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觀海聽濤

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澄懷觀道

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舒仁詩:蘭州夏日

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家和萬事興

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對聯 : 龍馬精神,河海胸懷

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鄭板橋聯 : 曾三顏四,禹寸陶分

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對聯 : 文尊兩漢,碑尚六朝

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自古河西多壯士,而今隴上遍奇珍

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真味出於真境界,好花開自好心田

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宗孝祖詩《白塔晨望》

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周易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人物簡介

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馬立忠,字元 , 筆名舒仁 , 號獨馬、先憂室主、敬蘭齋主、賞梅齋主。1962 年生於甘肅省蘭州市。

現為中國書畫印研究院常務理事,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 甘肅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甘肅金石篆刻研究院發展委員會主任,蘭州大千書畫院顧問,甘肅君創書畫院副院長等。

作品曾獲中國藝術節 " 巨龍杯 " 書畫大獎賽優勝獎;" 春風頌 " 全國書畫大賽金獎和 " 炎黃杯 " 中外書畫藝術交流精品大展賽金獎等。

作品傳略收錄於《墨痕——蘭州市書法家協會成立 20 週年會員作品集》、《甘肅省新世紀書法篆刻展作品集》、《跨世紀中國書畫篆刻名家精品大典》、《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博覽》、《中國文苑英華大系》、《世界名人錄》(第十二卷)、《中國知名專家學者辭典》(網絡版)、《中國當代書法家選集》等。

" 臨池、創作近 40 年的時候,我的篆書創作,算是有了自己的面貌,我給自己的篆書起了個名字,叫‘陰陽篆’。" 馬元説起話來雖語速不快,但卻一字一頓頗有節奏感,透出了一種與生俱來的執拗。也許,也正是這種骨子裏的執拗,才成就了他傾心篆書幾十年的這份堅守。

" 朋友們則稱為‘馬篆’、‘馬體篆書’,我是受之有愧,卻之不恭了。" 馬元笑着告訴記者:" 我是從上世紀 70 年代末開始學習書法的。雖然真、行、草、隸和篆五體兼修,但對小篆的偏愛卻是一開始就有的。這樣,在臨習和創作的量上,就明顯多於其它書體。"

誰曾想到,就是從內心深處湧出的這點偏愛,督促着馬元一路寫來、一路修行。從秦代的《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嶧山碑》,到唐李陽冰《城隍廟記》、《三墳記》和《謙卦銘》,到清鄧石如、吳讓之、楊沂孫、徐三庚和趙之謙,乃至吳昌碩等等,期間他還饒有興致的涉獵過甲骨文、金文等。這筆墨芬芳之中有喜樂、有迷茫,更多的是堅持和不悔。

" 我個人認為以鄧石如為代表的清代書法家——篆書家們,他們對篆書的發展是革命性的,是非常成功的。" 馬元告訴記者:" 他們拓寬了篆書線條、結構變化的道路,給後世書法家們以深刻的啓迪,影響至今。"

的確,清代中期金石學的興盛對書家取法對象與審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清代前期成就很高的書法家朱耷晚年受金石學的影響,他所臨寫的《石鼓文》具有明顯的金石味與古拙感。當時很多書家都將篆、隸書法的某些特徵貫注到行、楷書體中去,使其具有古樸渾厚的意趣。

" 我寫的小篆,也遠離了秦篆的珠圓玉潤,取法清代書法家們的成果,力圖在書寫上表達更多的情趣或者説是意趣。" 説起自己的篆書,他頓時興奮了起來,言語之中顯得十分自信:" 這一點,我想我是做到了一些的。比如對橫畫的書寫,在起筆處我化圓為方,由藏鋒逆入,變為露鋒落筆直入;在行筆過程中,我化直為曲,增加了線條的起伏變化,多了些書寫的意趣;在轉折處,我運用了大量的斷筆,化密為疏,使小篆封閉的結體多了些透氣、靈動的意趣;在用墨上,我盡力在每個字的書寫上表現出上實(濃墨)下虛(飛白)的效果,表現出了宣紙獨有的特性,表達出了一種虛實相間的意趣。最主要的是,我還突出了左右筆畫的粗細對比,寫出了全新面貌的小篆,我起名為‘陰陽篆’。這是我基於對書法陰陽理論的理解,世間萬物都有陰陽之分,書法也不例外。凡此種種,都是我的一些探索,是否得當、得法,還有望大家批評指正。"

書法中的陰陽説,古已有之。蔡邕《九勢》雲:"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 張懷瓘《論用筆十法》:" 陰陽相得:謂陰為內,陽為外,斂心為陰,展筆為陽,須左右相應 "。劉熙載《書概》:" 書要兼備陰陽二氣。大凡沈著屈鬱,陰也;奇拔豪達,陽也 "。

馬遠認為:" 書法中的陰陽,其表現多重多樣,方圓、輕重(粗細)、虛實、剛柔、長短和向背乃至一筆一畫的上下左右等等,都可有陰陽之分。給我啓發最大的是《顏勤禮碑》,其左輕右重,十分突出,為顏體一大特點。我將對顏體輕重的理解,應用到了篆書的創作中,寫出的小篆,左重右輕,上重下輕;左實右虛,上實下虛;既不離小篆法度,又明顯區別於其它小篆。"

" 很多人看不上篆書,他們認為篆書不像隸、草、行、楷有包括永字八法在內的各種筆法,篆書除了中鋒用筆一種筆法,就沒有什麼了,有什麼可學的,又有什麼可難的?" 他告訴記者:" 那是沒有深入瞭解篆書,不懂得篆書的奧妙。這就好像寫字,越是‘一’、‘人’這些看起來簡單的字,寫起來更不容易。也好似用最簡單的食材,做一桌豐盛的宴席,沒有點本事怕是不能勝任的。篆隸草行楷各種書體,論難易,篆書的難度絕不在其他書體之下。"

於是乎,每逢馬元的新作品一經面世,就受到了書界朋友們的好評。著名軍旅書法篆刻家評價説:" 馬元篆書,獨有情境。" 蘭州市書協副主席姚鵬英則認為 " 馬體已形成特色。" 還有 " 馬元篆書,融匯前賢,謂之馬體甚當 "、" 馬篆斷續處的隸意,足堪玩味,篆書的筆法為之一新。"、" 馬元書法,剛柔並濟,越看越有味。" 等等評價,也是對其書法創作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 我提出發條鋼音説,這應該是書法點畫筆力的最高境界。非此無以表述點畫的剛柔關係。" 馬元認為:" 關於‘馬體篆書’的稱謂,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我想,名稱只是一個符號,叫‘馬體篆書’、‘馬篆’和‘陰陽篆’亦無不可。時代在進步,事物在發展,一切皆無不可。"

" 過去除楷書稱體外,其它書體皆不稱體。" 他告訴記者:" 如顏體柳體;但行草隸篆卻不稱體,如漢代隸書、張芝草書、二王行書和鄧石如篆書等等。現在有了於(右任)體草書、毛(澤東)體草書和炳森體隸書等等。"

知名書法家李旭峯曾表示:" 小篆作為正體書法在其歷史發展中因受較為恆定的法度、觀念、審美標準的影響,對技術性要求高,相對缺乏藝術的可塑性,仿效循規蹈矩,易致易成。但不免受其束縛而難有突破,這對書法藝術發展極為不利,也是正體名家少,建樹少的原因。"

她認為:" 從歷史上看,受教育、取士功利在先的影響,人們為着一個共同的目標,自覺接受規範的檢驗,在很小的空間之內,進行着有限的調節變化以容納個性。然今人也受其影響和束縛而不能做大膽的實踐和革新,這就使得書法藝術在當今表現的十分尷尬與悲催。"

" 這並不是説就要丟掉傳統,傳統是使書法綿延久遠,穩定傳承的發展動因,可以反映和解釋書法的靈魂。" 她説:" 傳統可以作根,要在根上不斷拓展藝術的審美空間和文化涵義,大膽的調節變化,以達到根深葉茂。"

馬元有 40 多年的小篆臨習、創作實踐經驗,傳統於他在書法創作中已然形成一種藝術自覺。又因受篆刻和諸體兼擅的影響,也使其在創作中能夠探索和充實小篆,也能很自然的得出與其他書體相融相通的地方,並能夠大膽的運用其中,使其小篆產生了新的面貌。

對此,也得到了李旭峯贊同。" 馬元的書法觀之有中和之美,字勢生動,宛若天然,是非通融萬物所不能達也。" 她由衷地説:" 在理論上可以看出其受書法陰陽哲學的影響,其小篆實踐了項穆《書法雅言 · 規矩》中所云‘圓為規以象天,方為短以象地,方圓互用,猶陽陽互藏。’劉熙載《書概》所云‘書要兼備陰陽二氣,大凡沉著屈鬱,陰也 ; 奇拔豪達,陽也。’這二人均能使哲學由抽象玄奧變為具體可知,也可以實踐的理論。"" 可以看出這一理論對其影響至深,也是其創作‘陰陽篆’的哲學依託。" 李旭峯評價説:" 這就是説從經驗到哲學,從技術到精神歸依,都為馬元先生的‘馬體陰陽篆’建樹起了高大的框架。觀其作品在強調虛實相間之重要性的同時還特別注意陰陽相生,剛柔相濟。陰為柔,陽為剛。虛為柔,實為剛。其在運筆中着重處理逆與順、藏與露、曲與直、方與圓、肥與瘦、疾與澀、連與斷等的矛盾,大膽運用了斷筆,飛白,左輕右重。結構上則追求欹與正、疏與密、大與小、主與次、違與和、開與合等的辯證統一的關係,使其書法符合了宇宙生命運動之道,相互變易,此消彼長,共同構成其書法作品的哲理內涵。"

應該説,作為陰陽美學理論在書法實踐中的應用," 馬體陰陽篆 " 是成立的,也是成功的。實際上," 陰陽篆 " 的出現更是值得驚喜的,它使抽象的書法玄學理論不僅只存在於理論層面,而在書法創作中成為了現實。同時,也拓展了書法理論的延展性,這又是馬元無意而為的收穫。

" 電腦時代終結了文字的實用功效。" 李旭峯感慨地説:" 在純藝術的環境下,創新是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的必要條件,創新和審美空間與文化涵義,成為當下書法家的研究課題。書法藝術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要拓寬眼界,放大格局,鼓勵創新,接納新東西出現在書法藝術中,使書法這門獨立於世界藝術之林的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 寫出個人風格和麪貌,這是每個書法家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書法創作的最高目標和最高境界,但這又是極其難以實現和達到的。" 馬元感慨地説:" 我將不斷學習,讓自己在書法創作的道路上不斷進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29 字。

轉載請註明: 馬元——創新才能讓書法藝術生命力延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