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就一定最好嗎?
2010年,一把製作於17世紀90年代末的小提琴以360萬美元的價格被拍賣出去,創造了當時樂器的最高價。但這一紀錄並沒有持續多久。第二年,另一把小提琴賣出了1590萬美元的高價。這些小提琴之所以身價斐然,是因為它們的製造者非同尋常。
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早期是小提琴製作的黃金時代,當時幾位著名的工匠住在意大利,其中最有名的是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他和他的家人制作的小提琴被稱為 “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另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工匠是朱塞佩·瓜納裏,他與斯特拉迪瓦里住在同一個小鎮上。
斯特拉迪瓦里和瓜納裏以及他們的家人們製造的樂器只有幾百件保留下來。一直以來,許多研究者都在尋找這些樂器華麗音色背後的秘密。是因為製作它們的木材嗎?還是木頭保護性塗層中的某些化學物質 賦予了樂器迷人的音色 ?
小提琴的“進化”
在10世紀小提琴還沒有出現時,有一種名為“費德勒”的絃樂器,像今天的小提琴一樣,演奏者也用琴弓拉奏。 這種樂器大小大致如同小提琴,但“脖子”很短,“身體”很豐滿,沒有“腰”,琴面有圓形的小音孔。 12世紀,工匠們開始製作一種名為“里拉”的樂器,它有一個更瘦的“身體”,稍長的“脖子”和半圓形的音孔。 13~16世紀出現的“雷貝克”有一個更長的“脖子”和呈C形的音孔。 到了16世紀,才出現了可以被視為小提琴的樂器。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機械工程師尼古拉斯·馬克里斯認為,這些樂器之所以會“進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需要它們發出更大的聲音。在篝火旁或者小屋裏,“費德勒”的聲音不難聽到,但隨着音樂場地的擴大和觀眾的增加,它們的音量就顯得不足了。到了17世紀早期,當管絃樂隊和歌劇院開始流行時,樂器需要更大的音量,而決定音量大小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樂器音孔的大小和形狀。
當樂師在琴絃上拉弓時,樂器的整個表面都會振動,這導致空氣流過音孔。通常,聲音是沿着音孔的邊緣產生的,所以一般來説,音孔的周長越長,樂器的音量就越大。馬克里斯團隊用電腦估計早期樂器的音量,他們比較了“費德勒”“雷貝克”和早期小提琴,結果顯示新樂器比舊樂器更強大。總體來説,早期小提琴發出的聲音是“費德勒”的兩倍。
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在小提琴製作的黃金時代,音孔也在不斷進化。他們測量了16世紀60年代到18世紀40年代的470把意大利小提琴,發現在那段時間裏,音孔的形狀變得更長、更復雜。馬克里斯説,這兩種趨勢都傾向於增加樂器的功率。到了18世紀40年代,小提琴的音量已比 16世紀中期增強了60%。
對“流行理論”的質疑
是什麼決定了16世紀的小提琴的音色? 有人歸因於製作這些小提琴的木材,它們來自小冰期時期的樹木。 小冰期是一個比正常年份更加寒冷的時期。 那些樹的年輪理應更緊密,木材密度更大,這使得木材變硬,影響了它們振動的方式。
然而,用X射線掃描這些木材,研究人員發現,那些用於製作琴面的木頭的年輪並不比其他時代的小提琴更緊密。不過,令人驚訝的是,舊樂器木材中含有更高水平的幾種元素:鋁、銅、鋅、鈣、鈉和鉀。這可能意味着,當工匠們使用某些化學物質來處理和保護木材時,影響了木材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同時這也解釋了小提琴修復者的一項觀察:在“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中,人們很少發現吃木頭的蠕蟲造成的損傷。
科學測試挑戰“斯特拉迪瓦里神話”
作為人們公認的最好的小提琴,“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幾乎成了一個神話。 現在,研究人員開始挑戰這個神話。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小組請21名經驗豐富的小提琴手演奏3把舊小提琴和3把高質量的新小提琴。小提琴手們在昏暗的房間裏戴上深色的護目鏡,根本看不見他們演奏的是哪把琴。而且為了掩蓋樂器上的獨特氣味,每把小提琴的琴託下都被塗抹了一種有臭味的物質。每位小提琴手在20分鐘內演奏全部6把小提琴,然後從中選擇他們最喜歡的一把。在另一項測試中,每位音樂家同樣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要求演奏兩把小提琴,然後指出哪一把更好。
從結果來看,大多數人更喜歡新小提琴,而不是“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而且大多數人似乎無法分辨他們演奏的樂器是新的還是舊的。類似的測試也在聽眾中進行。例如,讓聽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小提琴的聲音打分。結果顯示,與舊小提琴相比,聽眾更喜歡新小提琴的聲音。這説明,樂器的年代和價格與音樂家和聽眾對其聲音的評價似乎沒有任何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