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不僅存在於宗教世界,更是現實中的徒步勝地,徒步五台山
五台山並非一座山,而是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峯組成,其中五座環抱高峯,峯頂平坦寬闊,“有如壘土之台”,故名五台山。作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五台山除了有豐富的人文歷史佛教文化,還有四季不同的自然風光。五台山的五台不僅存在於宗教世界,更是現實中的徒步勝地,是深受户外愛好者喜愛的徒步天堂。人們習慣把走遍舞台頂的徒步稱為“大朝台”。
今天我們的行程是大朝台,完成一次大朝台需要兩天,我們只有一天的時間大概只能徒步二至三個台。之前來過的驢友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大朝台一天走不完沒關係,可以隨時撘景區的交通車下山,招手即停,再不濟山上的寺廟可以掛單過夜,這讓我們覺得很安心。
大部分户外驢友的徒步朝台線路是:鴻門巖--東台望海峯--鴻門巖--法雲寺--華北屋脊--北台葉鬥峯--澡浴池--中台翠巖峯--西台掛月峯--吉祥寺--獅子窩(28公里處,寺廟住宿)-金閣寺(35公里處,大南莊農家院可住宿)-南台牌樓--南台錦繡峯-寬灘村/佛母洞,全程一共五十公里左右,分兩天走完。我們只有一天時間,而且已經住在台懷鎮了,線路會有所不同。
昨天已經做好了今天的徒步線路規劃,我們的線路是:客棧-光明寺-東台-北台,到北台之後視時間和體力的情況決定是繼續徒步還是乘車下山。
今天的徒步行程比較長,我們決定早點出發。早晨6點準時從客棧出發,天色已經亮了,太陽還沒有出來,晨風吹在臉上帶着微微的涼意。
20分鐘後到達碧山寺,碧山寺在台懷鎮東北2公里處,這時候時間還早,寺院還沒開門。碧山寺是聞名海內外的釋放禪寺,凡是僧尼、居士在碧山寺食宿全免,寺院絕不逐客。
繼續向前十分鐘後到達光明寺, 從這裏開始走的就不是大馬路,拐上小路繼續前行。
路過一個不錯的房車營地,這裏比住在台懷鎮上安靜不少。
看到路邊好幾個拿着裝水桶的村民就知道水神廟到了,附近的村民都來這取水,小廟裏有一股清泉不停歇流出。
水神廟旁邊就是上山路徑,過了水神廟正式登山了,這時候是7點,我們已經走了一個小時了。
上山的路並不難走,剛開始走的很輕鬆,眼前出現的白塔就像指路的座標,不時回頭看看走過的路,站到高處看下面的光明寺村越來越小,直至慢慢消失在視線中。連續兩個小時的爬升已經感覺到有累了。抬頭看往上看景色已經發生變化,周圍已經是一片高山草場,草地上是悠閒吃草的馬兒。
到達這個路標是9:30,慢慢地跟不上在前面帶路的夥伴的腳步,山上的風呼呼吹,剛才流的汗已經被吹乾,一刻也不敢怠慢,生怕掉隊越來越遠,終於看到前面寺院的紅牆了。
到達東台望海寺是10:00,首先映入眼簾是東台望海寺的牌樓,牌樓左邊高高聳立着一塊大約兩三人高的石頭,上面用紅字寫着“觀日出”三字,是五台山的最佳觀日出點。
牌樓後是一座高高的見解脱塔,本來想登上佛塔的,但是夥伴們都表示不感興趣,我因原來就落在他們後面,不敢再過多消耗體力。
望海寺正殿供奉“聰明文殊菩薩”,東西配殿各為三間石窯洞,內供石雕文殊像。
東台望海峯海拔2795米,望海樓是1985年在政府的支援下,原址重建的。此樓是專為遊客和信眾們觀日出而建築的,登上望海樓,極目遠望,近可及河北省阜平,遠能望見山東省渤海,“登上東台頂,極目到海瀛”,所以得名望海寺。
高高的石階下來,便進入了寺廟的山門,裏面潮濕陰冷,由於海拔高,台頂氣温低,盛夏時節,仍須穿棉衣,看到這裏的人都披着大棉襖,山上是真的冷。中國佛協前會長趙樸初填詞贊曰:“東台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峯騰雲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
看到紅房子牆上“掛單處”的牌子,問寺裏的人現在可以掛單嗎?回答:以前可以,現在因為疫情的影響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