鑄今的美麗畫卷。在這幅美麗畫卷裏,有太多的設計讓人讚歎,有太多的細節讓人流連,有太多的色彩讓人沉醉。

理想之城

“北京要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有效治理大城市病。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擔着示範帶動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進區域協同發展的歷史責任,要堅持用最先進的理念和國際一流的水準規劃建設管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對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是這樣描述的。這個規劃面積約155平方公里、行政辦公區佔地約6平方公里、建設面積約380萬平方米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將集行政辦公、高端商務、文化旅遊等幾大功能為一身,是萬千寵愛在一身,也是萬千責任在一身。

為了把這份作業寫好,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邀請了全球最頂尖的12家規劃設計團隊參與。城市副中心建築廣泛應用了世界最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標準、材料及工藝,全面推廣綠色建築的理念,大量使用地熱、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裝配式建築技術,努力建成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的示範區。這些朝向未來之城的方案,都體現了生態城市的理念,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力求建成沒有“城市病”的示範區。

沒有“城市病”的城,我就簡稱為“理想之城”吧。那麼,怎麼樣才能擁有一個“理想之城”呢?

——配套完善。我以自己的實地察看,瞭解到城市副中心的大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文化建築工程進展順利,將在今年結構封頂,預計2022年底前投入使用。環球影城的北交通樞紐、廣渠路東延景觀提升、東六環加寬入地改造工程等多個重大工程項目緊鑼密鼓在進行。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北京二中通州校區改擴建工程,北京市疾控中心遷建項目、兒研所通州院區等一批重點醫療教育項目,都在加快建設中。

——佈局有序。城市副中心的規劃設想從一開始就在避免攤大餅,力求實踐一種全新的城市發展理念。比如水岸城市是環保型,海綿城市和智慧城市在生態和信息社會之間架起橋樑。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邊緣地區,特別是周邊鄉鎮,還要規劃出諸多特色小城鎮,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副中心、通州區及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空間錯落有序的新局面。

——交通順暢。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交通建設一直在快馬加鞭。未來,縱橫發達的交通網將密織在城市副中心,從市民出行的角度,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在交通規劃中,城市副中心與中心城區和新城之間,將構建一張“七橫三縱”的軌道交通線網、“五橫兩縱”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網絡;七橫,指的是平谷線、京唐城際、市郊鐵路、M6線、八通線、M7線和R1線這七條橫線軌道建設;三縱,指的是M17線、S6線、城際鐵路聯絡線這三條縱向軌道線。此外,還要在城市副中心內加密路網,形成現代化的小尺度街區,從而實現宜居宜業。公路建設骨架則是以“五橫兩縱”快速路建設為依託。這些交通項目將加強城市副中心與中心城區、新城的交通聯繫,提高通勤能力,同時引導中心城區人口隨着城市功能的轉移,實現疏解搬遷和職住平衡。還有,城市副中心也正在加緊建設與北京中心城區的交通暢通聯絡線建設,以利於城市副中心的疏解功能和便利交通。

簡而言之,“理想之城”就是和諧宜居。按照北京市的計劃,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將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城區。環境優美、功能完善、水綠天藍、交通順暢,這些都是衡量和諧宜居的標準。未來的城市副中心,標準會比這更多,而所有的標準都會成為標誌,標誌着先進性、示範性和引領性。

車行在城市副中心的街道上,所看到的時間標牌都已經是2021年了。看着這水岸綠心之城,我身隨車動,無限感慨。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也是“十四五”規劃起步之年。在這個時間節點,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具有21世紀的眼光和理念。城市副中心的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也都堅持了高標準和高水平。北京東部的大地上,靚麗的城市副中心已然正在勃勃生長。大運河的粼粼波濤中,一座親水城市、精品城市的身影是那麼秀美矯健,生機無限。(邱華棟)

(本文為北京文聯慶祝建黨百年特約原創文學作品)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5月10日 第07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05 字。

轉載請註明: 水岸綠心之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