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參加工作在參與地方誌校點時,他感受到了家鄉那一段百年曆史方誌缺失的遺憾。20 多歲的他把自己的業餘時間,都投入到故紙堆裏,翻閲、蒐集各種歷史資料,續寫《寧國府志》。他常常帶着幾個麪包就在外地的圖書館泡一天,他曾為了找到一份新的史料而興奮不已,他也曾因在史料中為他人尋到先祖的記錄而欣慰……在眾多人的幫助下,經過十年的努力,《寧國府續志》終於出版,彌補了宣城地方誌的遺憾。
欲補地方誌百年缺憾
他叫石巍,現任宣城市文物所副所長。和記者説起那本《寧國府續志》時,在石巍的語氣中這似乎只是他編纂的一本普通的書。但當他再翻着這本近700 頁的書時,依然小心翼翼,如捧着心愛的寶貝。
2004 年,剛參加工作的石巍才22 歲,有機會參與了校點嘉慶《寧國府志》的工作。“寧國府是宣城的舊政區名稱,下轄宣城、南陵、涇縣、寧國、旌德、太平六縣,宋乾道二年建置,民國元年裁撤,存續時間長達800餘年。”石巍説。
校點《嘉慶寧國府志》,讓石巍對宣城的地方誌有了更深的瞭解。他告訴記者,寧國府自宋代建府以來共修成八部府志,分別是宋嘉定志,明洪武志、成化志、嘉靖志、萬曆志,清康熙志、乾隆志和嘉慶志。但現存只有嘉靖、萬曆、康熙、乾隆、嘉慶五種府志,嘉慶《寧國府志》是寧國府最後一部府志。
當時讓石巍覺得遺憾的是,嘉慶《寧國府志》的入志資料截止到嘉慶十三年。此後,直到1912 年清朝滅亡,民國廢府存縣這一百餘年間,由於戰亂影響,寧國府沒有再能續修府志。正如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振忠為《寧國府續志》所寫的序中表示,“就皖南而言,在此一階段,不僅寧國府一級的方誌未曾纂修,而且其下屬六縣之縣誌的刊修亦不完備。因此,若欲瞭解自1815 年至1912 年皖南區域社會之變遷,在資料上存在着極大的空檔。”
王教授之言,也正是當時只有20 多歲的石巍心中所感受的缺憾。於是,年紀輕輕的石巍,有了續修寧國府志書的決心。
帶麪包在圖書館泡一天
下定決心要續修府志後,石巍説幹就幹。2006 年,他在宣城市地方誌辦公室從事嘉慶《寧國府志》點校工作時,就利用業餘時間開始蒐集整理相關資料。
編纂續志,先定下體例。在編纂之初,石巍確定續志沿用了嘉慶《寧國府志》的體例,分疆域、職官、選舉、學校、營建、食貨、武備、人物、藝文、雜誌十志,每門中再分列細目。石巍説,舊志編纂講求真實,“貴因不貴創”,凡入志內容必有出處。但是,要想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尋找寧國府這百餘年的資料實屬不易,僅靠參考舊志資料是遠遠不夠的。“實際上,以當代之人續修前志,或許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特別是對史料的收集方面必須有極大的耐心和超凡毅力。”王振忠教授在序中説。
宣城地方資料有限,為了更多的收集資料,石巍跑過北京、上海、南京、合肥等地的圖書館。因為去一趟不容易,他常常帶着幾個麪包就在圖書館泡一天。珍貴的善本不允許拍照,他只好手抄,常常是抄到手麻僵硬。除了泡圖書館查資料外,石巍希望從民間收藏的家譜裏尋找珍貴的信息。“一聽到誰家有家譜,就立馬跑過去,因為家譜裏保存了大量地方文獻,而且在外地圖書館基本查不到。”石巍笑着説。在《寧國府續志》職官志名宦一節中,第一人名叫鄧瀛,道光九年進士。書中一段關於他任寧國知府時的事蹟記錄來源於《鄧氏家譜》中載《寧國府學呈冊》。這一段珍貴的資料,是石巍找到了鄧瀛在宣城的後人後,從《鄧氏家譜》中找到的。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説,整天埋在圖書館查古文資料可能是無法想象的事,但對於石巍來説,於故紙堆中找尋宣城地方史料是那些年他最大的樂趣,“若是發現了新的史料,就是更高興了。”
編書中幫人找到曾祖史料
書還在編修過程中,石巍就發現了這本書能給人帶來的幫助。
一天,一位譚姓老人找到石巍,諮詢能否在史籍上查到其曾祖父。老人説,他的曾祖父光緒年間中了武舉人,在兵部任過職,但因為光緒宣城縣誌截止到光緒六年,老人沒能查到其曾祖父查到資料。
當時正在編書的石巍,在上海圖書館申報檢索資料中,找到了譚姓老人的曾祖父中舉那科的題名錄,是光緒十四年戊子科武鄉舉,榜名譚榮照。這個信息也被錄入了《寧國府續志》選舉志中武舉人條目裏。“這也是這本書服務羣眾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吧。”石巍笑着説。
雖然沿用了嘉慶《寧國府志》的體例,但因近代以來,新生事物不斷湧現,石巍在《寧國府續志》的學校志中增勸學所、新式學堂、女學堂等條目,在營建志中增水利、教堂等條目,在食貨志中增工商、實業、水運等條目。此外,太平天國戰爭在寧國府延續十餘年,影響深遠。《寧國府續志》的武備志中設鹹同兵事一目,按大事記的形式記錄一些事蹟。
眾人幫助十年努力終出版
經過多年努力,2010 年,石巍整理了30 多萬字的《寧國府續志》初稿。他的成果也得到了宣城有關領導和部門的重視。宣城市檔案局多次組織文史專家對《寧國府續志》的書稿進行評議,地方文史專家對書稿進行了把關和評議。
“童達清先生蒐集宣城史料近千萬字,在編修過程中為《寧國府續志》書稿校對,還為職官志校補,糾正錯訛百餘處。涇縣的吳小元先生貢獻了很多他收集整理的涇縣歷史資料。還有高生元、方本耕、周卓羣、章達鼎先生都給我提供了很多幫助。”石巍説,《寧國府續志》的編纂與大家的幫助分不開。
2016 年11 月,《寧國府續志》由黃山書社正式出版。綠色的硬裝封面上,淺淡的寧國府疆域部分地圖為書名印底,全書共684 頁,記錄着百餘年的寧國府歷史。
對於石巍來説,《寧國府續志》不僅是他多年心血的結晶,也成為了他人生的一部分。他知道,地方誌並不是會流行的通俗讀物,可能很多宣城人都不會看這本書。但他也深知,當人們想了解1808 年至1912 年的這一段寧國府歷史,這本書就一定會被翻開。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户端記者曹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