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已經過半,但水清景美的漕涇鎮水庫村,卻吸引了大量遊客紛至沓來,也同樣吸引着越來越多本地人迴歸。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引下,漕涇鎮通過環境綜合整治、水環境治理以及生態旅遊開發等一系列舉措,全力推動“兩山”理念實踐落地生根,讓迴歸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正在開船的範師傅是土生土長的水庫村人。每到週末和節假日,他就忙得不可開交,一邊開着船,一邊向遊客推薦着這片他熱愛和熟悉的水域。得益於水庫村優質的水資源,範師傅以前就靠養鴨、捕魚為生。以前的水庫村,和現在一樣,就是老百姓心中的“綠水青山”。漕涇鎮水庫村村民阮紅英説:“以前河裏水淺的時候,可以摸河蚌,傍晚摸上來,晚上夠吃一頓菜了。”
然而從上世紀80年代起,在工業產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漕涇鎮也開始大力發展鄉村工業經濟。隨着一大批鄉村企業的建立,漕涇鎮走上了致富之路,成為當時金山經濟最為發達的幾個鄉鎮之一。漕涇鎮環保辦負責人李斌表示:“當時漕涇鎮的鄉村企業比較發達,比較有名的有鎮南村的印染廠、印花廠,但是當時為了發展經濟,在環境保護、水體治理這塊就沒有那麼重視了。”
財政上去了,環境卻變差了。原本乾淨的河水不再清澈,魚蝦也不再肥美。範師傅也順應潮流,離開了這片賴以生存的水域,加入了工業發展的大軍。
形勢的倒逼、發展的需要和羣眾的呼聲,促使着漕涇鎮轉變。從2015年至今,漕涇鎮先後開展了三輪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共實施233個治理項目,涵蓋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改造、廢氣深化治理、人居環境整治等多個領域,減量企業133家,拆除建築29萬平方米,騰出耕地975畝,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極大改善。
與此同時,藉着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契機,漕涇鎮大力推進水環境整治工作,其中水體改善成為了重點。漕涇鎮水務站站長朱承寅表示:“以水庫村為例,我們在2017年對水庫村的一些核心河道,比如水庫中心河進行了養護提升,包含綠化、水生植物、防水土沖刷等工作,2018年到2019年,我們又陸陸續續對水庫村投入了1.5億元的資金,整治了全村村域內的所有河道,共計28公里左右。”
2018年,上海市提出以“郊野單元(村莊)規劃”為引領,統籌鄉村振興關鍵環節,為鄉村振興引方向、打基礎。在此背景下,水庫村搶抓機遇,啓動了水鄉綜合體建設計劃,重塑村落風貌景觀。漕涇鎮水庫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周繼光表示:“我們聘用了同濟大學的規劃師,對我們村進行了整體設計。”
經過多年水生態修復和村容村貌的重塑,水庫村的水質常年維持在Ⅲ類水以上,一棟棟白牆黛瓦的江南水鄉民居拔地而起。如今,“紅利”已逐步顯現,水庫村成了河水淙淙道路平坦、田園景色詩情畫意、特色民宿精美別緻、農家院落乾淨整潔的現代化鄉村樣本。
高顏值的生態環境,不僅讓村民直接住進了“風景”裏,還架起了一座通往“金山銀山”的橋樑。每到週末,皮划艇、漿板、遊船……一項項水上運動給水庫村增添了無限活力。與此同時,也帶動了周邊一大波旅遊項目的崛起。
漕涇鎮濱水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殷傑告訴記者,後期會根據遊客需求,增加一些品牌餐廳、一些有設計風格的賓館和民宿,同時也會繼續開發水上項目,進一步完善娛樂項目配套設施,建成一個水上歡樂世界。
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上岸”許久的範師傅欣喜不已,也讓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於是,他再次回到這片熟悉的水域。如今,如火如荼的鄉村旅遊業讓200多名村民和範師傅一樣,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不僅如此,村民手裏的閒置房屋、農田也都成了他們增收的新途徑。“實際上水庫村在2018年以前村民平均年收入還是比較低的,大概不到三萬。到去年為止,我們村民平均年收入大概在四萬左右,增幅還是比較大的。未來我村經濟總量增加以後,村民還有一些股金分紅等額外的收入。”周繼光介紹説。
漕涇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盧堅表示:“除了發展水鄉旅遊,我們還大力發展特色水產養殖,重點引入了財宇公司開發的生態烏鱧(黑魚)養殖項目,採取‘聯農帶農’機制,將項目利潤的5%用於水庫村村民分紅,在帶動全鎮水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同時,還帶動了一大批農户在‘水’經濟文章中不斷創業就業。”
遊船輕輕漂來,小河潺潺流過。傍晚時分,範師傅將今天最後一波遊客送上岸,而這艘滿載着希望的幸福之船,還將繼續遠航……
【來源:金山區融媒體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