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世界十大遠古海洋巨獸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休閒

你知道的最大的魚是什麼?藍鯨?你在逗我?第一,藍鯨不是魚,是哺乳動物。第二,藍鯨作為現存的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來説,比起那些遠古巨獸顯得還是太小了。那麼,今天我們就從體型上,來盤點一下已經滅絕的史前時期十大水中巨獸。

1:滄龍

滄龍,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霍夫曼滄龍公認的最大個體體長可達17.1米體重按不同重建差距較大,比較主流的兩個版分別是:“蜥蜴型”大概16-17t,粗壯度類似科莫多巨蜥,也是國內一般採用的數據。粗壯版大概26-27t,是按較新的復原算的體重。雖然滄龍類的歷史很短(從陸地上的崖蜥進化而來,在白堊紀中晚期才出現並且迅速繁衍,隨後和恐龍一起滅絕),但卻一路乘風破浪,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上龍類和魚龍類的滅絕導致的生態位空缺

它生活於白堊紀的馬斯特裏赫特階(約7000萬至6500萬年前)的海洋中,分佈於世界各地。第一具化石於18世紀末期在荷蘭默茲河附近的白堊岩層中被發現。曾經被歸類於鱷形超目的卡普林鱷,也是滄龍屬的一個次異名

滄龍泛指滄龍科的一個屬。它們是羣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顎與尖鋭的牙齒,外形類似具有鰭狀肢的鱷魚。

2:龍王鯨

龍王鯨,又名械齒鯨,已經滅絕的古代海洋哺乳動物,現代鯨的近親,是鯨類中的一種,生存於3900萬至34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 龍王鯨剛開始被誤認為是巨大的海洋爬蟲類的化石,所以被命名為帝王蜥蜴。它最早是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被發現的,隨後古生物學家從埃及與巴基斯坦發現的化石中辨認出至少存在兩個其他的種。 龍王鯨最大身長為18米,體重20噸,甚至可達21米,不過那個只是疑似龍王鯨。而且擁有比現代鯨更為修長的身體。古生物學家對於它們已經退化的短小後肢非常感興趣,因為它可以證明現代鯨魚原先是由陸生哺乳類動物演化而來。龍王鯨也是密西西比州與阿拉巴馬州的州化石。

3:巨齒鯊

巨齒鯊,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大牙齒”。這種鯊魚平均14米長、40噸重。已發現的巨齒鯊的部分椎骨化石與大白鯊相比大很多,推測它的最大身長範圍是18米, 體重50~70噸,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掠食者之一,同時也是最大的魚類,但至今沒有發現完整的脊椎骨骼化石證明其推測。巨齒鯊也許是地球歷史上已發現的咬合力最強的生物,最大咬合力推測為20噸左右,其口腔撕咬力量超過了霸王龍,可以很輕鬆咬碎鯨魚的肋骨。生活在150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到26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是其生存年代的海洋頂級掠食者。它們被很多古生物學家譽為地球史上最強悍的生物。

4:薄片龍

薄片龍是晚期蛇頸龍類的代表,有着和長頸不成比例的小腦袋。薄片龍身體巨大,身長最高可達14米,體重可達7噸。分佈在北美洲發現地層,生存時代為白堊紀晚期。

5:克柔龍

克柔龍又名克諾龍、長頭龍,是種海生爬行動物,屬於蛇頸龍目的上龍亞目,上龍類的明顯特徵是短而粗厚的頸部。克柔龍是以希臘神話中泰坦巨神中的克羅諾斯為名。

6:利茲魚

利茲魚是一種已經滅絕巨大的厚莖魚目魚類,生活在1億6500萬至1億5500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巨大的硬骨魚類,同時也是地球上最大的魚。在現存魚類中與利子魚最接近的是弓鰭魚,但是這兩種魚類之間的關係仍然距離很遠。利茲魚的名稱意為“利茲的魚”,因化石收集家艾佛列·尼克森·利茲於1886年在英格蘭彼得伯勒發現它的化石而得名。利茲在發現它的化石後,以problematicus作為利茲魚的種名,這是因為這具化石非常破碎,非常難以辨認及描述它。

7:杯椎魚龍

杯椎魚龍(cymbospondylus)是指一種魚龍家族的早期成員,靠尖牙利齒統治距今2.4億~2.1億年前的三疊紀海洋。外形類似魚和海豚。杯椎魚龍與巢湖龍、混魚龍的關係較近。相比早期的魚龍目,杯椎魚龍的體形非常龐大,它們的體長達到了6~10米。當然,向大型化方向發展,是魚龍目進化的一個方向。目前發現的亞洲盃椎魚龍是2001年在我國貴州關領出土的,包括兩個完整的杯椎魚龍頭骨化石。亞洲盃椎魚龍相對來説還比較原始,它們的身體比較細長,尾巴比較直,背部沒有隆起的背鰭,而它們的尾部也沒有漂亮而誇張的尾鰭,只有一個小小的突起 。

8:滑齒龍

滑齒龍意思是“平滑側邊牙齒”,是種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屬於蛇頸龍目裏短頸部的上龍亞目。滑齒龍生存於中侏羅紀的卡洛夫階,約1億7000萬年前到1億5500萬年前。

滑齒龍是一種海洋爬行動物,在侏羅紀晚期,它們粗壯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槳鰭的驅動下四處遊蕩。滑齒龍的長顎裏滿部尖鋭的牙齒。滑齒龍的鼻腔結構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氣味,這樣滑齒龍就可以在很遠的地方發現獵物行蹤。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齒龍一生都在水中度過,因此它們也是卵胎生動物,喜歡在淺海域產仔。

滑齒龍是生活在侏羅紀中晚期的動物,一些保存相當完好的滑齒龍骨骼化石,清楚顯示牙齒的排列及其頭部的形狀。但這些頭骨並不一定就屬於片中威脅牛津夏附近水域。

9:鄧氏魚

鄧氏魚,是一種活於泥盆紀時代(距今約3.6億至4.15億年前)的古生物,身體長約8至10米,重量可達4噸,其主要食糧是有硬殼保護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主要獵物是沒有硬骨的魚類及有硬殼保護的無脊椎動物,例如直角石和那時候的鯊魚,是當時地球海洋裏面的頂級掠食物動物。

關於鄧氏魚名字的來歷有人説由於這種魚的化石被發現的時候被稱為定是魚,後來根據音譯就叫成了鄧氏魚。是被認為咬合力第二巨大的史前魚類,並且同時也是泥盆紀時期最為巨大的魚類,根據考古學家以及動物學家的研究表明,鄧氏魚當時在海底幾乎可以説是稱霸的地位,是一種處於頂級的海洋掠食動物。

經過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鄧氏魚完全滅絕,同時以鄧氏魚代表的“頭骨外骨骼化”的盾皮魚類全部滅絕;反倒是作為它的食物的直角石和鯊魚轉變為鸚鵡螺和現代鯊魚而存活到現在。

10:劍射魚

劍射魚是一類大型的掠食性硬骨魚,棲息在上白堊紀的西部內陸海道。它們就像一條巨大及有獠牙的大海鰱。由愛德華·德林克·科普所描述的Portheus molossus是劍射魚的異名。在美國肯薩斯州、阿拉巴馬州及佐治亞州、歐洲及澳大利亞都有發現劍射魚的化石遺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