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山湖畔的江南水鄉,藏着一座“古橋博物館”

請大家注意個人防護,不扎堆、不聚集,做到防疫“三件套”,防護“五還要”。

澱山湖畔的江南水鄉,藏着一座“古橋博物館”

古橋因水而建,水鄉因橋而興。青浦區金澤古鎮的古橋就是歷史留下的珍寶,也是江南水鄉文化的神韻所在。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裏,徜徉金澤水鄉,欣賞四朝古橋,來一場與千年光陰的暢談吧!

金澤古鎮位於青浦區西南部,地處風景秀麗的澱山湖畔,2014年被公佈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古鎮歷史悠久,興於宋、盛於元。因集中了宋、元、明、清四朝古橋,金澤被讚譽為“古橋博物館”“江南橋鄉”。

澱山湖畔的江南水鄉,藏着一座“古橋博物館”

據史料記載,金澤古時曾有“四十二虹橋”。“出門即過橋,人家盡枕河”,“粉牆風竹動,水巷小橋通”,橋鄉意境美妙。橫穿古鎮的金澤塘水域,現存有7座古橋樑,時代跨越宋元明清,形式多樣。

澱山湖畔的江南水鄉,藏着一座“古橋博物館”

鎮中的宋元明清古橋更是承載了四季的滄桑,留下了中國最樸素的文化情懷。小小的石拱橋,它們橫跨在碧色溪水上,高低錯落、翩翩起舞,多像是彈跳在水間的音符,描摹出細柳如絲,迎送着漁舟唱晚,演奏出一片詩意、一抹畫情,千種拱橋,有萬般模樣。

宋·普濟橋

澱山湖畔的江南水鄉,藏着一座“古橋博物館”

建於宋朝鹹淳三年的普濟橋(1267年),橋體材料是紫色武康石,又有“紫石橋”的俗稱。普濟橋橋身坡度平緩,護欄低矮,不加修飾,古樸典雅。

這座橋與鎮北的萬安橋遙遙相對,與萬安橋一起被稱為“姐妹橋”。

澱山湖畔的江南水鄉,藏着一座“古橋博物館”

元·迎祥橋

澱山湖畔的江南水鄉,藏着一座“古橋博物館”

迎祥橋始建於元代(1335年-134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是一座青磚、水磨方磚、楠木、青石混合結構的五跨連續簡支樑架式橋,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還被當代橋樑專家稱為“連續簡支”梁橋的鼻祖。

澱山湖畔的江南水鄉,藏着一座“古橋博物館”

迎祥橋的設計非常特別,不僅橋面平緩,兩邊也未設置護欄,相傳是因為元代蒙古族騎兵經常要騎馬過橋,所以才這樣設計。橋面上每隔幾步就有一排微微凸起的磚塊,所以上下橋是絕不會打滑的哦。

明·天皇閣橋

澱山湖畔的江南水鄉,藏着一座“古橋博物館”

天皇閣橋,始建於明代,清代(1698年)重建,是一座三孔聯拱石橋。因為當時橋旁有一座總管廟,所以當地人習慣叫它“總管橋”。天皇閣橋橋拱高聳,靈動秀麗,青石石材保留了明代的風格,橋身裝飾繁多,有橋心石、楹聯、石獅子望柱、捲雲抱鼓石等。

清·如意橋

澱山湖畔的江南水鄉,藏着一座“古橋博物館”

如意橋,始建於元代,清代進行了重建,是金澤現存古橋中最完好的一座石拱橋。因為橋南堍原有祖師廟,所以如意橋又被稱為祖師橋。

澱山湖畔的江南水鄉,藏着一座“古橋博物館”

如意橋整座橋體稱得上是一件完美的工藝品,建築與水中倒影虛實相接時,恰為一個整圓。歷代詩人詞客,總會以橋詩入畫,或以詩畫記橋,觸緒牽情,幽思懷古。

拱橋的故事説不盡道不完,縱有萬種風情,它也只是不爭不搶。與身旁的萬物相和諧,將自己的身子壓低,才能共同撐起了一片好光景。

當下的金澤古鎮,新老並秀,古今交融。古鎮宛如畫,長卷之上,春秋水、唐宋鎮,明清屋、現代人,交織共融的生活日常,正描繪出一幅獨屬於金澤的《清明上河圖》。待疫情之後,來青浦金澤水鄉,欣賞四朝古橋,與千年光陰暢談。


  資料:青浦區文旅局

  編輯:周辰

責任編輯:劉力源

轉載:樂游上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7 字。

轉載請註明: 澱山湖畔的江南水鄉,藏着一座“古橋博物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