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可閲讀”,是近年來上海城市文化旅遊領域最為令人矚目的建設成果之一,被譽為上海這座城市的大IP,已經成為上海旅遊的千萬級流量入口。無論是老上海人、還是新上海人,無論是外地遊客、還是外國遊客,越來越多的人把“建築可閲讀”列為到上海旅遊和體驗上海城市文化的主要方式。據統計,武康大樓街區週末每日接待遊客超過4萬人次,相當於上海迪士尼樂園的日遊客量。
上海建築的“閲讀方式”從“掃碼閲讀”的1.0版,到“建築開放”的2.0版,再到“數字轉型”的3.0版,已經實現三次迭代,實現了更多建築可看、可聽、可玩,“建築可閲讀”的標識度、美譽度、參與度都得到了明顯提升。
接下來,上海“建築可閲讀”的方式和內容還會有什麼樣的提升?或許是內涵的進一步豐富,或許是外延的進一步擴展,或許是形式的進一步創新……昨天(18日),
徐彙區文化和旅遊局與SMG主持人“建築可閲讀”公益推廣中心在百代小樓簽訂合作推廣協議,儀式上,與會嘉賓的智慧碰撞,和別開生面的現場活動,讓廣大市民遊客看得到未來“建築可閲讀”的種種新玩法。
豐富內涵:志願者講述更多建築故事
在上海“建築可閲讀”文旅建設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的幾年時間裏,除了一線文旅行業人員的辛勤付出,志願者隊伍也是一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在廣大市民遊客打卡一座座優秀建築時,總能見到志願者們忙碌的身影,總能聽到志願者們專業而細緻的講解。
由徐彙區文旅局發起成立的“建築可閲讀志願者聯盟”,是此次活動的承辦方之一。自2018年1月成立以來,聯盟已擁有300多名志願者。
雖然志願者基本上都不是文旅行業的一線工作人員,但是專業素養一點不含糊,其中更有不少人“身懷絕技”,甚至,個別志願者本人就是他們所服務建築中歷史故事的見證人和經歷者。
此次來到活動現場的“建築可閲讀志願者聯盟”成員,個個專業素養出眾,既有國家特級導遊、註冊建築師,也有資深媒體人、對外漢語教師,簡直是為建築閲讀“量身定做”的。其中,陳建平老師是中國唱片上海分公司原副總編輯,堪稱活動舉辦地百代小樓的“主人”,他帶來的講解不但專業方面無可挑剔,更是包含了他的個人經歷,廣受市民遊客好評。
擴展外延:把建築故事講得更加生動有趣
既然有了源源不斷的故事,如何把這些建築故事講好、講透、講生動,就是接下來必須解決的問題。
説到講故事,一定是SMG主持人們的強項了。成立於2021年9月的SMG主持人“建築可閲讀”公益推廣中心,目前聚集了SMG旗下353位優秀播音員主持人,未來將生動活潑的“建築可閲讀”故事,帶給廣大市民遊客,掀起海內外遊客探訪上海優秀建築的熱潮。
據介紹,根據此次簽訂的合作推廣計劃,將在“建築可閲讀”志願者聯盟中設立SMG主持人志願者分隊,由徐彙區文旅局文物管理科與SMG主持人“建築可閲讀”公益推廣中心為對口聯繫部門,建立“建築可閲讀”工作宣傳共推、志願者培訓體系共建、文創項目共創等三大工作機制,負責雙方合作事項的任務落實,不斷促進合作共建的長效化、常態化。按照工作計劃,以“老建築深度探訪”“故人回眸”等主題開展的線下活動、音視頻節目和直播活動等,將陸續與廣大市民遊客見面,為大家帶來耳目一新的建築閲讀全新體驗。同時,SMG主持人“建築可閲讀”公益推廣中心還計劃與徐彙區文旅局共同着力推進“建築可閲讀”文創研發工作,尤其是積極主導原創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促進“建築可閲讀”文化創意與公眾服務相融合,提升“建築可閲讀”影響力。
此外,“建築可閲讀志願者聯盟”還將完善“梧桐深處”線上導覽音視頻系統,加強“建築可閲讀”青少年工作多媒體開發工作,進一步擴展“建築可閲讀”項目的外延,全面提升文旅服務品質。
據徐彙區文旅局介紹,將來,他們還會持續推進原創性文創項目的開發和落地,通過建築閲讀和“家門口的博物館”項目結合之類的方式,進一步突出城市文化精神與文化品格。
讓每一幢建築都可以一讀再讀,常讀常新,“梧桐樹影”下的“建築可閲讀”,未來可期。
作者:何易
編輯:劉力源
責任編輯:何易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