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任伯年:一生以作畫為生,認為只有畫人物肖像才能顯示功力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休閒

任伯年是一位在民間的畫家,在早期的時候他移居到了上海,是一個自由職業者。在他的故鄉並沒有什麼對他過多的記載,因為在那個動盪的時代,有很長的時間,我們都無法深入瞭解這位大師。

▲任伯年作品

1、作品拍賣出高價

2011年他的作品就在春季拍賣會上,以1.67億元的價格成交,是中國近代美術史上通過以繪畫作為生計的一位畫師。

他的作品不拘於形式,對各種題材,比如山水,人物,花鳥等都能夠進行非常有力的創作。徐悲鴻也曾對他進行了高度的評價。

2、世人評價高很高

和這一時期其他的畫家有所不同的是,任伯年的畫很少能夠去提詩。但也有人則認為他是那一代的明星,是一位抒情的詩人,雖然他從未進行過詩作。

有的人看過他的畫以後,認為畫作中的意境足以能夠感染觀眾。有的人對他進行評價,説雖然他在年少的時候沒有讀過很多的書,但卻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畫師。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社會非常的動盪,到處都是戰亂,在這一年的時候,他決定拿出畫筆書寫命運。

他的父親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畫師,所以在他10歲的時候,父親便開始教授他繪畫的方法。但是父親教他作畫不是為了讓他附庸風雅,也不是為了陶冶他良好的情操,而只是希望他能夠有一技之長,能夠養活自己而生存下來。

3、繪畫方面全能

他的父親對於官場似乎並沒有什麼興趣,也沒有獲取功名的心思,做人非常的低調,也深深影響到了任伯年。

任伯年十分遵從自己的父親,並且一直就以作畫作為生計,也沒有想過另謀出路。因為他的家境比較貧寒,所以年少時候確實沒有讀過多少書,但是也不影響他在繪畫方面的成績。

有的時候家裏有客人到訪,餘伯年便憑藉着自己的印象,畫出那個人的相貌,父親看到後,便知道他畫的是誰。

後來由於父親在戰亂中去世,任伯年也開始靠着父親交給自己的手藝,進行謀生。

1868年的時候來到了上海,雖然他當時沒什麼名氣,生活也非常的清苦,但是他依然堅持練習畫作,每天都進行臨摹寫生。來上海的三年內,他畫了非常多的摺扇等作品。所以初步確立了他在上海畫壇的地位,求購畫者絡繹不絕。

當時上海經濟非常的繁榮,逐漸也成為了一個文化的重鎮,許多大家都在這裏,形成了中國最大的一個畫派,也就是如今人們所熟知的海上畫派,他便是其中傑出的代表,但是當時他還非常的年輕,根本不到40歲。

他在繪畫方面是非常全能的,對於山水人物等等都非常精通,但是最擅長的還是做人物的肖像,他認為畫畫就要從人物入手,去畫人的肖像,才能夠顯現出人的畫畫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