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嘩流淌的一渠清水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的家鄉涉縣,在河北省西南角的太行皺褶裏,清漳河瀠洄山腳,是個山環水繞的好地方。更有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和星羅棋佈的敵後抗戰舊址,為這片土地染上了鮮紅的精神底色。
我從小沐浴在革命老區的光輝裏,最早會背的詩,是紀念左權將軍的“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衞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我第一篇發表到報紙上的文章,是寫莊子嶺的太行紅嫂——郭二嫂的。我所做的許多工作,也都與傳承紅色文化有關。
1940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一二九師進駐涉縣,在清漳河畔的赤岸村,戰鬥生活了整整五年。晉冀魯豫邊區首府、一二九師司令部、政治部、新華廣播電台等,都在涉縣這片土地留下過紅色印記。
如今,太行山下建起了一個紅色記憶小鎮,我參與了展館大綱的撰寫。那條流經將軍嶺也流經紅色記憶小鎮的漳南渠,連續兩個月,與我形影不離。那一渠清水的每道波紋、每朵浪花,都彷彿從我心頭流過,給我一次次心靈的洗禮,一場場精神的盪滌!
1942年,太行軍民響應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努力發展生產。為了修建漳南渠,解決土地灌溉問題,駐涉縣的所有黨、政、軍機關人員,輪流義務出工……站在漳南渠岸,還可以望到清漳北岸漳北渠的身影。新中國成立後,涉縣水利事業得到大發展。繼漳南渠之後,清漳北岸、西岸,開鑿了漳北渠、漳西渠、躍峯渠。這些渠穿越重重太行,連通道道赤壁險崖,堪稱奇觀。還有北京來的“挖井人”,為涉縣村村都打了機井。條條渠,村村井,徹底結束了涉縣居民的用水困境。
時至今日,一道道渠、一口口井的身影默默隱藏於山野,那不盡清波卻日夜不停地流淌在羣眾的心坎上。進入新世紀的涉縣,在渠的基礎上延伸修築多處水利與景觀相結合的大型工程,修築環城玉帶河,徹底治理清漳河河道,山水由此更添靈氣。
近年來,涉縣在綠化建設方面成績頻出,還多次入選全國雙擁模範縣。這裏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奮鬥在各地的涉縣兒女,逢年過節微信裏一聲招呼,晚上就可以聚在一起吃飯。全縣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我老家所在村,原本距縣城九公里,現在竟成了城市社區。
這裏的紅色往事,已深深刻入這片土地,成為一代代共產黨人和一代代太行兒女汲取不盡的精神營養。
我愛涉縣紅,我在紅色涉縣等你來!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27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