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你看,路上有隻貓誒!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休閒

你有沒有過那種被貓“打劫”的遭遇?那是一種讓你原地就範,心甘情願遭受的威脅。

當你走在街上的時候,看見流浪貓,它看看你,你看看它,這個時間會延續一陣,要是碰上那種執着的貓,你完了,你走不了了。

流浪貓與人類的生活有時交叉,因為有時候人與流浪貓會相遇,但二者又像兩條平行線,有各自的生活軌跡。

你以為流浪貓的世界是可憐兮兮、惹人憐愛的,但其實不然,它們的世界是野蠻的、自由的,甚至是旱澇保收的,而且,縱使貓貓孑然一身,也不耽誤它們該吃吃該喝喝,有太陽就打個滾,有人就迎合着逗一逗,十分愜意。

不論你去哪裏,都能碰上流浪貓,它們有些是被主人遺棄的,有些是從家裏出來找不到回家的路,索性浪跡天涯的。

尤其是這種“半路出家”的小野貓,它們壓根不清楚這世界的險惡,於是行走於草叢、街道、小巷,在一隻貓走走停停的過程中光顧的都是世界的美好。

圖源@Tangyimem

它們所看見的一切都是新鮮的、有趣的,它們對世界滿懷好奇心,喜歡到處走,甚至不怕高,無所畏懼。

遊走在“作死”的邊緣線,不斷化險為夷。

圖源@桃花仙人爬桃樹

偶爾還會無所顧慮地在地面上打個呵欠,目中無人。

它們都想象不到,這份憨態早就被拿着手機的兩腳怪記錄下來,發佈到票圈,獲贊無數。

不熟悉互聯網的它們不知道自己早已成為了互聯網的一部分。

面對花花草草,流浪貓貓們喜歡四處“拈花惹草”。

你會在花叢中偶然看見一隻毛茸茸還喵喵叫的小橘貓,你要是不理它,它能跟身邊的小野花玩一下午。

在外流浪的時間長了之後,單純的小野貓就變成了街頭餓霸。在街邊欺負狗,用惹人憐愛的外表迷惑人類,讓人類心甘情願地去便利店給它們買吃的。

就像剛從象牙塔畢業的小朋友,在外面混了兩年社會,眼神都變了。

它們有時成羣結隊地出行,那是在外行走時找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貓咪跟水獺可不一樣,水獺有時候會約架,貓咪們會對峙,用氣勢壓倒對方。

不費一兵一卒將入侵者逼退。

圖源@呆十三

有時候自己獨來獨往,行走的時候帶着一種生人勿近的氣質。

連陽光照過來打出的影子都具備了威脅性。

但貓總歸是可愛的生物,縱使它們闖蕩江湖的時候多了一份戾氣,它們由內而外散發出來憨憨的氣質總是能在展示兇猛外表的間歇土崩瓦解。

“你看那隻貓,好肥啊哈哈哈哈哈哈”!

肥胖成為了流浪貓身上的未解之謎。

圖源@三格紋

明明是流浪貓,為什麼這麼肥呢?

肚子往下一沉,四條腿沒了。

流浪貓在外生活,早已練就了一身不挑食的本領。

吃百家飯長大的貓貓們,按這個邏輯發展下去,那麼以上那隻白貓根本算不上胖。

而且,它們除了吃就是睡,陽光來了就曬太陽,陽光走了就找個地方躲清靜。

根本不在乎周圍有沒有人,行之命至,想的開着呢。

圖源 Lauren Butz

每當太陽光照在流浪貓身上的時候,讓本來不瘦弱的貓多了一圈光芒。

看它們曬太陽的時候,路人都不忍心去打擾它們。不打擾它們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連流浪貓都能隨隨便便地體會到歲月靜好,但是大樓里加班的人只能感受到什麼叫今夜真漫長。

圖源@notearsss

有時候,你還可能被流浪貓撒“狗糧”。

有時候我甚至都懷疑,是不是我的二十八歲,註定要為流浪貓流眼淚?

圖源@柒柒和綿綿呀

萬物有靈,就算是你在路上碰上了喝水的小貓咪,你也會覺得,這世界上如果只剩下人了,那可真是相當枯燥了。

上帝説要有貓,於是可愛的貓貓就出現了。

在江南水鄉,看見下台階喝水的小貓咪,給温柔的水鄉多了層活潑的氣氛。

圖源@喵嗚不停

流浪貓身上帶着一種撩人的屬性,有時候一個不小心,就被貓咪盯上了。

當它們直接倒在你的腳面上的時候,你可能有一種想把它帶走的衝動,但並不是你選擇了它,而是它選擇了你。

流浪貓和同樣是流浪的人有種惺惺相惜的默契,那種默契是感人的,不捨得分開的。

尤其是當你們進行眼神交流的時候,有些相遇,就是這樣命中註定了。

學生時代,校園裏經常會有流浪貓,這些貓會分佈在學生曬得被子上、宿舍門口、操場的台階、食堂的角落裏,貓咪跟學生們相互尊重,這種尊重在貓咪的體重上體現得十分明顯。

總有些流浪貓,自打走進學校,就偷偷地胖了起來。

等到熟絡的時候,校園裏的流浪貓就跟家貓一樣,會跟你聊天,等你投餵,等你下課了接着喂......

每一隻貓胖的時候,沒有一個學生是無辜的。

現實生活中,這些流浪貓面臨着一些危險,有時候會遭受壞人的虐待。

所以在許多地方都會成立小動物保護基地,這些志願者們會收集流浪貓的信息,並暫時收養流浪貓,等到聯繫到好心人的時候,給它們一個温暖的家。

但面對龐大的流浪貓羣體,動物保護站的努力是不夠的。除此之外,這種公益團體還面臨着維持不下去的風險,動物的醫療、飲食等成本很高,但收入來源多是好心人的捐款。

所以為了保護流浪貓,還需要發動許多民間力量。

如果路上有貓選中了你,家裏多付碗筷的事兒,就帶它回家吧。

圖源 @peach4U·

封面圖|Tangyim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