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里憑空出現的甲蟲,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在大米中發現米粒大小的蟲子的經歷,尤其是夏天,大米中經常會出現小蟲子,很多人看到大米中有了小蟲子,就會想到把大米丟掉。
但其實你吃的每碗飯都可能含有它們的蟲卵。這種蟲子叫做米象,米象在分類上屬於昆蟲綱鞘翅目象甲科,簡單地説,就是一種口吻細長,向前延伸,如大象鼻子的小甲蟲,成蟲體長約為 2.4~2.9 毫米,寬約為 0.9~1.5 毫米,米象這個名字來源於它細長的鼻子,其個頭只有3~4毫米,鼻子卻有1毫米長。如果不仔細觀察,可能你都很難發現它們。
米象是由瑞典生物學家林奈在1763年發現的,並將其命名為Sitophilus oryzae。這是一種完全變態昆蟲,這不是説米象很猥瑣的意思,在昆蟲學當中,完全變態發育是昆蟲變態的兩種類型之一。昆蟲在個體發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的叫完全變態。昆蟲在個體發育中,只經過卵、幼蟲和成蟲等3個時期的,叫做不完全變態。
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
你可能會很奇怪,家裏的大米明明保存嚴密,米象究竟是如何進入家的米袋之中的,但其實在稻子剛結穗還尚未收成前,米象就已經把卵產在稻穗中。它們會用象鼻一樣的吻端在大米上鑿出一個深深的孔洞,將一枚細小的卵產在洞裏,再以分泌物將米粒上的洞口封住。
等到碾成食用米的過程中,成蟲在加工過程中會被殺死,但是藏於大米內部的蟲卵卻安然無恙,而且從從外面看,不仔細看,幾乎看不出米粒被米蟲啃食過的痕跡。
等到周遭環境温度適宜,蟲卵就開始孵化幼蟲孵化後在米粒內遊走出彎曲隧道,邊走邊啃食米粒,然後再米粒中發育,每次蜕皮就長大一點,經過三次蜕皮化蛹,在這個過程中一步一步將穀粒咬穿,最終掏空米粒,並把蟲糞排到米粒外面。最終蛹羽化出成蟲,咬開外皮從米粒裏爬出來,成蟲可以存活七個月到兩年。從蟲卵孵化出來之後,再經過成蛹、羽化,就是我們看到的米象,這個過程大概需要7-16天。所以這個時候你就明白了,為什麼米象會憑空出現在米袋之中了。
不過米象也是勤儉持家的好能手啊,只需要一粒米就可以實現進化,也無需額外補充水分。所以等到我們發現米象的時候,損失已經造成了。
而且米象一旦出來了,雄性米象就會散發聚集信息素,招引同伴和異性來共享美餐,還會招來玉米象和谷象,玉米象是中國儲糧的頭號害蟲,也是世界性的重要儲糧害蟲,而對糧食及其加工品危害嚴重,據陳耀溪報道,谷象長期在倉內繁殖造成很大損失,10對谷象在適宜環境中繁殖,經5年後能使406T純淨糧食受到毀壞。
雌性也會散發信息素,來吸引異性完成種羣繁衍,無形中又加大了糧食的損失。米象羽化3天左右就可以進行繁衍,根據濕度和温度的不同,繁殖的速度也就不一樣,生命週期也不一樣,比如在在甘肅隴東年生1代,東北年生1—2代,但是在南方地區米象每年約有 8~9 個世代,平均一個世代約為 20~50 天,雌蟲可產卵約500粒。如果你家的大米沒有儘快消滅完,那麼它們會在一年的時間裏,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從而形成一個族羣。米象有翅膀可以飛行,但在米倉中很少飛行。
米象驚人的繁殖能力對中國的糧食存儲可以説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一開始科學家利用磷化氫燻蒸來祛除米象等害蟲,當磷化氫濃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引起昆蟲麻醉反應,或稱保護性昏迷。因此,磷化氫是以延長暴露時間為主導因素的熏蒸劑。
但是現在我國多個省、市的糧庫害蟲米象產生了磷化氫抗性,所以目前科學家也會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將它們徹底消滅,科學家目前想通過對米象的轉錄組數據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明確米象抗性相關的基因片段序列,以便找到消滅方法。
很多人以為通過暴曬的方式可以殺死米象,但是米象是喜光,趨温的生物,所以這樣做只會加速米粒中的米象孵化。
這也是為什麼雖然如今跨境電商如此發達,而大米和糧食這類,是嚴格控制出入境的。因為在大米內部可以隱藏了有害生物,會造成嚴重損失。2008年開始在中國大火的網紅玩具薰衣草小熊,就在裏面發現了害生物-米象(活體)、雜草種子-三角豬殃殃和鏈格孢屬、鐮孢屬、芽孢桿菌屬病菌等,所以後來被禁止入境。
那米粒中的蟲卵對人體有害嗎?米象本身沒有病毒,也不會叮咬人體,如果在大米中發現成蟲,通過篩子篩洗的大米還是可以食用的。被米象咬過的米粒表面顏色變暗,厚度變薄,經過淘洗會飄在水面上,棄去壞掉的米粒即可食用。至於藏在米粒內部的蟲卵,對人體也是不會有什麼影響的。
一旦米象在你的米袋裏安了家,很快你就能夠在牆壁和木質地板上見到它們的蹤影,如果你在家裏發現了它們的蹤跡,這個時候你就要意識到,米象已經佔領了你家的米袋!
如果想要抑制米象的發育,可以存放在密封性好的米缸,另外,大米存放的時間不要太長,如果囤積2、3年的大米,你是不可能將米象消滅的。